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综合治理 >> 管理感悟 >> 正文 |
|
|||||
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的发展 | |||||
作者:孟繁永 人气:677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试述行为科学学派的理论发展。 答:在现代管理学思想与管理理论中,影响最大、应用最广的理论有行为科学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决策理论学派和经验主义学派与管理角色理论等。 管理学中行为科学学派理论的产生,源于跨学科的行为科学研究。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早期的理论研究和以霍桑实验为代表的管理实践以及随后的理论完善阶段。 (1)行为学派的早期理论与霍桑实验 行为学派的发展是从人群关系论开始的,但在管理实践中对人的行为认识以及以人为主体的管理思想的产生却由来已久。在西方,继罗伯特·欧文以后,雨果·孟斯特伯格、马丽·福莱特等人是为“行为科学理论”的形成做出了积极贡献的学者。 孟斯特伯格是工业心理学的创始人。1892年在哈佛大学建立了他的心理学实验室,1913年出版了颇具影响的奠基性著作《心理学与工业效率》。 福莱特是最早从个人和群体行为角度考察组织的学者之一。她认为,组织应该基于群体道德而不是个人利益主义,个人的潜能只有通过有组织的群体结合才能有效释放;作为一名管理者,其重要任务是调动组织中个体的积极性,激发个体的工作潜能,同时协调群体与个体的关系。她对人群关系的研究结论为梅奥等人的试验所证实。 霍桑实验的结论是:生产效率不仅受物理的、生理的因素影响,而且受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和组织内“非正式组织”的制约。1包括工人在内的所有企业成员是“社会人”。2时期和精神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3正是组织中实际上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组织”。4企业应采用新的领导方法。 (2)行为科学学派的理论发展 1需求层次理论。人的行为是有一定动机引发的,而动机又产生于人们本身的各种需求之中,由于需求存在着轻重缓急,而有着内部的层次结构,因此有必要从人类需求的层次结构出发进行由此引发的动机和行为研究。这方面研究的核心理论即为“需求层次”及激励理论。 在需求激励理论研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的理论有两个基本点:其一,人是有需求的,其需求取决于他们已经得到了什么,尚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求才能够激励行为;其二,人的需求都存在着轻重缓急,有着不同的层次,某一层需求得到满足后,另一层次的需求才会出现。马斯洛将人类的需求分为5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需求;尊敬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2双因素理论。双因素理论即双因素激励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里德里克赫茨伯格于1959年提出的。 赫茨伯格将“工作性质和内容”方面起正作用的因素称为激励因素,将“工作环境和工作关系”方面起负作用的因素成为保健因素。激励因素主要包括:工作上的成就感;工作上受到重视;职位或职务提升;工作本身具有创意;个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工作中负于理想的责任等。保健因素包括:组织政策与行政管理;监督;与上下级和同事的关系;工资;工作安全;生活条件等。 从这两类因素的作用上看,保健因素是保证员工完成工作的基本条件,与工作的外部环境有关。赫茨伯格在研究中发现,当员工受到很强烈的刺激时,他对不利的保健因素(外 条件或环境)会有很大的耐性,往往在以积极的态度克服不利条件或环境影响的同时,创造新的工作条件;反之,如果员工为受到激励因素激发时,不仅不会有改善条件或环境的耐性,而且会因工作条件不具备或较差,导致工作消极。 3X理论和Y理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道格拉斯麦格雷戈于1957年首次提出X理论和Y理论,后来又对其作了发展。X理论和Y理论的提出是基于人的本性以及对工作的热爱和逃避两种极端情况的认识,因此X理论和Y理论也是两种对立和统一的理论。 按X理论看待人的需求与本性进行管理,就是采取严格的控制与强制方式,强化监督与惩罚;按Y理论看待人的需求与本性进行管理,就应致力于创造多方面满足员工需求的环境,采用以激励为主的管理方法,使员工的智慧和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超Y理论的提出:在麦格雷戈提出X理论和Y理论之后,乔伊洛尔施和约翰莫尔斯对这两种理论作了试验。发现在实际情况中,X理论和Y理论都有优势和劣势。洛尔施等人认为,其管理方式的采用应由组织的性质、工作内容、成员因素等因素决定,一般情况下应将二者相结合,有针对性地解决管理中的问题。即按组织与成员对管理方式的不同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于他们愿望的方式进行管理,以获得最理想的管理效果。 11.什么是企业再造?企业管理是如何适应社会信息化大环境的? 答:企业再造,又称企业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简称BPR),是20世纪末发展起来的新的企业管理理论。即通过对组织运作过程的再设计,最大限度地发挥过程的增值作用,通过组织管理环节与手段的优化,使企业效益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 企业再造的要点是,以信息系统(IS)、信息技术(IT)和全面质量管理(TQM)等手段,以客户中长期需求为目标,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产品增值无实质性作用的环节和过程,建立起科学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使企业的生产、产品质量、技术创新和经营模式都发生质的变化,在获取最佳效益的基础上提高企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的竞争力。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人类社会开始步入信息社会,其标志是美国历史上从事科技、管理和事物工作的白领职员人数第一次超过了蓝领工人人数,这意味着在美国社会中多数人要去处理信息、生产知识,从事服务和管理,而不是主要生产传统的产品。这种社会是以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为前提的,由此导致了知识经济的兴起和信息经济的发展,社会运行机制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在信息社会的发展中,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和网络的飞速发展,包括企业在内的信息与网络业务活动变得十分活跃。在社会信息化发展中,企业信息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企业再造理论应运而生,在其提出两年后,美国又出现了与网络经济相适应的企业转型理论。电子商务、虚拟企业等概念模式也成了人们研究的焦点。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