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综合治理 >> 经典案例 >> 正文
日美汽车贸易战的中国启示           ★★★ 【字体:
日美汽车贸易战的中国启示

作者:付辉     人气:324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后视镜里的未来

    
  日美的汽车贸易战,正拉近美国汽车与中国汽车之间距离。
  现在,日美汽车贸易大战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只要通用们的运营危机继续存在,丰田们就会变得越来越谨慎,这是双方为保护各自的汽车产业必须付出的代价,已经不再是大量生产方式与丰田方式之间效率与成本的比较。
  在接下来的8月份,价格战会继续成为底特律的主题,而丰田们不得不在底特律进行相应的调整。
  在过去的几个月中,丰田汽车已经对相关产品执行了价格上调的策略,平均水平在2%~3%左右。预计在8月份,丰田们将再次提高单位产品的售价,同时还必须采用其他新的办法,以缓解底特律疲惫的神经。
  而造成这种局面的真正原因是,美国对其汽车产业有了明确的保护底线,日本汽车是在最接近这个底线的范围进行游走,日本厂家所采取的措施是,让自己能在该范围内打好这个擦边球寻找到润滑剂。
  我认为,这是比较美国汽车与中国汽车异同的好机会。
  从中国汽车与外资汽车对垒的现状可以看出,中国现行的汽车产业政策无法从根本上保护中国汽车本身,中国汽车在产品与技术上的弱势,使中方逐渐丧失了驾驭合资公司的能力,而合资公司是成为主流,这种情况无法在短时间内有较大改观。
  以此作为参照,美日之间的这种局面将是另一番场景:日本汽车早在1980年代就彻底打败了底特律的三大汽车集团,至于1990年代的贸易战是绝对不会出现的,今天的紧张局势也就不存在了。
  同样,如果将中国各省市以地方利益为中心发展汽车的路径复制到北美,仅在日资投资集中的美国东部和西部部分地区,各州可以形成诸多的汽车势力:在加利福尼亚就有日野、丰田(包括与通用汽车的合资公司)两家大型的汽车生产企业,加州可以顺理成章地组成“加州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俄亥俄州可以利用五十铃、本田两家汽车企业的三个生产工厂组成俄亥俄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本田汽车则可以借此成立“俄亥俄本田投资美国公司”。如此,美国人至少可以组成10家以上的汽车集团。
  但是,美国汽车没有采用中国汽车的发展模式,他们希望能在美国对汽车产业保护的政策范围之内,努力地提高汽车研发、制造与销售的能力。
  也正是两者之间的不同点,使美国汽车比中国汽车具有更多的竞争优势,中国汽车自身存在的问题更为严重,毕竟中国汽车面对的是整个海外汽车。因此,中国汽车需要更加合理和有效的汽车产业保护政策,这里的保护绝对不是坏事———汽车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不过,美国汽车与中国的汽车厂家之间也因为眼下的窘境,有了共同的难题。
  对通用而言,能够采用更低的成本制造出汽车是一个关键问题。换言之,产品是其成败的关键,尤其是在世界汽车产业进入多平台开发时期之后,能提高自身的多平台开发和管理能力尤为重要。在北美唯一有过类似尝试的,当属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在开发彩虹和LH系列轿车时的尝试。只是这种榜样的力量在克莱斯勒为戴姆勒·奔驰重组后,已经逐渐消失。
  中国汽车在产品上面临的问题更加严峻,它是中国汽车能否实现自主品牌的基石。但现状是除奇瑞等少数的本土厂家

,大多厂家在产品采用的是拿来主义的方式。如是看来,美国汽车面临的是产品的生存问题,中国汽车面临的是如何拥有产品。
  反观丰田,其在1950年代便已在产品开发中开始采用主查式项目,加强产品开发和多项目管理以来,已经在花冠、皇冠、Publica等数十种车型的成功中锻炼了这样的能力,这种方式一直延续到1990年代,也就是丰田达到一个新的历史高点的时候。丰田针对全球市场的产品和技术开发进行了改变,期望能用最经济、最高效的方式设计出最具竞争力的产品,丰田提出了名为“21世纪未来项目(FP21)”的改革方案,这可以理解为丰田今天在产品层面成功最重要的原因。
  当然,这样的意义不仅是对于美国汽车,对中国汽车或许意义更大。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