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综合治理 >> 管理感悟 >> 正文 |
|
|||||
新经济与新观念 | |||||
作者:佚名 人气:219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对于十几年前的年轻人来说,他们一生的志向“简单明了”:考上一个好学校,然后努力找到一个好工作一直做到老。他们的生活平淡而稳定。在他们的脑子里存在着一种固定观念,他们每个人都想进好学校念书,他们觉得这样才会有一份好工作,一份稳定的工作是他们最基本的生存条件。他们更不敢想象没有工作是什么样子。在他们看来所谓的“自由”只限于8小时以外,甚至更少。他们从没有想过不结婚,同样的,觉得离婚是一件天大的不幸的事。他们花出去的钱都必须换回有同等价值的实物来,“一分钱买一分货”是他们永远的法则;偶尔有与他们(在生活状态上)不一样的人就会被视为“另类”而嗤之以鼻。这一切都再正常不过,没有谁会心甘情愿地去做与之有违的事。 而如今,许多发达国家不再像以前那样为中产阶级创造机会了,大多数年轻人进入大公司工作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而由完全不同的按小时付酬的临时工作所代替,随着终身职务和旧体系的瓦解,“工作”这个词的含义在发达国家正在溶解。这些被称为freeter的兼职一族在不断膨胀,这不仅代表其雇佣关系的不同,也诠释了一种生活方式,他们不是缺乏严格的生活目标,就是没有任何手段将目前的状况同将来的事业联系在一起。在那里,机会失调压倒一切。虽然在中国这一现象显得比较“温和”,但也与老一辈有着很大的区别。 常规的生活条件满足之后 就会有新的追求在保险公司工作的年轻职员欣凯亚,承认自己是无储蓄族。“从我21岁工作起,至今已4年,我只进过一次银行,而那次储下的2000元钱,隔了一周就取出来了——我想买一顶高级的野营帐篷,跟朋友去密云探险。” 热衷于时尚消费的中等收入的年轻人,以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出生的一代为最。他们无储蓄、无住宅,20几岁仍与父母合住在一起,交很少一点伙食费,大多数收入花费在服饰、化妆、泡吧、旅行及交友上。这样的寄生虫现象在西方发达国家已非常普遍。他们总叫穷,买—件贵一点的时装或出国短程旅游一次,都要向父母及亲友借钱,而他们的年薪却通常超过父母收入的总和。 在新一代年轻人中,日本青年走在最前面。消费在他们眼里已不再是一种严肃的选择。不管是消费用品,还是消费服务,体现个人喜爱偏好、审美水平、价值判断的选择才是重要的。东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选择东西的过程。这是新人类消费的整体概念。消费的过程就是一种享受。而在旧人类看来,新人类消费的选择过程简直是一种折磨。 自由的心态驱使新人类追求“随机”的工作许多在职的日本青年发现很难长久地将工作坚持下去,把“接受工作再推了它”视为是—种带有英雄主义色彩的行为,持传统观念的日本人将这些年轻人看作异端。通常,日本的工薪族要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公司里工作几十年,才能最终从丰厚的退休金中有所获益。但是、自由职业者恰恰相反:必须工作多少就工作多少,然后就尽量地享受,直到赚来的钱全部用完。山木久司毕业于著名的早稻田大学法律系。他将他的未来倾注于一项电子商务的启动工程上。为了维持生计,他还在卡拉OK店工作。他说:“大多数自由职业者都知道自己将来要干什么,但我们还无法靠理想来生活,所以我们会做这类工作,对于自由职业者来说,自由才是最重要的。” 经济对人的影响越大时 其反作用力也越大 ? 西方的经济学家认为:“父母们曾经可以肯定,只要给孩子以传统的正确的教育,他 就能找到一份全职工作,但现在这种老套的方式在年轻人眼里已经崩溃了。现在的青年人缺少选择权,因此,我们不得不接受他们‘自由’的生活方式。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在战后的经济繁荣中,日本的年轻人通常在积蓄到有能力租公寓后便离开父母,搬出来独立生活,然后再结婚,但现今高昂的住房花费和相对较低的工资,使年轻人很难再像以前一样,遵循这样的途径。 经济环境与人们的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不同的经济格局下人们无法延续原有的生活方式,从而也产生完全不同的人格。新的经济格局下,人们会认为生活中有比一个有名望的身份或丰厚的退休金更重要的东西。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