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领 导 力 >> 精英人物 >> 正文 |
|
|||||
罗东元:太在乎名利事业难走远 | |||||
作者:佚名 人气:262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罗东元,全省技术工人的先进典型,“两会”期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成了各大媒体的宠儿。“五一”前夕,他和“抗非”英雄钟南山一起再次被推荐为全国劳动模范。面对接踵而至的荣誉,罗东元表现得相当冷静———罗东元热爱他的工作,感觉就像找到了一个最心爱的人谈恋爱一样。 罗东元个子不高,黑黑瘦瘦的,外表朴实却显得很精明能干,一看就能了解他的身份———技术工人,于是我们下意识地称他为罗师傅。然而在与他交流的过程中却惊讶地发现,他不仅思维敏捷,而且见解独特富有哲理。 他的思想像一座富矿,着实让我们沉醉于其中。 采访之后,我给他说了我的感觉,我觉得他不像工人,太像一个对人生有着深刻思考的知识分子。他听了哈哈大笑说:“去年我被中央领导邀请到北戴河休养,一位北京的记者采访我后就怀疑我的工人身份,我于是拿出了我所有的证明。” 看来,今天我们已经不能用传统的眼光看待工人。时代需要知识工人,这是大势所趋。另外,有什么样的企业就有什么样的工人。在一个现代化的企业,如果一个工人仅仅满足于当工人,不提高自己的素质,那他就没有舞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罗东元,全省技术工人的先进典型,今年2月以最高票当选为广东电视台评出的“广东十大经济风云人物”,“两会”期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他成为了各大媒体的宠儿,“五一”前夕,他和“抗非”英雄钟南山一起再次被推荐为全国劳动模范。 很多和我一样做基层技术工作的人打电话来说,技能人才也可以像企业家一样得到社会的尊重,像政治家一样参政议政,是令人振奋的。 记者(下文简称记):罗师傅,今年2月你被评选为广东“十大经济风云人物”之一,3月份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在北京引起了媒体广泛关注,4月份,又与“抗非”英雄钟南山一起再次被推荐为全国劳动模范,“三喜”临门有什么感想? 罗东元(下文简称罗):我感到非常地意外。在广东“十大经济风云人物”20个候选人中,我觉得我是个另类。你看他们都是著名的企业家、国家或广东大项目的领导者,我既不是经济人物,更谈不上风云,没有想到竟然成了“明星”。“两会期间”我受到了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重量级媒体的关注,3月7日、8日我连续两次上新闻联播,这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4月份再次被推荐为全国劳模更是没有想过,因为能获得这种荣誉的人非常少。 记:你有没有想过是什么原因?! 罗: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技能人才对社会的贡献得到肯定,技能人才在如今更被重视。很多给我一样做基层技术工作的人给我打电话说,技能人才也可以像企业家一样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像政治家一样参政议政,这是令人振奋的。 记:是啊,我也感到,我们的政府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技能人才。 我们知道,自1990年以来,你完成大小技术革新项目120多项,使韶钢的铁路运输自动控制技术跻身全国工矿企业的先进行列,为企业节约投资1 00万元以上,这也证明了技能型人才也是我们社会的脊梁。你是怎样走上钻研技能这条路的呢? 罗:我与共和国同龄,只念过一年高中,“上山下乡”做过8年农民,当过民办教师、机械工、无线电维修工,直到26岁我通过招工才成为韶钢的工人。我对技术革新的兴趣是从农村开始的。当时帮生产队建立加工厂,技改很成功,让周边生产队的粮食加工厂都没有生意做了,因为我碾出来的米成色很高,那时候粮食很重要,多半斤一斤是很重要的事情。我碾出来的米可以直接下锅,那些生产队碾的还要经过风车。后来我又对本地产的农机具进行改造,生产队干部开始半信半疑,看见我把机器拆成这里一块那里一块,很着急。有一次我在跟干部争论的时候不小心还锯伤了手,但我搞成之后他们感到好用,而且比以前效率高多了,就经常来找我,让我有一种成就感,也越来越有兴趣。 