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综合治理 >> 经典案例 >> 正文
诚信,玉柴制胜的一张王牌           ★★★ 【字体:
诚信,玉柴制胜的一张王牌

作者:佚名     人气:384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当玉柴人提起这一命题并以此为豪时,人们也许会觉得他们是在夸大其词。然而,当经过几天的深入采访后,我们被所了解到的奇迹深深折服了--一个偏居于广西东南隅、名不经传的手工业式柴油机厂,直至1985年,其总资产也不过800万元。而自1985年起,短短10多年间,其在全国内燃机行业内的排名就迅速从原来的第170多位一跃而为行业老大,并以50多亿元的资产和年销售收入超过50多亿元的卓著业绩成就了当今中国内燃机行业的一个闻名遐迩的王牌,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他们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起着力打造的诚信建设和信用承诺。
    市场经济不仅是一种各显神通的竞争经济,更是一种法制和规范的信用经济。尽管在经济转轨时期,社会上假冒伪劣、合同欺诈、逃废债务、偷税漏税、走私骗汇、虚假数字、黑幕交易、价格陷阱、欺瞒上市、地方保护等信用沦落丧失行为曾经一度象瘟疫般泛滥蔓延,但作为一个有抱负、有远见、有责任心的企业家,玉柴的当家人王建明决不敢苟同,更不会同流合污。因为,他笃守的信条是人无信不立,企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强,社会无信不稳。在经过对玉柴几十年来始终只能缓慢艰难爬行的现状把脉之后,王建明认定,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是玉柴振兴的必由之路。
    为此,自1985年初入主厂长办公室的第一天,王建明就提出了顽强进取,刻意求实,竭诚服务,致力文明的企业精神,奠定了玉柴信用建设的雏形。随后,以用户就是上帝为主要内核的倾我所有,尽我所能,竭诚用户,诚信天下之经营服务理念,初步构建了诚信玉柴架构。而2002年王建明在一次国际金融论坛演讲中阐述的以借债与还贷的财务信用、投资与回报业绩信用、真实与对接的职业信用、承诺与建诺的用户信用为内容的四个信用体系,使玉柴的信用建设内涵得以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借债与还贷的信用
    1985年,玉柴向国家借贷2300万元,用于七五技术改造。当时签订的贷款合同规定返还时间在1992年和1993年。结果,玉柴干部职工经过奋力拼搏,1989年便创造了销售翻一番、利税翻两番的骄人业绩,并于当年就把2300多万的贷款全部还清,比规定返回时间提前了三年多。而当时企业界普遍的借贷氛围是都是国家的钱,不用白不用。于是乎,很多国有企业都千方百计向国家借钱,借到手后又总是想方设法拖着不还。而王建明的信条则是借债还钱,天经地义,这第一笔贷款不仅一定要还,而且要争取提前还,绝不为玉柴留下一个赖账和不守信用的不良信誉。玉柴的这一举动,迅速在金融界树立了良好的企业信用形象,并给玉柴带来了是立竿见影的收益。1990年国家银根紧缩,新增贷款项目一个也不许开,但是广西地方银行却破例组成银团,给玉柴共提供贷款8000万元,使玉柴一下子有资本新开了四个项目。而这次贷款都是短贷,规定的还款期限是在1992和1993年。1991年底,玉柴又提前了一到两年将8000万元贷款全数还清。玉柴又给了金融界一次震惊。
    现在,回想起这两次借贷与还贷的信用,人们不能不钦佩王建明的超前眼光。到1991年末,玉柴已形成不负债的净资产1亿1千万元,而1985年技术改造之初,玉柴的净资产只有800万元。正是凭着这两次借贷与还贷的信用,玉柴迅速实现了企业扩张,大大增强了企业实力和竞争力,为企业1992年的股份制改造创造了条件。

