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综合治理 >> 管理感悟 >> 正文
论东西方不同管理文化背景下的管理本质           ★★★ 【字体:
论东西方不同管理文化背景下的管理本质

作者:南京大学…     人气:447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摘 要:不同的管理文化背景下的管理本质有所不同,而理解管理本质对管理者很重要,因此有必要研究各个管理学派对管理本质的认识,以及融合他们的观点,更好地为管理者所应用。
  
  关键词:东西方;管理文化;管理本质

  一、 东西方不同管理文化背景下的管理本质

  1、西方管理文化背景下的管理本质。

  自从西方各国家相继进入资本社会,西方文化对自然就比对社会、人生更加重视,形成了理性的科学精神;但它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时,还是更强调人的权利和义务,塑造了个人主义的文化传统。西方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基于独立人格的人文主义;而西方管理文化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相联系, 体现经济学的实用主义和崇尚自我的个人主义,它是以追求利润和提高自身效率为目标,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为适应各个时代社会生产的需要,在西方各管理文化背景下关于管理本质就会有些不同,下面就通过对在西方不同时段所产生的各种管理流派的观点来说明。

  (1)科学管理理论流派。19 世纪末,西方’科学管理之父, 弗雷德里克·W·泰勒发现没有效率的工作四处可见,他为帮助企业家提高生产效率追求最高利润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第一次系统地把科学方法引入到管理实践。 这建立在“经济人”人性假设条件下,将人当机器一样看待,要求达到人―――机的最佳匹配,使人成为机器流水线的一部分。泰勒的管理只是物本管理并非人本管理。泰勒把如何工作的决策权留给了企业所有者,该时段的管理本质就是要按照科学的方法来指导工作,即控制。

  (2)古典组织理论流派。 亨利·法约尔开创发展了这个理论,并形成了自己的组织管理理论。他从职能的角度来定义管理,认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这个理论后来发展成为管理过程学派。

  (3)行为科学理论流派。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20世纪30 年代的管理学者发现只注重劳动效率远远不够,更要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因为健全的人际关系更能提高生产率,这把人提升到“社会人”的地位。但这时的行为科学管理理论所确认的管理本质仍不是激励,只是把激励当作管理的一种手段,管理的本质还是物本管理,其中梅奥及其霍桑实验就是典型代表。

  (4)现代管理理论流派。 现代管理理论流派被分成很多学派:管理过程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数量管理科学学派、权变学派、经验主义学派以及经理角色学派。

  管理过程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亨利·法约尔, 另外有詹姆斯·穆尼、哈罗德·孔茨以及威廉·纽曼。 法约尔从职能的角度定义管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詹姆斯·穆尼的观点是管理本质是激励、 指挥和控制组织的计划和程序的活力。 哈罗德·孔茨认为管理本质是协调,协调贯穿于管理的整个过程。 威廉·纽曼认为管理是使一个人群团体努力朝某个目标前进所作的指引、 领导和控制,此人已被当成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

  社会系统学派的代表人物切斯特·巴纳德认为组织是由两个以上有意识的能协调活动与效力的系统组成并能使里面的个体在相互作用下做到独立所不能完成的事情。他还认为存在于组织中的是“企业领导决策和

节的过程”。 由此可得出巴纳德的管理本质是“决策和协调”。 这点在后来的决策理论学派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赫伯特·西蒙和詹姆斯·马奇。 西蒙从决策的立场出发,认为管理就是决策,管理过程就是决策过程,决策贯穿于管理的整个过程。

  系统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有约翰逊、 弗里蒙特·E·卡斯特、詹姆斯·E·罗森茨韦克、米勒和梅萨罗维奇。 系统管理学派把组织当作一个系统,把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看作是一个有机整体,认为管理本质是用系统的观点来有效组织和协调各种要素,使得组织能够更好地运转。

  在经验主义学派的观点中, 其主要代表人物彼德·德鲁克在1954年的《管理实践》中就提出“目标管理”范畴。目标管理以目标作为各项管理活动的行动指南,通过目标激励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用目标的完成程度评价组织成员的工作业绩和贡献程度。 德鲁克的管理本质是把所做的事情当成一个目标来进行,并对完成目标的成员给予激励来更好地促进组织的进一步发展。

  2. 东方管理文化背景下的管理本质。

  一般说来,东方管理文化理应包括印度等国家的管理文化,这里我们重点研究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代表的东方管理文化。东方管理文化是在漫长的农业社会中孕育而成的,是以中华优秀传统管理文化为核心,是有儒家文化背景的东亚国家和地区的管理文化, 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管理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人文精神,重视社会人生,诸子百家的观点虽各异,但都离不了安邦治国。 东方管理文化是以人为核心,具有浓烈的人本主义色彩;它首先要协调各种组织、群体间的关系,强调整体协同,并且这协同不但是在人与人之间,而且包括在人与自然之间。 这就是东方管理文化的主要特征。

