![]()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资本营运 >> MBO 操作 >> 正文 |
|
|||||
曲线MBO:张裕A低于净资产转让国有资产 | |||||
作者:佚名 人气:448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11月2日,张裕A(000869)公告了国有股转让信息。一家由46个自然人和两个法人组成的裕华公司,成为这家绩优公司的间接第二大股东。 再来看裕盛公司。根据公告,裕盛公司成立于2004年10月27日,注册资本6733.3万元,法人代表孙健。裕盛公司由26名自然人股东出资设立,其中,张裕集团和本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共14人出资占注册资本的64%,12名中层骨干出资占注册资本的36%。 根据上述信息分类计算,14名高级管理人员人均出资307.8万元,而12名中层骨干人均出资201.99万元。 计算出这些人均出资后,我们不得不惊叹,这些几十名"百万富翁"竟然都隐居在张裕集团、张裕A这样的国企中,而且拿着可能不超过10万元的年薪。 然而,更让人惊讶的是,公司在2003年年报中披露的高管薪酬并不支持上述"百万富翁"的说法。 张裕A2003年年报显示,公司共有1735名员工,公司年度报酬总额为157万元。获得最高薪酬的3名董事,其报酬年度总额为35万元;获得最高薪酬的3名高级管理人员,其报酬年度总额为32万元。其中,10万-13万元的有2人,8-10万的7人,6-8万的5人,2-6万的3人。 至少在外界看来,年报披露的数据,才是中国国情,更符合逻辑。由此,"钱从哪来"才更让外界关心。 或许,张裕可以解释为购买股权的,都是集团公司的职工,他们的收入情况并未对外披露。但是,市场仍然不相信一家绩优公司的高管拿着不到10万的年薪,却管理者几十名"百万富翁"。由于张裕A未能详尽披露购股资金来源,让外界充满遐想。 张裕曲线MBO后续:神秘的中诚信托 在购买张裕集团45%股权的裕华公司中,出资17400万元中诚信托颇为引人瞩目。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信托公司代人出面处置资产不需要披露资金方详细情况,信托公司已经成为时下MBO最方便的"过桥"工具。 曾被被媒体炒的沸沸扬扬的金信信托收购伊利股一案,就是其中一例。坊间传言隐身于金信信托背后的有可能就是伊利股份<行情资讯 论坛 点评>管理层,金信信托不过是代理者而已。 现在,外界无从得知在张裕A的MBO中,中诚信托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但是中诚信托与张裕的关系绝不一般。 在中国著名基金管理公司嘉实基金的网站上,可以轻松地查阅到,中诚信托是嘉实基金的控股股东,持有其48.4082%的股权。 依据张裕A的最新季报,嘉实增长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持有张裕A 255万股流通A股,位列十大流通股股东末位。而在此前的三个月,这只基金还持有张裕A330万股,位列第5大流通股东。 这只基金显然是只在最近9个月对张裕A发生了兴趣,因为它并未出现在张裕A2003年年末的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上。 2003年8月29日,张裕A首次对外公告称拟转让张裕集团部分国有产权;14个月后,中诚信托参与在张裕A曲线MBO当中;2004年1-9月,中诚信托控股的嘉实基金旗下基金重仓张裕A,这些是巧合吗?只有当事人才能回答。 2004年4月13日,张裕A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自有资金委托资产管理的议案》。这份议案的具体内容是:在充分保障资金安全的前提下,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董事会决定在《公司章程》中对董事会可运用公司资产所做出的风险投资权限范围内(即不超过公司当年度经审计净资产的10%),利用暂时闲置的自有资金不超过9000万元,委托资信状况良好的专业机构进行资产管理。 在2004年半年报中,张裕A披露一项总额为5000万元的委托理财计划,执行期是2004年4月-10月。 现在,执行期已满,这些委托理财资金安全吗?委托给谁了呢?损益状况如何?资金回收状况又如何?作为信托公司,委托理财业务是中诚信托的重要业务领域;而现金也可以购买开放式基金。由于张裕A至今仍未披露委托理财资金的详细状况,外界也不能枉自揣度。 曲线MBO,张裕A留下三大硬伤 硬伤一:信息披露问题 年初,国资委、财政部联合颁布了《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这个暂行办法规定,国有产权转让应当在依法设立的产权交易机构中公开进行,转让方应当广泛征集受让方。 但是,张裕集团的国有产权转让达到了这两个"应当"的标准了吗? 依据张裕A的披露,烟台市国资局通过山东鲁信产权交易中心网站和全国性报刊公开了产权转让相关信息。 在山东鲁信产权交易中心网站上,记者确实找到了编号为ZR_0001的相关产权出让信息。这条信息仅有的信息是:产权名称:烟台张裕有限公司;挂牌期限:无限期;产权概况:空白;产权性质:国有;评估价值:147000万元;转让形式:部分转让;联系方式、联系人:王先生;联系电话:(0531)6196167。 这样一条产权消息,除非特别关注,能知道这是烟台国资委欲出售张裕集团的股权吗? 另外,烟台市国资局在哪份全国性报刊公开了这个产权转让消息?张裕A为什么不予披露?烟台市国资局做到广泛征集受让方了吗? 硬伤二:定价问题 如果依照张裕A的净资产计算,裕华公司的出价无异占了大便宜。因为无论是依照张裕A2003年年末、2004年6月30日还是2004年9月30日的每股净资产计算,裕华公司都以不同的折价率取得了张裕A的相关控股权。 针对优质资产而言,存在20-30%的转让溢价是投行业的规矩,裕华公司何以以此价格取得股权呢? 还是那个关于公开竞争的问题,如果真把这块股权像出让国有土地那样进行"招、拍、挂",裕华公司还能取得这张裕A24.23%的股权吗? 硬伤三:内部人控制问题 "内部人控制"现象是实施MBO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专家指出,内部人控制的存在可能会影响到MBO过程中的资产定价:在一些实施MBO的公司里,由于管理层对公司拥有足够的控制权,因此管理层可以对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技术处理,可以把公司的经营业绩调为亏损,从而可以在MBO过程中,压低标的资产的交易价格。 中金公司行业分析员在今年8月曾对公司的中报进行了简短评价。这份报告指出,张裕A上半年实现净利润0.93亿元,同比增幅仅为19%,低于分析员此前的预期,原因在于三点:首先,公司运费大幅增长50%达到978万元;其次,公司提前执行下半年度广告预算,不仅带来同期广告费的大幅提升,同时也带来所得税有效税率同比上升4%;公司计提短期帐面亏损500万元。 这份研究报告的最后直言,分析员认为公司短期增幅逊色与集团改制有关。 和讯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