记:听说你到了韶钢之后简直就成了技术迷。 罗:刚开始我是为单位、同事、周边居民修理家电,几年里共修了2000多台次,从没有收过钱。因为自己觉得帮人做好事,自己更快乐。1976年帮人修飞利浦黑白电视机,修了7个星期。这个经历对我后来从事技术革新很有好处。我通过修东西提高自己的水平。处理故障时的判断能力很重要,因为是别人的重要东西,弄坏了就不好意思了,所以养成小心、谨慎的习惯,真的要感谢他们给我提供了学习机会。 在我一生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想想我的父亲,我就觉得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 记:那是什么力量促使你身为一个工人,却在厂里进行技术革新的呢? 罗:在上个世纪80年代,韶钢铁路运输仍停留在道岔人工扳、道口人工守望的落后状态中,机车作业率低、事故频发。作为运输部的工人,我看到过很多事故,事故造成财产和生命的巨大损失,我就想:要是能把运输线改为自动控制就好了。但是铁路自动控制承担的风险是非常大的,我又觉得自己的能力有限,然而我仍然感到有责任要改进这项工作。 记:可你只是一个工人啊! 罗:不错,何况我高中还没有念完,但在那个年代,做一个工人也是有种强烈的责任感的,因为我们是主人翁。但要担当起主人翁的重任也不容易啊。当时只有高一学历的我只是名普通电工,要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于是凭着一股钻劲和韧劲,自学无线电、电工基础、电工工艺学、电工制图、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逻辑电路等十几门专业技术理论和相关的技术知识,逐渐积累了较厚实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学识,加上以前的实践积累,这就为我后来的创造发明、技术革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记:其实工人阶级做主人翁爱岗敬业就够了,是什么动力促使你不断地向新的高峰攀登呢? 罗:从小我受父亲的影响很大。父亲解放前是中山大学毕业的,1947开始参加打游击,是闽粤赣边纵的大队长。“文革”使我们的家庭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我家里8口人,我奶奶、我五兄弟姐妹加上我父母。父母都关在牛棚里边,当时是1967年,我18岁,还有弟弟妹妹才十二三岁。父母亲在关押期间,遭受了一些非人的待遇。由于我父亲念过大学,解放以后的历次运动都少不了这个问题的审查。然而父亲在逆境中一直没有什么怨言,即使在牛棚里他也乐观豁达,热爱国家,相信党。从他身上我知道了一个人 人生路上应该怎样面对困难和挫折。他总是对我们说要“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这是我一生的座右铭,也是我最原始的动力。所以在我一生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想想我的父亲,我就觉得没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的。 因为特别热爱这项工作,就像找到了一个最心爱的人谈恋爱一样,两情相悦,自然不会去计较利益和好处。 记:你在韶钢被称为一个“神话”。你精通钳工、焊工、管工、油漆工等多个工种技能,并熟练掌握电气控制等理论,是相当不简单的。 罗:说真的,我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特别热爱我从事的这项工作,就像找到了一个最心爱的人谈恋爱一样,两情相悦,自然不会去计较利益和好处,仅仅因为喜欢。我认为要在技术工作上有所成就,只有一般意义上的爱岗敬业是不够的,必须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极富兴趣,甚至达到如痴如醉的地步。如果一个人仅仅是为了出名才去努力奋斗,那就注定他在这条路上不会走得太远,因为不论路途的艰辛和遥远,还是遇到的困难和挫折,都会把他打败的。 记:你找到了兴趣爱好和事业的最好结合点。 罗:是的,找准了这个结合点,天下没有趟不过的河。十多年来,很多人觉得我过得很苦,总是如饥似渴地苦攻,常常为了弄通某个原理而彻夜不眠,《铁路信号》、《电气集中施工》、《电子模拟电路数学电路》、《自动控制原理》等大量的专业书刊,每一页都印下了汗渍渍的指模,但是我很享受这种苦,我认为幸福是一种感觉,每当我解决了一道难题,跟那些挣了几十万的人一样高兴。 