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领 导 力 >> 精英人物 >> 正文
汪大正:重塑自我,从成功走向卓越         ★★★ 【字体:
汪大正:重塑自我,从成功走向卓越

作者:周觅     人气:1130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老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可以活到70岁。当它40岁时,肢体老化,翅膀沉重,飞翔变得吃力,这时它面临两种选择,等死或重生。如果选择重生,在150天里它必须飞到山顶筑巢,不得飞翔,并用嘴击打岩石,直到完全脱落,静等新嘴长出来,再用新长出的嘴把指甲一根根拔出来,把羽毛一根根拔掉,5个月后,新羽毛长出来,重新飞翔,再活30年。我们跟老鹰一样,也必须有更新的过程,抛弃旧的习惯。只要愿意放下旧包袱,就能创造新的未来。我们需要有自我改革的意识和再生的决心,我们都要拔毛。


汪大正:国内著名人力资源管理及青年择业指导专家。曾任北京飞利浦有限公司人事部经理,北京吉百利食品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经理,美国NCR金融系统(中国)人力资源经理,北京外企人力资源协会理事。现为自由讲师和自由撰稿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院校企业家高级研修班客座教授。中国企业家协会雇主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报》招生就业专栏特邀顾问,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职场》栏目顾问。

若干年前,Angela只是个部门主任,领导着一个不到十人的小团队。如今,随着她的不断努力,Angela已经成为华北区的总经理,手下的员工有一百来人了。有了如此骄人的成绩,Angela自然是对自己严格的管理方式信任不已,她继续保持原先的那套管理体系,甚至可以说比先前更甚一筹(更加严格?)。可渐渐的,Angela发现,这一百多人的领导可真不是好当的,他们中的某些人总是会跟你讲条件,而且有的时候还怨声载道,尤其是那些职位高一点的。终于,这些埋怨声反映到了公司总部那里,老总亲自坐飞机过来,在办公室里和Angela谈了将近一个小时。与其说是谈,不如说是对她的批评与否定,因为自Angela成为总经理后,公司业绩下滑了一大截。最后,老板临走前撂下的一句话令Angela伤心不已。老板说,如果这种状况不改善,公司只有另选贤能了。Angela很困惑,因为她到现在都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以前她相信,有权力一切好办事,可现在,她的权力更大了,怎么反而没有成绩了呢?她甚至开始怀疑自己作为女性是不是真的不如男性有优势。

Angela怀疑自己不如男性管理者,那女性适合当管理者吗?
汪大正:她的怀疑似乎没有什么道理,女性作为管理者应该没有性别障碍的问题。如今企业的管理层群体中,优秀的女性人才大有人在。而且男性管理者与女性管理者各有特点。
女性在管理者方面有什么优势?
汪大正:多项研究成果表明:女性在管理方面有许多独特的优势,如人际关系协调的能力、耐心细腻、有亲和力以及善解人意和富有人情味儿的工作方式等等,都形成了女性管理者特有的工作作风和领导艺术。与男性相比,女性管理者的某些特征是与生俱来的,不需要刻意的学习。女性更容易关心爱护自己的员工,而这些关心都是很自然的,毫不做作也很容易被人所接受。

Angela接下来该怎么做?
汪大正:就Angela本人的个案而言,她首先需要反思自己平时的管理行为与管理者角色要求之间的差距,同时她也要改变自己过去那种权力至上的管理理念,她应该充分认识到:没有权力的管理是不可能的,而仅靠权力的管理是

可行的。人们是否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领导,并不取决于你手中的权力,而是看你是否具有令部下产生敬意的非权力影响力。而这种由个人的领导风范和人格魅力凝聚而成的非权力影响力,是管理者自身品格和修养的具体体现。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深切地体会到,当人们欣赏某种类型的人时,往往也容易接受被这种人所领导;反之亦然。所以,作为一个现代企业的管理者,一定要具有这样的管理智慧,即决不刻意要求部下成为“让老板满意的员工”,而是有意识地把自己塑造成为“让员工满意的老板”,因为这符合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
因此,随着职责与工作环境的变化,许多担负起管理者责任的人必须意识到:管理是一项高度人格化的活动,这种人格化的活动是管理者在不断完善、超越和重塑自我的过程中体现其人格魅力和领导艺术的过程。“重塑管理者”是每个管理者都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重塑自我的关键是什么?
汪大正:审视自己,深刻反思,以达到心灵的感悟。审视就是给自己“照镜子”,但这不是孤芳自赏或自我陶醉,而是要“以责人之心责己”,用一种苛刻、挑剔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管理行为。当部下有情绪时不是总批评他们不该有情绪,而是要问自己:他们为什么有情绪?这些情绪与我的工作作风和规章制度有什么关联?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若安天下,现(先?)正其身。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特别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因此,只有能够反思并认识自己的人,才可能完善和超越自我。记得有一句很流行的广告词说,“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我很赞同。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是能力和素养的综合体现,决不仅仅是智力和知识因素决定的。

