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资本营运 >> MBO 操作 >> 正文 |
|
|||||
宇通客车离奇瘦身——MBO欺诈不可不防 | |||||
作者:佚名 人气:340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管理层收购(MBO)越来越热。最近发生的宇通客车事件,让投资者再次对MBO心存疑虑。虽然很难把事件与实施MBO欺诈术直接挂钩,但投资者还是想探究宇通客车实施MBO有没有猫腻。 这样的解释同样牵强。首先,前一条理由等于把《公司法》当做儿戏,其所谓的变通做法未必受法律保护。其次,职工股上市不可能都在最高价抛售。再次,在收购中扮演主角的管理层个人财富有限。汤玉祥是公司MBO的主要担纲者,其1999年末持有职工股为35767股,而且至今还没有解冻。宇通客车的管理层长期以来并不富有,一直到2000年薪酬才有了大幅提高,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年度报酬总额从以往的50至60万元,提高到252.85万元。而MBO的实施及随后收购郑州第一钢厂转让的国有法人股,转让总价将不少于1.868至2.115亿元。现行信息披露的缺陷,使得宇通客车如愿地对MBO实施的资金来源遮遮掩掩。 潜在诈术不可不防 宇通客车的是是非非,引起人们对管理层收购的种种担忧。坦率地说,现行的政策约束与即将兴起的MBO热明显脱节。即将于下月起实施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规定,“管理层、员工进行上市公司收购的,被收购公司的独立董事应当就收购可能对公司产生的影响发表意见。独立董事应当要求公司聘请独立财务顾问等专业机构提供咨询意见,咨询意见与独立董事意见一并予以公告。”然而,由独立董事按独立财务顾问的咨询意见进行表态,距规范和约束管理层收购的要求还相距甚远。 宇通客车事件留下的疑点,使投资者不得不联想到要对MBO实施过程中的潜在诈术有所防范。其一,MBO实施前做坏财务报表。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操纵实在轻而易举,通过利润转移、虚减利润和资产等行为,可使财务报表越变越糟糕,每股净资产缩水,从而达到低成本收购的目的。其二,MBO实施时与政府部门串谋,把会升值的国有资产卖出一个贱价,管理层从中获取资产增值的暴利,国家则只能抱怨所有者缺位,而眼睁睁看着国有资产流失。其三,MBO实施后或“圈钱”谋取资本利得,或高分配瓜分现金。2001年宇通客车分配每股派发现金0.48元。有业界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此次派现将使管理层获得渴求的现金收益,同时,降低每股净资产,减少管理层收购成本。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MBO实施中的潜在诈术,并没有直接证据指向宇通客车。但宇通客车为达到利益目的而不惜虚减资产的丑陋行为,让投资者看到了上市公司缺乏诚信度的一面。在MBO实施的巨大利益诱惑面前,又有谁能保证那些高管们不会迷失诚信。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小投资者,多一些预防心理又何妨。 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张炜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