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资本营运 >> 产权交易 >> 正文 |
|
|||||
背景深厚 北京一神秘民企买下华安保险 | |||||
作者:佚名 人气:504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特华投资的前身是创建于1998年初的广州特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2000年公司总部迁来北京。公司以投资银行业务为主,下设特华发展研究中心、特华医药技术咨询与信息工程研究所、湖南省维康高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控股)、广州泽达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武汉特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香港特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和特华驻美国代表处等机构和子公司,公司对各子公司实行控股经营 2000年,中国保监会出台文件,规定控股公司董事长不能兼任子公司董事长。此后,任克雷辞去华安董事长一职,原来幕后操作的惠小兵走向前台,聘任行华安新的董事长。大约在此前后,彭伟亦从华安离开,现任香港民安保险副总裁。 在1996年成立之初,华安保险被央行定位为区域性的保险公司,主要营业区域为华南的粤桂琼湘闽五省区,与西安的永安保险公司、上海的天安保险公司(华东地区)、新疆建设兵团保险公司、华泰财产保险股份公司并列为中国五大区域性保险公司。最初几年,华安保险的业务一直局限于深圳及附近的珠三角地区,直到2000年之后,华安保险才走出深圳,在广州、长沙、福州等地开设分公司。2001年底中国入世前后,中国保监会给中资保险公司突击发牌,华安等公司被批准成为全国性保险公司。但由于保监会对保险公司开设分公司有注册资本及准备金等硬性要求,一直未能实现增资扩股的华安保险在开设分公司方面进展迟缓。 资料显示,1997年度,华安实现营业收入1.05亿元,利润1829万元;1998年,收入为1.29亿元,利润为977万元;1999年业务收入1.587万元,利润789万元;2000年业务收入2.71亿元,利润1278万元;2001年的业绩未向外界公布,但据说利润只有几百万元。在近几年中国保险业每年以三成以上速度成长的背景下,华安保险的业绩显然并不能让人满意。 深圳保险界一位资深人士认为,近两年产险业(尤其是车险,这是华安的主要业务来源)竞争加剧,价格战屡有见之,大公司还可以撑得住,但像华安这样的小公司就难以招架了--这是华安业绩一般的表面原因,但根子上,可能还是内部的经营管理有问题。这位人士对记者说,华安内部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高层之间不和导致公司战略方向一直不清晰,而一些投资失误则直接影响公司到的财务稳健。 特华入主后的前景 目前,新东家--特华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入主华安已有一月,但因为还处在等待保监会审批及对华安摸底的阶段,所以华安保险的管理架构及团队目前尚保持稳定。然而在华安内部,所有的人都在忐忑不安地注视着新老板,不知接下来公司会有什么样的走向。 一位华安员工坦言,“有些担心新的资方只是一个投资公司,对保险业并不熟悉,如果只是股权投资行为且目标是套现的话,那么华安走向就会更不明朗。但无论如何,公司易主,结束了原来华安股权过于分散、高层内斗频仍的局面,我们抱有很大希望。”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员工称,这也是大多数员工的普遍心态。 上述那位深圳保险界资深人士,也比较看好华安股权变动后的走向,“新大股东的实力有利于华安尽快增资扩股,完成在全国的布局及业务定位。此外,也不排除新大股东为华安引入外资股东的可能性,因为如果仅为了控制一家公司的话,51%的股权就已足够,没有必要拿到70%的股份。” 21世纪经济报道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