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综合治理 >> 经典案例 >> 正文 |
|
|||||
从京东方看跨国并购后的“资金饥渴”症 | |||||
作者:李云杰 人气:251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根据最近京东方公布的2005年中期财报,京东方上半年净利润出现9.8亿元的巨额亏损。从财务报表上看,其韩国子公司BOE-Hydis技术株式会社亏损了9个多亿,占到了京东方亏损额的90%左右。 显然,京东方2003年收购的这个韩国子公司(原现代(HYDIS)TFT-LCD业务)的巨额亏损直接导致合并报表后京东方的亏损。 回首2003年初,京东方宣布收购韩国现代TFT-LCD生产线后,股票遭到了国内投资者的追捧,并成为当年大牛股。在并购之初,京东方也不负投资者的厚望,成绩单不错。2003年度和2004年第1季度,京东方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了134%、387%和64%、695%,2003年度净利润高达4.03亿元。然而,2005年第一季度京东方出现了自上市之后的的首次亏损,亏损额达到4.5亿,2005年中亏损数额则翻了一番达到了9.8亿。 从市场来看,可以说京东方的海外并购却是取得了初步的效果成功。据介绍,京东方能够将良品率提高至90%,能够掌握AFFS宽视角显示技术,主要依靠的是它收购过来的韩国HYDIS下的技术与管理团队。然而,实施并购两年后,京东方的前景出现迷茫,合并后遗症显现出来。 京东方所豪赌的液晶产业是个高投入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竞争激烈,产品技术更新换代快,资金投入必须跟上产品技术更新速度,才能谈上持续发展和盈利的问题。 当年花费3.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韩国现代液晶显示器业务,就基本“掏空”了京东方的老本,此后两年多京东方将力量集中在运用各种手段筹措资金,但事实上,采取高负债和到资本市场融资都难以解决资金饥渴。而现在公司出现亏损,再融资更加困难。资金饥渴症是现在已经是负债累累的京东方需要医治的最大难题。 实际上,大手笔并购后所面临的资金难题,是期望“以小博大”、花钱买技术和市场的国内企业海外并购所要面临的共性问题。一般国外大企业现金储备充足,即使可以亏损好几年,运营照常,然而,国内企业即使是最优秀的企业,也普遍缺乏现金“储备”,抗风险能力差。本来规模不大,融资金额有限,而一旦亏损,影响了企业的再融资声誉,资金更加困难。不仅京东方,TCL也面临“找钱”的问题。 因并购整合业务拓展受到影响和整合成本过高,导致TCL在内地、香港的三家上市公司在今年一季度都出现亏损。现金流紧张在TCL通讯全部收购阿尔卡特股份后更加明显。从tcl在市场推广的投入上也有体现。以前一向靠打“广告战”过日子的tcl手机,宣传和广告投资大减。有证券分析师预计,TCL未来的资金缺口仍偏大,仍然会不断寻求资金来源。然而,在TCL 在并购后连续的资本运作和融资动作后,遭到了证券市场上的“与产业扩张脱节”、“过渡资本运作”等质疑的声音,如果业绩上难有大的起色,这会影响到tcl在资本市场进一步的融资。 并购成功与否,要至少看两三年以后的效果。从这点看,并购和并购后的整合都只是开始,而并购整合后的新公司能否持续发展才是关键。因为这些跨国宾构的国内企业规模实力还不足够大,而且融资途径不多,企业在完成跨国并购之后,就会遇到随之而来的“财务压力”。迫使并购后的企业老 很大精力花在怎样找钱上,这样反而影响了并购后业务发展进程,增加了这些跨国并购企业前途的不确定性。 2001年,做电表发家的浙江民企华立集团收购了飞利浦公司在美国圣何塞的CDMA移动通信部门。这桩当时曾经喧嚣一时的跨国并购案在过去了三四年之后却悄无声息,市场上很难听到华立CDMA的声音,也没有看到相应的产品。华立并购飞利浦CDMA失败的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预料到并购后CDMA技术整合和持续研发需要巨资的投入。 可见,怎样“找钱”的问题,已经成为走出跨国并购这一步的国内企业无法回避的难题,也是关系到并购成败的一个关键问题。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