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反抗——一旦遭到别人指责自己的缺点或短处时,不免会动怒产生反抗心理,再也听不进对方所说的话。 (二)攻击——一旦感受到威胁就会出现反射状态,起而反抗对方,以保护自己。譬如一位遭受科长斥责的部属,突然口出惊人之语,抖出科长不可告人的秘密,以此顶撞吓阻对方。 (三)合理化——把失败的理由加以适当地辩解,使自己确信如此。例如把货卖不出去、工作效率太差、做错事情、工作不顺利等等的原因归咎于他人。 (四)抑压——把不愉快的事情藏在心底,不让它浮现出来。例如把自己的失败或过去不愉快的经历刻意加以否定、遗忘,企图把它深埋在心里。 (五)否定——例如,正专心地聆听别人的谈话当中,突然对方谈到自己难堪 的事时,就会陡地宛如声音戛然中断一般,在无意识间失去听觉的情况。 (六)抑制——为了防止在别人面前出丑,于是特地克制自己的言行。譬如在参加会议时,为了藏拙,以免露出马脚,于是全面克制自己的言行,不作任何发言。 (七)影射——为了隐瞒自己无能的缺点,于是刻意强调还有比自己更拙劣的人,让别人看来,相形之下觉得自己还是不错的。 (八)逃避——对于自己不利的情况就会力图逃避。例如对于容易暴露自己的缺点或短处的场所就不愿前去。 (九)转嫁——把心里上的威胁,以生病为托辞加以掩饰、转嫁一番。例如在意识到情况将会非常难堪或不利于自己时,当天就会以头痛或胃痛等为由请假,在家里睡大觉。譬如业绩欠佳的业务员在每月一次的动员月会当天就会称病告假,这是最好的例子。 (十)犹豫不决——在面对难以抉择的情况时就故意显出犹豫不决的情况,此时,上司看在眼里就会替他拿主意,之后他就松下一口气。像这种摆出犹豫不决的神态,说穿了,底子里竟也是保护自己的一种形态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