  在对管理本质的思考。中国文化历史上出现了许多名著,例如《道德经》、《论语》、《孟子》、《韩非子》、《孙子兵法》等。 其中,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他的《道德经》中五千余言的“道德之言”,都是探讨“治国之道”,强调“道法自然”,主张清净无为。 道家的管理本质是一种遵守自然之道,运用自然之道来达到管理目的行为。

  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是以天道观为基础,但就天命与人事, 他更强调人事,“礼人事而重于天命”、“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同时重视人伦道德的修养以更好地维系社会的人伦道德关系,这形成了以人为本发扬人主观能动作用的管理思想。 孔子认为管理是行“中庸之道”,“为政以德”,“导之以德,齐之以礼”,即儒家认为管理本质是一种以道德为引导,借助相应礼节来加以规范的行为。

  墨子、墨翟为代表的墨家倡导“兼相爱,交相利”。 兼爱交利是他们的管理思想。 墨家认为管理本质是博爱,为人谋利的行为。

  孙武为代表的兵家是以加强君权、实现富国强兵为目标的,并在兵法后面提出“兵者,诡道也”。 他们认为管理本质就是通过计策、决策等实现“令之以文,齐之以武”,取得上下齐心、国家太平,并保证在战争中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从吴起、商鞅到韩非子的法家认为法治是政治管理思想的核心, 他们反对依赖空洞和不切实际的绝对忠信概念,以及那些只具有主观性的道德规范。 他们认为管理本质是以“法”治民,同时强调“法”的本身是发展变化的,从而要求管理者也要随时随地调整自

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策略,要做到“法与时移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通过对东方传统管理本质的认识和深入研究,东方管理学派的创导者苏东水教授在东方的管理本质的探讨中,把这概括为如下12 个字:“以人为本、 以德为先、 人为为人”。 其中,“以人为本”体现以人为核心,强调“以民为贵”、“以德为先”强调伦理道德的作用;“人为为人”高度概括了古今中外管理行为本质,是激励与服务积极行为的综合体现,强调人自身行为的激励与修养。

  二、东西方对管理本质认识的融合

  东方管理学者在认识管理本质的过程中,重视发挥人在管理中的能动作用,主要强调整体性但忽视个性的发展,强调民本但忽视独立的人格等等。而西方管理者是在管理活动中强调制度管理、规范管理和条例管理以实现了管理的有序化和有效化。 东西方管理文化的差别在于西方管理文化突出个人主义、权力级差小,东方管理文化则是权利级差大、风险回避,以及缺乏平等、民主,缺乏冒险精神等。

  由于这两种管理认识各有所长,则应相互补充,相互借鉴对方的长处。东方管理强调人的重要性,西方注重物的使用,希望获得高使用效率,这两者应该相互补充,尽量做到人物相宜,不片面强调人的重要性,将人、财、物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管理; 其次东方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以柔见长,努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西方则更加注重制度、规范管理等,这相对于东方管理属于“硬性管理”。 要实现东西方管理的相融合,就要把这些相结合,实现刚柔并济。 其中主动引导、柔性管理有利于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性,同时硬性防范性制度的约束也必不可少。 现处于市场经济条件下,更要注重东西方的结合,只有如此才能在宏观的管理系统中,在市场竞争机制的硬性约束下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三、小结

  对管理本质进行探讨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管理中存在的根本问题,这有助于从根本上认识管理、理解管理和掌握管理,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实践。 通过对比东西方管理文化背景下的管理本质,可得出如下结论:管理本质就是让管理者更好地管理他们的组织,有效地协调管理组织内部的种种关系。

  不管是西方还是东方管理文化背景下的管理本质,都脱离不了对管理本身所强调问题的理解。其中强调管理者领导艺术的认为管理本质是领导,管理组织中的一切活动是否有效完全取决于领导者的领导活动是否有效;强调管理中决策作用的认为管理本质是决策,任何组织工作的成败都取决于决策的好坏和可行性;而强调协调作用的认为管理本质是协调,管理就是要使个人的努力与组织的目标相协调一致。

  通过对比东西方对管理本质的认识以及因其强调重点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管理本质,则在应用管理的过程中要综合各方面的思想,把能够相互补充和融合的部分结合起来应用到企业或其他各种组织的管理当中。 管理者需要把领导、决策、协调各方面都做好。 领导者应该做好他们的工作,在工作当中起到一个很好的组织带头作用,并且要做好各个工作方面的决策内容,协调好自己与员工之间的关系,让员工能够把企业当作自己家庭一样看待,使得员工把自己的成长同企业的发展融为一体、 同时在企业内部,既要强调人的主观创造性,也要提高物资源的有效利用。

  参考文献:

  1、潘承烈,虞祖尧等,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之今用,中国人民大学

版社,2001.

  2、刘群,韩飞舟,论人的觉悟性的开发―――我国传统文化对管理本质的探索,管子学刊,1995,(1).

  3、苏涛,关于管理本质的思考―――东方管理学派的探索,当代财经,2002,(12).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