    投资与回报的信用
    继1992年的股份制改制之后,1993年玉柴又先后与国外五家投资公司合作,进行了中外股份制改制,吸收投资5320万美元。1994年,玉柴通过玉柴国际公司在纽约间接上市,募集股金7000万美元。3年间,玉柴得到了股东的投资折合人民币11亿元。到1995年,玉柴创造的未分配利润是11.8亿元,加上已分配的利润,合计达12.6亿元。股东投资的钱,短短几年便在玉柴得到了超出投资额的回报。与此同时,玉柴对股东的投资回报还在不断增加,1998、1999、2000三年每年分红现金均在1亿元,2002年分红3.2亿元,2003年分红更是高达4亿元。据统计,自股份制改制至今,玉柴为股东累积实现的纯利润达20亿元,玉柴为股东创造了投资与回报的巨大信用。
    真实与对接的信用
    企业信用是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一点点积累起来,企业要在变化莫测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是要打造各级组织和每个成员的职业信用,玉柴人称之为真实与对接的信用,强调的是实说、实干、实绩以及相应的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保障机制。
    目前,玉柴的股东既包括新加坡丰隆公司、美国高盛公司等国际知名企业,也包括玉柴国际公司在纽约上市的众多中小股东。为此,公司的财务数据和信息披露的真实性成为了股东十分关心的一个敏感问题。对此,玉柴在国家建立新会计核算法的7年前,便引进了国际先进的财务制度,规范财务数据核算行为,特别是对呆、坏帐的预先提留,严格按国际规范行事。自1993年始,玉柴每年都要接受毕马威等国际知名会计事务所按国际先进财务制度进行严格的财务审计。结果,每次审计玉柴都没有出现任何虚增利润的现象。
    这种较真的信用,玉柴还把它贯彻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在零部件采购方面,严格执行优质优装制度,充分利用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机制,坚决把不合格产品拒之门外。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推行责任链制度,要求每个部门、每个员工不但要承担本职工作100%的责任,还要承担上游单位工作30%的责任。这种责任链的环环相扣,使玉柴很好地将各个工作环节和各部门有机串联起来,相互支持、团结协作,使企业成为了一个极具战斗力的整体。
    承诺和践诺的信用
    说到做到,且要做得更多、更好,这是玉柴对用户和公众郑重的质量承诺和服务承诺。多年来,玉柴在产品三包里程质量承诺方面一直领先同行,而今年他们又提升到一个更高的目标:卡车、客车用6缸、4缸发动机保修里程分别由10万公里/18个月提高到18万公里/18个月和15万公里/18个月;公交车用发动机由10万公里/18个月提高到15万公里/18个月;工程车、牵引车、农用车用发动机和改装车用发动机由5万公里/12个月提高到8万公里/12个月。而在服务方面,规定长江以南12小时服务到位,长江以北24小时服务到位;对公交用户,市区内3小时到位服务,郊区6小时到位服务。若不按时到位,则按小时计算予以用户赔偿。而为了践诺,就意味着玉柴要不断完善自己的服务网点建设和提升服务能力,还要支付更高的服务成本。据了解,玉柴原先每年的服务运行成本均高达七八千万元,今年新承诺一出,意味着每单台发动机要追加100-130元不等的三包费用,以此累计,这可是很大的一笔成本。但为了实现对用户的承诺,玉柴人认为付出多大的代价也值得、也在所不惜。

    诚信不仅是一种声誉,更是一种资源。没有走进玉柴之前,我们很难理解诚信与经济发展、与企业生存内在的这么一种生生死死的紧密关联。如今,当翻阅着公司那本详实、完善的《诚信玉柴手册》,聆听着董事长王建明我们做每一个产品、每一个行动、每一项出财富的思维所要负责的对象首先是公众,你的质量、你的职业道德都要对得起公众,是公众最终回报我们并使我们发展壮大,对公众不负责任的公司是没有职业道德的公司那么掷地有声的一席话,玉柴飞速发展、壮大的答案也便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多年来,玉柴的诚信经营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用户的广泛认可。除各种重合同守信用企业、 全国用户满意企业等荣誉之外,更带来了企业生产经营业绩的连年攀升。2002年,仅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就销售柴油机130180台,比上年增长75.5%;销售收入(含税)40.44亿元,比上年增加87%。今年则可望实现18万台的目标。
    其实,经济上的回报仅仅是玉柴诚信效应的一个方面。在精明的玉柴人眼里,诚信建设过程中提升企业向心力、战斗力,锤炼出一支过硬的队伍才是他们最大的收益。十几年来,玉柴吸引了来自全国数以千计的大学毕业生前来创业,而且他们可以与公司高层谈判工资、协议岗位,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而偌大的一个公司,玉柴目前最年轻的副总杨博年龄仅有33岁。就是那些普普通通的技术工人,公司也不忘为他们创造自学成才与发展的机会。今年35岁的蒙健妹和33岁的陈彤,进厂时均是中专、技校毕业生(后来均被送到华中理工大学学习),从资料员、技术员一步步分别走到今天公司要塞部门质量部的零部件室主任和整机监督室主任岗位,可见公司的育人、用人之用心良苦。不难想象,这种队伍的锤炼和人才的效应必将还是玉柴今后继续飞速向前的不竭源泉!
    按玉柴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在未来的几年,玉柴柴油机的产销量将较目前的18万台翻两番,玉柴将构建一个覆盖全国的一流的物流营销系统,实现再造一个王牌玉柴的梦想。而要实现这梦想,董事长王建明手中紧握的一张王牌仍是企业强有力的信用支撑。王建明表示,将继续加强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为内核的企业信用建设,巩固和发展玉柴诚信品牌,努力将玉柴打造成为中国企业界诚信的典范和旗帜!
人民网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