作为一名女性管理者,Angela该如何在重塑自我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呢?
汪大正:首先,Angela要充分认识到自己曾经有过在同一家公司从事管理工作的相关经历,这对于她树立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她也要考虑到自己作为女性管理者应如何使自己的工作中体现女性的柔性特征,用细腻真挚、善解人意以及关爱他人的作风影响和感染周围的人,让他们理解你、喜欢你进而尊重并接受你的领导,从而达到以柔克刚的效果。
我曾遇到过这样的真实案例:有一个公司的女职员,在团队加班的时候因为孩子生重病而去向她的女经理请假,可这位女领导为了保证任务能够完成,不仅没有批准她的申请,反而要求这位女职员以公司的利益为重,并把人家训斥一顿。虽然从表面上看这位女经理似乎对工作很负责任,但她的这种行为引起了其他员工的极大不满。
因为作为一名女性管理者,无论你自己目前的婚姻状况如何以及你是否是一个孩子的母亲,你理应更能体谅孩子在母亲心中的位置。然而,你的管理行为不仅缺乏起码的人文关怀,也有悖常理,在应该和需要体现女性管理者特点的时候,反而比男性管理者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只会使员工对你的逆反心理更大。

有很多女性管理者,为了在事业上更成功,便刻意地将自己塑造成男性的形象,这可取吗?
汪大正:我记得以前看过前苏联的一部电影《办公室的故事》。影片里的女局长开始时其工作中的个性表现比男性还男性,结果男同事不喜欢,女同事也不喜欢她,落得一个孤家寡人的局面。后来,经过一番翻然悔悟(反思?)之后,这位女局长终于洗心革面痛改前非了。她从改变自己的着装和形象入手,先从发型衣着上开始改变自己,然后她学着关心和爱护办公室里的同事和部下。渐渐的,她终于获得了大家的认可并得到

甜蜜的爱情。其实,这就是一个很好的管理者重塑自我的过程。所以,一个女性管理者要塑造好自己的形象,首先决不要刻意模仿男性,其次这种形象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形象,是一个职业的形象,一个管理者的形象,然后才是一个有魅力的女性管理者的形象。

管理者重塑自我中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汪大正: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所以,重塑自我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就是客观地认识自己并有勇气不断地否定自己。尤其是你处在组织中“Nurmber one”的位置时,更需要敢于冲破位子与面子的束缚,否定自己一些与变化的环境和条件不相符合的观念和思维方式,作为管理者,即便是自己的所作所为也要重新审视。这个过程有时是很痛苦的,但只有经历这样的痛苦才可能像老鹰那样获得新生。其次就是这种否定不是一次性的,你每到一个时期,或者随着你的岗位变化的每一个阶段,你都需要否定自己,重新塑造。古人讲的“吾日三省吾身”,其实说的就是审视自己是一项经常性的事情,以至成为一种品性和习惯。

当一名普通员工成为一名管理者之后,如何实现角色的转换呢?
汪大正:首先他(她)要有角色意识,即把“打枪”与“打仗”的区别与角色要求搞清楚。“打枪”是个人行为,它只需要你个人的技能,而“打仗”则是团队的行为,它需要组织和协调的能力。因此,无论你枪打得怎样百发百中,也不意味着你就是理所当然的合格指挥员,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的距离。
你必须以管理者必须具备的“在其位谋其政”的责任意识,自觉地在管理过程中放弃“本我”,使你的管理行为向角色靠拢。比如:你不能以个人的好恶来决定你对部下的远近亲疏,也不能放纵自己的嬉笑怒骂而为所欲为。而是要从角色的职责出发,有意识地抑制自己的某些个性并培养自己某些本身不具备但管理者角色需要的个性,如开阔包容的心胸和善于沟通的能力等。如果我们把管理当做一个舞台的话,那么你自己就是扮演者,而管理者就是剧中人。了解了这种关系,你也许就可以理解,要想演好剧中人,扮演者需要做出牺牲向角色靠拢,只有如此才能进入“神形兼备”的境界。

