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综合治理 >> 危机管理 >> 正文 |
|
|||||
SK-II风波:官司难料 市场先丢 | |||||
作者:佚名 人气:291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宝洁旗下的SK-II作为全世界最高档的化妆品牌之一,不知在试图留青春的小资、中产和大款女人口袋里“忽悠”走了多少银两。但是,2005年3月初,南昌的吕女士却较了真,和打假高人一道,将宝洁诉上了法庭。南昌工商部门对此作出迅速反应,已暂扣了部分涉嫌违规的宣传品和产品,而法院也受理了此案,宝洁也已收到了法院传票,开庭日期预计在4月17日之后,各媒体更是纷纷跟进,在网上关于“宝洁公司SK-II被告含腐蚀性成分”、“90.56%网民认为SK-II所含氢氧化钠对人体有害”等事件专题也已经俯拾皆是。 由于这家跨国巨头在危机面前,行动迟缓,一错再错,引发了全国消费者的怀疑和恐慌,品牌形象极大受损,销售遭遇重挫。正所谓:官司难料,市场先丢。 1.傲慢招至官司 据当事人吕萍回忆,由于在使用SK-II产品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良反应,在咨询服务人员时被告知:“等用完28天后,再说!”。可28天后,不良反应更加厉害。于是,她跑到SK-II柜台理论,结果服务人员态度十分蛮横无理,竟然抛出一句话:“你愿意到哪里告,就去哪里告去!”。愤怒的吕女士旋即以两点理由起诉: 点评:由于服务人员的傲慢与偏见,使顺风顺水的宝洁公司遭此一劫。而在消费者起诉之后,宝洁的傲慢与偏见似乎更甚。宝洁并没有去安抚消费者,而是将自已表演成一个“阴谋”的受害者,对事件定性为 “恶意炒作”,甚至指称背后有利益集团的指使。宝洁的所作所为都是围绕着自身公司的利益,如此的自私自利,只会得到舆论的倒彩。 2.迟缓导致危机扩大 3月7日,消费者状告SK-II。。但宝洁公司显然没有主动掌控或引导媒体,而只是草草地发布声明,称“自已的产品有双重保险保证其安全性”,并强调“产品手册中对产品的宣传有实验数据支持。”,可笑的是,其数据支持竟是来自机器人! 点评:好事不出门,坏事行千里。在危机出现的最初12-24小时内,消息会象病毒一样,以裂变方式高速传播。公司必须当机立断,快速反应,果决行动,与媒体和公众进行沟通。 3.明星声援不足信 在宝洁被诉闹得沸沸扬扬之时, 3月9日,代言SK-II紧肤抗皱精华乳的香港明星刘嘉玲发电子邮件表示声援,称“我很高兴继续支持SK-II。” 点评:有几个明星可以相信?当大把的广告酬劳入袋为安后,明星们用“豪言壮语”在帮企业呐喊,用“花言巧语”在说服消费者,用“甜言蜜语”在蒙蔽消费者,用“胡言乱语”在欺骗消费者。明星声援实在不足取信于民。 4.转移视线终成空 危机发生后,宝洁公司没有去想办法解决问题,而是自作聪明展开一系列的公益活动,试图转移媒体和公众的视线,其中包括在全球范围内推出公益品牌——“生活、学习和成长”,向中国公益事业第一品牌——希望工程捐献400万元。 点评:实际上,公众和媒体往往在心目中已经有了一杆秆,对企业有了心理上的预期,即企业应该怎样处理我才会感到满意。因此企业绝对不能选择对抗和逃避,态度至关重要。 5.不愿退货再惹祸 3月21日, 河南〈今日安报〉批露,一郑州消费者由于担心SK-II质量有问题,要求退货被拒绝,决定起诉宝洁公司。重多媒体转载了这条新闻,并对SK-II的安全再次质疑。
3月25日,宝洁公司发布“致媒体公开信”。宝洁公司称,对 SK-II紧肤抗皱精华乳的检测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要求,不存在质量问题。 点评:看看,清清楚楚是侵犯了消费才的知情权,却以“相关法规不要求”一笔带过,有何种承担责任的态度可言?看看,明明白白是明知故犯,竟然以“疏漏”二字轻描淡写,有任何真诚可言?公众会对这些话怎么反应?——死不悔改!! 宝洁公司尽管承认对SK-II紧肤抗皱精华乳的实验数据的描述不够全面,并停用了该款产品的宣传册。但宝洁公司却心存侥幸,没有对其它产品的广告作出修改。 点评:既然被揪住了一条辫子,为何不把所有的辫子都剪掉?宝洁公司可能真要反省一下张瑞敏先生的一句话“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