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企业文化 >> 综合文库 >> 正文
中美私营家族企业比较           ★★★ 【字体:
中美私营家族企业比较

作者:佚名     人气:324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美国马斯穆托金融集团与雷蒙德研究所从2002年3月开始对美国38000家家族企业展开5年一度的调查,并于2003年1月发布了《2002美国家族企业调查报告》;与此同时,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与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2002年底完成了针对大陆地区203万户私营企业主的调查,并于《财经》杂志2003年3/4期发布了《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报告》,私营企业绝大多数是家族式经营的,因此可将之近似看为家族企业。这两份报告在结构体系上虽不尽相同,但在家族企业发展现状、企业主特征、家族企业管理特征、接班与国际化5个方面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在比较过程中我们也结合了一些其他的家族企业调查结果,如1997年由安德森公司主持的《1997美国家族企业调查报告》等。

  一、家族企业发展现状

  家族企业的规模。中国家族企业平均年销售收入为580万人民币,约合70.7万美元,平均雇工为60人。美国家族企业平均年销售收入为4759.4万美元,最大一家销售收入达到30亿美元,雇员数中位数为50人,仅有5.7%的家族企业雇员数超过500人。美国家族企业雇员数与中国相近,但销售收入规模则为中国的67倍。

  家族企业的注册形式。中国家族企业的注册形式主要为独资、合伙与有限责任公司三种,1999年这三种类型的比例为32.8%:8.8%:58.40%,2001年变为25.5%:6.5%:68.0%,反映了独资与合伙企业减少而有限责任公司增加的趋势。美国47.2%的家族企业注册为S公司,42.3%的企业注册为C公司(美国标准商业性公司为C公司,其必须就其营业所得缴纳所得税,美国S公司由美国国家税务局给予特殊的税收待遇,即成为免税实体,S公司所得视同合伙制企业或一人公司收入,可以直接通过股份分红形式,将公司所得直接让渡给股东),有限责任公司仅为2.5%,美国1997年度家族企业调查时注册为S公司的比例为43%,反映了美国家族企业注册形式变化的基本趋势。

  家族企业的注册年度分布。中国家族企业注册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1993-2000年是首次注册的高峰期,1995年注册的企业占此期间注册的比例为9.36%,1996年注册的比例为9.39%,1998年注册的比例为10.68%。美国家族企业注册开始于二战后,企业首次注册的集中年度是1946年与1980年,20%的企业注册于20世纪80年代后。

  家族企业的产业分布。中国家族企业产业分布最集中于以下四个部分:制造业(38.3%)、商业餐饮业(21.4%)、建筑业(5.9%)与农业(5.6%)。美国家族企业最集中分布的四大产业是制造业(24.5%)、批发业(16.6%)、建筑业(12.2%)和零售业(11.1%)。中美家族企业产业分布类似,但是美国家族企业的产业集中度则相对偏低。

  二、企业主的主要特征

  企业主的代次分布。由于中国家族企业首次注册时间集中于1993-2000年间,距今不到10年时间,因此中国家族企业的接班过程只是处于开始阶段,绝大部分的家族企业主均为企业创始人本人。美国最早的家族企业创立于1820年,6.6%的家族企业发展已经超过1个世纪,因此美国家族企业代次分布为:创办人本人26.9%,第二代42.5%,第三代22.8%,第四代4.8%,第五代1.2%和第六

及以上0.7%。

  企业主的年龄分布。中国企业主的年龄分布主要集中于20-49岁年龄段,其中20-29岁比例为20.5%,30-39岁比例为31.5%,40-49岁比例为42.5%,50岁以上比例仅为5.5%。美国企业主年龄的中位数则为54岁,29.3%的企业主年龄超过60岁,10.9%的企业主年龄超过71岁,而41岁以下企业主的比例仅为11.2%。

  企业主的学历分布。中国企业主的学历分布主要集中于高中/中专(41.9%)和大学(33.5%),高学历的比例较低,其中硕士比例为3.2%,博士比例仅为0.5%。美国企业主及高层管理人员中有大学学历的比例达到47.8%,18.4%受过某种程度的大学教育,有研究生学历的企业主比例则达到20.8%,是中国的5.6倍。

  企业主的家族构成。中国企业主的构成主要是创始人及其血缘关系、姻亲关系所构成,由于中国家族企业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夫妻店和父子厂等都是常见的形式,可以因此推断血缘关系(父子、兄弟姐妹)的比例与姻亲关系(夫妻)的比例大体相当。作者对广东家族企业的调查结果也支持上述结论,43.2%的企业主是夫妻关系。美国企业主的构成中,有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的比例为79.8%,而有姻亲关系的比例仅为13.9%。

  三、家族企业的管理特征

  家族控制的程度。中国家族企业决策权与经营权、主要投资者与主要管理者的身份都呈现出高度的二者合一态势,2001年企业主兼企业的厂长经理的比例为96%。企业重大经营决策中由主要投资人单独决定的比例为39.7%,由主要投资人参与决定的比例为29.8%;企业一般管理决定中由主要投资人单独决定的比例为34.7%,由主要投资人参与决定的比例为37.2%。此外规模越小的企业的企业主和学历越低的企业主越倾向于直接掌握管理权,实收资本20万元以下或学历为小学的企业主64%倾向于直接掌握所有权,实收资本1000万元以上或学历为大学的企业主该比例则大幅下降为28%以下。

