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企业文化 >> 综合文库 >> 正文
企业为什么要注重文化力的开发?(下)           ★★★ 【字体:
企业为什么要注重文化力的开发?(下)

作者:佚名     人气:227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五、生产工艺流程对员工整体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市场竞争和产品质量的提高,推动着生产工艺流程的不断优化。而生产工艺流程的优化,又对员工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莱斯特·索罗在《21世纪的角逐》一书中曾经分析过这样的事实,已经进入大众消费市场的三种主要新产品--磁带摄影机和录相机、图文传真机和激光唱片机,是由美国人和欧洲人(荷兰人)发明的。但是,若看销售额、就业人数和利润三个方面,上述三种重要产品的市场,大部分被日本的企业所占领。这个引人瞩目的事实说明,谁能降低产品的成本,谁就能从发明者手中夺走产品,占领市场。在今天的市场竞争中,新产品的发明者若不能同时又是成本最低的产品制造者,发明的受益就微乎其微。而要成为成本最低的制造者,保持生产工艺流程的最佳状态,职工的整体素质就很重要。而提高素质,就要有教育的发展和在职培训的配合。这里所讲的员工整体素质,既包括科技文化素质,又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特别是职业技能和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责任的培训,绝非外加的可有可无的事情。

六、现代市场发展要求企业更加重视商品消费的心理成分和审美要求。

  市场发展趋势是由消费的发展所牵引的,而消费经常处于变化和流动之中。一些学者研究现代市场的美学冲击、生活质量的美学内涵、企业审美文化与审美文化产业、营销的美学革命、市场组合的审美战略、现代企业服务化营销的审美特征、审美生态环境与企业效益等等,就是观察到了消费发展中的审美化趋势。正是这种消费心理吸引着企业不断开发新产品、新服务项目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正是由此出发,学术界提出产品的新的"美的文化标准"的观点。在产品的质量、耐用、经济性、实用性之外,还要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有个"美的文化标准"。这个"美的文化标准",要求企业研究在产品的构思、塑造、款式、风格、包装等方面如何体现出美学价值。要把美学注入产品的开发之中,注入营销活动之中,注入服务之中,这就是消费的审美化趋势对企业的呼唤。

七、形象力在市场开拓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当商品比较匮乏的时期,有商品不愁卖不出去;商品生产的越多,企业赢利就越大。这时,企业力主要取决于商品力。后来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只靠商品力不够了,还要有广告等营销手段,这就是说,企业力要靠商品力加上销售力。而再往前发展,就是人们认识到,商品力加上销售力,还需要有企业形象的作用,这就是说,企业力等于商品力加销售力再加上形象力。近年来,在国际企业文化、商业文化界,提出"形象营销"、"形象制胜"的概念,提出形象力是企业较量的一个焦点,就是因为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和推动,技术推广非常之快,生产同一种产品的厂家越来越多,销售同一种商品的商店也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去哪家商场购买哪家工厂生产的产品,选择余地很大,而企业形象如何,就显得非常重要。所以企业形象塑造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科技进步所推动的市场竞争要求企业自觉地进行形象建设,而企业形象建设又带动着员工素质和企业文化水平的提高。

八、服务创新在企业综合竞争力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1、企业形象从根本上说表现为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产品质量差,企业不可能有好形象;而注重产品质量不注重服务质量,企业同样不会有好形象。从这个意义上说,产品质量创造企业形象,服

