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综合治理 >> 经典案例 >> 正文
海尔集团缘何借船出海 资本谋略如何考量?           ★★★ 【字体:
海尔集团缘何借船出海 资本谋略如何考量?

作者:佚名     人气:223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海尔集团注资控股港股海尔中建(股票代码:1169),借以打造国际资本平台的计划昨日浮出水面。海尔集团为何采取这条路径?资产腾挪背后隐藏着什么战略意图?此举对海尔集团未来的发展将产生什么影响?…
…诸多谜团引起业内外广泛关注。

资本谋略如何考量

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海尔集团为何选择“壳资源”收购而不是海外IPO上市,是本案例最引人关注的话题。有分析人士认为,在保证海尔集团控股权的前提下,海外IPO同样能够实现海尔集团旗下资产上市,并可使海尔中建募集到大量资金。而按照目前方案,海尔中建将没有净现金流入。

有知情人士透露,海尔集团曾先后有发行H股、B股上市融资的机会,但都因种种原因最终放弃。对致力于国际化的海尔集团来说,在错过上述时机后,选择重组海尔中建“壳资源”的方式打造国际资本平台更为快捷、高效。另外,海尔集团与香港中建电讯的产业合作关系也是这桩“姻缘”顺利促成的重要原因。据了解,双方曾合资设立海尔中建(青岛)和海尔中建(香港)两家通讯公司,共同开发内地及国际手机市场。2001年7月,海尔集团以所持两家公司的部分股权,置换了中建电讯控股的中建数码(海尔中建前身)21.93%股权,此后通过行使认购权,增持海尔中建股份至29.94%。在本次增资海尔中建前,海尔集团虽然为其第二大股东,却在9人组成的董事会中占有5席,已掌握海尔中建的实际控制权。

另有分析人士指出,海尔中建由于资产规模较小,并不适合海尔集团用于大规模地整合白色家电产业。本次定向增发前,海尔中建总股本为99.64亿股,按停牌前3月8日的收盘价0.42港元计算,市值仅为41.8亿港元,而海尔集团的资产总值保守估计也在600亿港元左右。对此,有投行人士认为,在再融资和资本运作环境更为宽松的香港市场,海尔集团可以通过后续运作,继续扩张海尔中建的股本和资产规模。该人士认为,海尔集团已确定将海尔中建作为研究、发展、生产及销售白色家电的“上市旗舰”,因此对其业务、规模的扩张应有后续步骤。

破解产权难题

值得注意的是,海尔集团还将可能通过本次收购海尔中建,实现其完善产权关系和运营机制的目的。公告显示,注册于英属处女群岛的“海尔BVI控股”成为本次海尔集团重组海尔中建的平台,本次定向增发完成后,海尔BVI控股将持有海尔中建24.65%的股权,而这家刚刚于2003年12月23日注册成立的公司,其50%的股权间接掌握在“青岛海尔集体资产内部持股会”的手中,这个组织现在与海尔集团、青岛海尔(600690)在资产、资本、人员等方面细致的关系尚不清楚。

根据海尔中建昨日公告,海尔BVI控股公司的股东为海尔集团和海尔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两者分别持有其50%的股权。而青岛海尔(600690)的资料显示,海尔投资发展成立于2000年8月,系海尔集团与青岛海尔集体资产内部持股会合资组建,其中,青岛海尔集体资产内部持股会持有海尔投资发展98.6%的股权,处于绝对控股地位。这就意味着,青岛海尔集

资产内部持股会将通过海尔投资发展,间接控制海尔中建50%的股权。另据公告,海尔集团还将向海尔中建注入其拥有的其他白色家电资产,其中包括所持青岛海尔股权,青岛海尔集体资产内部持股会未来也将因此对青岛海尔具有控制力。

分析人士指出,作为集体企业,海尔集团目前在对员工实施股权、期权的长效激励方面面临种种障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海尔集团引进人才及其他方面的发展。借本次收购理顺集团内部产权关系,对于海尔集团未来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助推国际化战略

业内人士分析,此次入主海尔中建,将使海尔集团能够真正利用国际资本市场,从而加快国际化的步伐。利用海尔中建在香港上市的优势,海尔集团将可以积极参与国际白色家电产业的重组,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控股或参股其他国际企业,有效避开关税、反倾销等贸易壁垒,并掌握白色家电产业先进的技术,吸收优秀人才,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目前,海尔集团已建立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设计网络、制造网络、营销与服务网络,2002年实现全球营业额723亿元,实现海外营业额10亿美元,在全球白色电器制造商中排名第五,在全球冰箱品牌市场占有率跃居第一。有家电行业研究员指出,拥有国际资本平台,将加快海尔集团建设世界级的自主品牌的进程。对于海尔集团早日实现进军全球白色家电前三及世界500强企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