  美国家族企业管理权基本上也掌握在家族成员中,2002年美国家族企业董事会中有3-4名家族成员的比例达到87.5%,90.6%的家族企业董事会中至少有2名家族成员,63.6%的上市家族企业董事会中有5-6名家族成员,87.8%的家族企业仍将控制在本家族或其他家族手中。但是美国家族对家族企业的管理控制也遭遇到越来越大的挑战:在过去的5年中有1名家族成员退出企业的比例达到38.7%,且21%的家族企业中至少有1名家族成员离婚;在过去10年中35.7%的家族企业有家族成员通过出售股份退出。

  董事会的设置与作用。1995年中国家族企业设置董事会的比例仅为15.8%,2002年虽大幅提高到47.5%,但是该比例仍偏低。2002年中国家族企业设置监事会的比例仅为26.6%,设置股东大会的比例仅为33.9%。与此同时董事会在家族企业治理结构中的核心作用也没有得到发挥,家族企业中重大经营决策由董事会决定的比例仅为30.1%。

  美国家族企业则普遍设置了董事会,且34.1%的家族企业在董事会下设立了分支机构。在这些设立董事会分支机构的家族企业中,29.6%设置了审计委员会,22.7%设立了报酬委员会,19.9%设立了行政委员会,7.5%设立了人力资源委员会,6.60%设置了财金委员会,5%设置了

略规划委员会。董事会批准重大的公司决策与战略,决定家族企业的接班人选以及最高管理层的报酬。36%的家族企业认为董事会发挥了较好的作用,22%的家族企业认为董事会发挥了出色的作用,只有25%的家族企业认为董事会没有发挥作用。

  职业经理人的聘用。中国家族企业的投资者将自己直接参与管理的原因归于找不到可信的管理者的比例高达67.1%,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立的时间较短,经济运行尚缺乏完善的信用制度,这使得家族企业在聘用职业经理人时面临着职业经理人巨大的败德风险,这种败德风险在一定时期内将影响家族企业对职业经理人的聘用。聘任家族外职业经理人的美国家族企业的比例也不高:美国家族企业中CEO来自家族外的比例为13.6%,在雇佣家族外CEO的家族企业中,31%认为极成功,40%认为非常成功,仅有29%的比例认为是一般或不成功,这说明美国家族企业聘任职业经理人的满意程度很高(71%)。

  四、家族企业接班

  中国家族企业主的平均年龄为42.9岁,绝大多数的企业主子女正在中学和大学读书,也有一部分开始在父辈企业中工作。随着中国家族企业的发展,接班问题开始摆在企业主面前,不少企业主开始规划企业接班。目前主要是通过两种途径规划企业接班:(1)子女接受国内外大学教育,被调查的3258名企业主,共有542名子女在国内上大学,有182名子女在国外上大学;(2)子女自己独立创业,这在学历为大学的企业主中较为常见,比例达到11.8%;(3)在家族企业内工作,这是主要的接班方式,在实收资本超过1000万的家族企业中,53.4%的企业主有子女在其企业内工作,其他规模的家族企业中该比例为42.1%-57.9%不等。

  接班问题是美国家族企业面临的最主要问题。39.4%的家族企业在未来5年将直接面临着领导权更替的情况。在那些已选定了接班人的家族企业中,84.5%选择的是40岁左右的受过大学教育的家族成员。在家族企业接班人选定方面,71.7%的家族企业并没有制定清晰的资格认定政策,25.1%的被选定的接班人没有家族企业以外的工作经验,在那些制定了家族企业接班人资格认定政策的企业中,38%的企业要求接班人具有在家族企业以外至少3年的工作经验;在家族企业所有权的继承方面,29%的家族企业计划将所有权平分到子女头上,22.3%倾向于给予那些对企业贡献大的家族成员以更多股份,10.1%的家族企业计划给那些不参与企业管理的子女以较少的股份,6%的家族企业则不给其任何股份。

  五、家族企业国际化

  中国家族企业国际化刚刚开始,国际化程度不高,且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的出口导向型私营企业。已向海外投资的平均投资额为2.73万美元,占其资本总额的3.1%。在与国际合作方面,22%的企业已经或正在着手同外资合作,近30%的企业打算在今后3-5年内与外资合作,但42.9%的被调查企业没有与外资合作的考虑。在产品出口方面,以珠江三角洲家族企业最为突出,不少中型的家族企业的产品全部出口,所涉及产品从服装、摩托车到IT设备,该类家族企业的出口规模一般为200-500万美元/年。

  美国的家族企业主要着眼于国内市场,64%的家族企业没有任何来自其他国家或地区的销售收入,9.1%的家族企业海外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比重在11%-50%之间,只有1.6%的家族企业海外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

比重超过50%。因此美国家族企业在回答未来面临的挑战时,将来自国内市场的竞争列为最关键性的挑战(14.3%),高于第二位的管理因素(12.8%)以及第三位的经济衰退(12.3%)。

  总之,中美家族企业一方面具有家族企业发展规律的共同特征,表现在:对家族企业的家族控制程度非常高;对家族外职业经理人的聘任比例不高;立足于国内市场,对国际市场的参与程度不高。另一方面,由于美国家族企业发展的时间远远早于中国私营家族企业,使得美国家族企业在企业规模、治理结构和投资产业分布方面都优于中国。此外,由于国情的差异,美国家族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接班问题,而中国私营家族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则是资金瓶颈。

(苏启林 郑海天)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