质量同样创造企业形象。

  2、商业文化学、企业文化学提出"服务增值"的概念,是很值得重视的。因为同样质量的产品,可以因服务好而增值,也可以因服务差而"减值"。

  3、对于企业来说,不仅产品要不断创新、不断开发,服务也要不断创新、不断开发,而且服务创新同产品创新一样具有永远开发不完的潜力,永无止境。

  4、消费者购买一件商品,同时也在购买一种服务。但购买商品同购买服务很不一样。对于实物商品,若觉得买得不称心尚可向卖方退换,从而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但服务提供之后就不能再复原了。还要看到,提供服务的内容、特别是服务质量,往往要受到服务提供者当时的主观精神状态、心理情绪的影响。这就要求作为服务提供者的员工要提高、训练自己的心理素质,要注意思想意识修养,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所以说,服务竞争,背后是员工综合素质的较量。而一旦一个公司的服务文化、服务风格和服务气质形成以后,就成为独有的精神文化财富,这是别的公司无法学习的。

  5、在服务的全过程中,必须摆正企业与顾客(客户、用户)的关系。服务的核心问题,也是服务创新的核心问题,也可以说服务的永恒主题、服务创新的永恒主题,是坚持顾客至上,顾客第一。这是服务创新的基本点、基本原则。从某种意义上说,服务创新就是在创造顾客,创造顾客也就是创造市场份额。

九、在国际营销中,必须克服"文化障碍",实现"文化沟通"。

  在跨国经营中,由于文化的差异使本企业的产品在品种、造型、款式、外观、包装、服务、广告和推销手段上,同营销地人们的文化素养、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特定的审美需求不一致,而造成产品滞销的状况,常常发生。人们把这种状况称之为"文化障碍"。而相反,产品若能同营销地人们的文化背景和审美要求相一致,则称之为“文化沟通”。由此,人们提出了重视跨国公司的文化管理,提出了进行"跨文化培训"的计划。进行"跨文化培训",当然包括了解国外营销地的语言、人们的生活方式、风土民情及其历史、宗教、社会状况,并且了解营销地民族特有的价值观念和这种价值观念所源于的悠久文化传统。

十、企业信誉是市场中关键性的竞争要素。

  企业形象是和企业信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早在10多年前,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信誉高于一切"的观点。他说:"对一些严重危害社会风气的腐败现象,要坚决制止和取缔。一切企业事业单位,一切经济活动和行政司法工作,都必须实行信誉高于一切,严格禁止坑害勒索群众,市场经济是法律经济,也是道德经济。守法和守信是一切经济行为的两个基本规范。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也是协作经济。而竞争和协作都离不开讲信誉。因为失去信誉,竞争和协作都无法正常进行。所以,"信誉高于一切"应当成为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原则。200多年以前,富兰克林在提出"时间就是金钱"这个命题时,同时也提出了"信用也是金钱"的命题。在市场信誉问题很多、而全社会普遍呼唤信誉的今天,企业信誉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会更为突出起来。

十一、企业运作中的文化纽带、精神纽带、道德纽带与产权纽带、物质纽带、利益纽带起着相辅相成、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

  现代商业中连锁店的发展说明,如何能"连"起来,如何能"锁"得住?是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不只是连锁店,也包括所有企业、特别是大的企业集团,仅

靠产权、物质利益方面的纽带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文化、精神、道德方面的纽带。正是由此来看,统一的企业理念、企业精神非常重要。因为它们是渗透到企业内各个分公司、子公司、各种岗位上员工的精神动力。它们是无形的,又是能动的,可以在企业行为的各个方面发挥作用。企业精神、企业理念属于思想道德上的纽带,可算是在企业经济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另一只“看不见的手”。这个文化、精神、道德上的纽带,起着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粘合力的作用,而这个内部凝聚力,粘合力又势必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开拓力。

  自觉地认识市场发展的这些趋势,努力提高企业的文化品位,提高产品,经营管理的文化含量和员工的整体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技术素质),有助于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内在统一。从这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市场经济的运行,物质生产活动,并不是脱离精神文明制约的孤立的进程;精神文明内在于、渗透于市场经济的运行之中,它提升着物质生产活动的文明程度。企业为了迎接知识经济的新时代,迎接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为了提高凝聚力、形象力和信誉度,必须“科教兴企”、“文化兴企”上进行深入开发,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