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综合治理 >> 经典案例 >> 正文 |
|
|||||
“有所为、有所不为”—透视华源集团的战略管理 | |||||
作者:佚名 人气:267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对于华源集团来说,高速成长型的“烙印”与生俱来。国资背景的华源一出生,条件就非常优越,通过一系列的并购、重组,很快成为中国最大的纺织集团和医药集团。此刻,董事长周玉成所要应对的管理难题,显然与新东方的俞敏洪、如家酒店的孙坚不同。 周玉成认为,对华源这样的大型国有企业而言,“做什么,不做什么”显得更加难以把握。他给出的答案是:战略第一!作为领导人,当然需要重视人才、关注质量,但更要明白“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道理。 1992年,时任国家纺织工业部政策法规司司长的周玉成来到上海浦东,开始艰苦创业。在国人还不太明白股市是怎样一回事的时候,周玉成就已经带领中国纺织机械集团(CTMC)成功上市。 如今,他领导下的中国华源集团总资产已达414.2亿元,是直属国资委管理的181家特大型重要骨干企业集团之一,而且是中国纺织业和医药行业的龙头与整合者,曾先后将上海和北京两大医药集团收归旗下。 5月27日,周玉成先生在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EMBA名家论坛上发表了题为“国有企业改革与战略性重组”的演讲,重点探讨了企业在高速成长期的管理挑战。 他表示,作为华源集团董事长,自己经常面临这样一个难题:对于一个高速成长的企业,在“高处不胜寒”的压力下,如何恰当地进行战略管理?如何识别多元化的机遇与诱惑?因为像华源这样的企业,任何一个战略失误都有可能引起“蝴蝶效应”,一招失误,满盘皆输。 从“一篮子鹌鹑蛋”到“瘦身运动” 周玉成坦言,目前很多大型国有企业都走上了多元化的路子,但大部分充其量只是规模的扩张,核心业务不突出,导致核心能力难以打造。“大”是大上去了,但是不是真得很“强”还很难说,能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得先机更值得怀疑。 华源集团也曾经历过这样一段时期。1992年,华源在浦东成立后,就提出了“美化人民生活,武装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口号,在纺织领域全面开展业务:在原料方面,棉、毛、麻、丝样样俱全;在成品方面,服装类、装饰类、产业用品类面面俱到。到2000年,华源集团在纺织品总量上已经跃居全国第一,但是始终看不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没有突出的品牌,没有“单打冠军”。 2001年,华源集团重组上海医药集团时,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上海医药集团拥有5000多种药品,46000多名职工,但总产值只有100亿元左右。有人曾用“一篮子鹌鹑蛋”来形容当时上海医药集团公司多、产品多但规模小的状况。 在认真分析上述现象的根源后,周玉成认为,最大的问题还在于企业战略选择的错误,不恰当的多元化导致了企业结构性的障碍。出路只有一条:聚焦核心业务,打造核心竞争能力。 扩张是快乐的,但收缩是痛苦的。在意识到企业应该 有所为,有所不为”后,华源集团开始了“瘦身”行动。 为了有效重组,华源集团提出“三大聚焦,五大集中”的战略规划,根据盈利能力,他们在医药领域选择了27个品种进行重点经营,其余的品种则退出生产。很多人不理解这一改革,为什么要把一些看似还不错的产品“砍”掉?周玉成给出了简单回答:集中优势资源。 事实上,经过重组,华源旗下的医药业务最后取得了净利润每年翻一番的成绩,快速成长的势头得以延续。 “连环雷”的隐患 从华源成立到现在,由周玉成本人亲自经手的国企收购案大大小小不下90起。很长一段时间,并购、重组似乎成为华源高速成长、迅速扩张的重要手段,但这样的弊端同样明显,母公司空心化的倾向正露出端倪。 因为国有企业在上市过程中,一般会分拆子公司进行上市,而上市后的子公司又进行多元化的扩张,从而产生下一层子公司;这样产生的子公司又再进行上市,如此循环往复,导致了母公司的空心化,股权结构复杂,管理的宽度过大,成本很高。 而且,在多元化的扩张过程中,隐藏一个个“地雷”,一旦其中的某个引爆,带来的连锁反应不堪设想。 这便是摆在周玉成和高速成长的华源集团面前的一大难题。周玉成因此把目光投向了杜邦公司的管理经验。他介绍说,杜邦的组织是一种哑铃形的结构,企业会更多地关注两头,即始终把资源集中在研究开发业务和采购销售工作,而对于制造部分,则采取小规模的生产与外包。华源集团在组织结构调整中,也正以杜邦为榜样,以纵向压缩、横向收缩的原则,成立了若干事业部,促使组织结构走向扁平化。 虽然对自己的上述战略措施是否正确还不能完全肯定,但周玉成认为,企业至少应该勇于尝试,敢于改变。“对于高速成长的企业,保守必死无疑,多元化发展则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这位曾被评为“2004年度战略家”的企业家如是说。 专家点评 盲目多元化会引发连锁反应 国有企业的改革一直备受关注,原因之一是改革的难度大,一旦失败,领导人将承受更大的压力。多元化的问题这两年被多次讨论,其实多元化的对立面是单一化,并不是专业化,专业化与多元化并不矛盾,如果能够在多个领域都能做到领先当然最好,只是太多中国企业还没有做到专业化,就已经盲目走上多元化的道路,结果引发连锁效应,犹如“劣币驱逐良币”,劣质资产开始影响优质资产,甚至最终拖垮整个企业。 所以我认为,目前中国企业更应该走专业化道路,对于高成长企业而言,更应该拒绝诱惑,排除干扰,在战略的选择上更加小心翼翼,集中优势资源,迅速做大做强,再图发展。 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周玉成的选择非常正确,像华源这样的企业,在收购的同时,更加艰巨的任务就是整合,分拆优质、劣质资产,把不赚钱的业务坚决砍掉,这样才能有出路。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