现在有很多管理者说留不住人才,那他们应该怎么做呢?
汪大正:(笑)我想反问一句的是,既然人才留不住,那留人的是不是领导人才呢?很多管理者看问题总是看结果,总在指责别人,他们缺乏对问题因果关系的深刻分析。他们总在指责部下如何不符合他的要求,却从不思考作为管理者你是否符合部下的要求呢?
柳传志曾说过,一个领导者是1,他的追随者就是0。一个有人格魅力的领导者,其心悦诚服的追随者越多。没有追随者的领导永远只是1,即便走在前面也不过是个孤独的散步者。而柳传志之所以能培养出好的接班人以及为什么他们心悦诚服地跟随他,原因就在于柳传志本人具备了影响他人的个人魅力。

您认为管理者的非权力影响力由哪些因素构成?
汪大正:首当其冲的是品格因素,其次还包括才能因素、知识因素、情感因素和责任感因素等。 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管理者应具备君子和智者两方面的特点。君子是指要有高尚的情操,君子爱财,但一定取之有道;而智者则是指他能够在辩证的、发展的、联系的方法论指导下分析和解决问题,而不是绝对片面地看问题。

如何通过学习来培养这些观点呢?看书可不可以?
汪大正:看书学习应该是一个方面。但也应该注意一

问题,就是绝非所有的书都令人开卷有益。而且目前市场上流行的诸如《管理者秘笈》、《职场厚黑学》以及《管人就这几招》之类的书,我认为可能会开卷有害。我们可以多阅读一些科学知识型的书籍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还可以通过阅读一些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人文知识类的书籍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另外,社会本身就是课堂,我们也要善于“从无字句处读书”,因为生活告诉我们的正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在今天这个学习型的社会,当学习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时,生活也应成为学习的一部分。

很多人认为作为管理者应该更现实一点,不要太理想化,这样才能理性地管理,是这样吗?
汪大正:现实与理想是要统一的,成功的领导者既不天真也不世故,他们有理想但又能面对现实的身体力行;他们决不扮演愤世嫉俗、眼高手低、于事无补的"理想主义"者;他们能够始终以更复杂、更深刻的观点认识和适应环境。他们有度量容忍那些暂时或自己不能改变的事;有勇气改变那些现在或自己就能改变的事;他们更有智慧区分上述两种不同的事。

我读了大量的成功管理者的传记,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很强烈的共通性,即他们都是充满信念与激情的人。
汪大正:成功的企业管理者都是具有执著信念和充满激情的人。信念就是让我们相信暂时还没有看到的东西。如天道酬勤、得道多助、人间正道是沧桑等等,虽然它未必立即见效,但你仍坚持不懈。激情则是在追求信念的过程中一以贯之的执著与情感。有些管理者做事虽然有条不紊、认真负责,可是他却在任何时候都缺乏激情,很难具有感召力、感染力,因此也就很难想像他能够唤起他人激情,使组织气氛保持催人奋进朝气蓬勃的氛围。



汪大正先生推荐阅读书目:

《深刻变革》 罗伯特·奎因
《培养你周围的领导人才》 约翰·麦克斯韦尔
《权力与影响》 约翰·科特
《变革之心》 约翰·科特
《以人为本》 华伦·本尼斯
《怎样成为领导》 华伦·本尼斯
《21世纪管理的挑战》 彼得·杜拉克
《差距》 姜汝祥
《联想风云》 凌志军
《企业团队修炼》 陈惠湘

《读懂毛泽东》 四川人民出版社
《读懂邓小平》 四川人民出版社
《走下圣坛的周恩来》 权延赤
《中国人的道德前景》 茅于轼
《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 王 蒙
《南怀谨谈历史与人生》 练性乾
《大众哲学》 艾思奇
《菜根谭》 (明)洪应明
《小窗幽记》 (明)陈继儒
《品格的力量》 塞缪尔·斯迈尔斯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