记:你这么投入技改,也能经常感到成功的喜悦,这也许是激励你不断前进的动力。 罗:是的,改造一个对象、突破一个框框,要对改造的对象有非常深刻的了解,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水平在不断提高,是一种收获的喜悦。 高炉区用了我的自动控制以后到现在,基本上没出什么事故,以前平均每年的事故大概有30宗。我感到自己多有用啊! 记:你的工作让人感到作为技能人才的重要,但是现在很多孩子都不愿意上技校,当技术工人。 罗:确实是这样,因为现在技术工人的待遇不高,一般家长认为没有前途。我倒是认为做事情不一定跟金钱挂钩,因为成功感不是金钱可以比拟的。 比如1995年,我在高炉区搞自动控制,这是特殊的区域性自动控制,在高炉区搞自动控制在全国钢铁企业还是禁区。高炉区是经常出故障的,1994年5月28日,就出了很大的故障。用了我的自动控制以后到现在,基本上没有什么事故,以前平均每年的事故大概有30宗。我感到自己多有用啊!那些成功在等着我,这不就是前途吗? 记:你因你的工作自豪! 罗:是的,到目前为止,我最多的时候是同时要搞五个工程。几个项目要不停地设计,现在公司的自动控制率达到100%,所有道岔纳入自动控制范围,光是人工方面就节约600多个人,这是多么值得自豪的啊! 记:很多人都说你的技术革新挺尖端的,你就没有想过有风险吗? 罗:因为知识经验的积累,我有能力预感 要避开什么危险的地方,就拿电子轨道预警装置来说吧,1993年底交付使用,这是轨道电路技术的重大突破。就在离交付使用还有4天时间的时候,出了一些问题,是稳定性方面的问题,我在现场搞了两天两夜,感到很累就回去睡,刚睡下,就有个思路,我马上记到纸上,发现没用,但突然间有个灵感,我马上把它记住,到现场一试果然成功了。现在的轨道电路技术,都是以这个构思为基础。我觉得干一件事只要是投入的话,成功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另外不能患得患失,怕担风险什么都搞不成。 记:有人说,没有罗东元就没有韶钢,罗东元对企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你对这句话怎么看? 罗:这句话应该用在我们董事长身上。对我的评价只能说在铁路运输自动控制领域里作出了较大的贡献。确实,10余年来,韶钢铁路年运量从三四百万吨猛增到去年的1100万吨,韶钢的大发展给了我施展能力的广阔舞台,我只不过找到了个人与企业发展的最佳结合点。伴随着企业的发展,我所在的运输部创建了全国闻名的工矿企业运输电气控制“韶钢模式”,取消了原来的主要工种之一———扳道工,为韶钢主体生产跨越式扩张提供了现代化的运输保证。这些成绩离不开企业的发展。 我看着白发苍苍的慈母无奈返回加拿大时,心里也是酸酸的,但是我确实离不开韶钢,离不开我的团队。 记:听说很早以前,珠三角不少企业就高薪挖你,可是你从来不为所动? 罗:1993年,深圳某专业对口公司要我去上班,月薪5000元,分配住房,妻子安排工作,迁入免城市增容费。那时,我还只是一个工段长,月收入不到500元。但我最后却婉拒了该公司的邀请。 记:听说,你的母亲和几兄弟都在国外,他们都希望你能去? 罗:是的,1994年底,母亲还专门从加拿大来韶钢动员我出去,她希望我在加拿大和家族共享优越的生活。但是我说服了母亲,我看着白发苍苍的慈母带着遗憾和无奈返回加拿大时,心里也是酸酸的,但是我确实离不开韶钢,离不开我的团队。 记:其实你是太爱韶钢! 罗:是啊!这种感情不是能用言语表达的。在这里我始终感到一种来自集体的信任和温暖。过去我虽然是普通电工,却能得到大家的信任。以前条件艰苦,要自己盖房子,但也遇到了不少困难,每当这时,领导总是会说“罗师傅去了就行”。为了解决技术难题很努力工作,我觉得这样做才对得起大家的信任。后来我开创出道岔全自动转换装置技术后,某单位愿以15万元作私下交易,我断然拒绝,对他说:“这是韶钢的财富,我不能这样做。” 记:企业的发展也凝聚了你的心血。 罗:是啊!“我的故乡并不美,低矮的草房苦涩的井水”,但它是我的家,我是看着韶钢在我们的手里变得越来越强大的。2003年企业创造了13个亿的利润,我是多么地自豪。 记:除了信任之外,还有什么促使你这么热爱这个企业? 罗:由于领导的支持和信任,我已经带出了一支很好的团队。10多年来,我把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所在的班组,先后带徒40多人,带出了一支全国独一无 的能够自己设计、自己施工、自己维护、自己日常检修的工矿企业铁路运输“全能”团队。 记:很多人都说,运输部高手众多,个个可独当一面。 罗:我最自豪的是,这个团队从来没有因为设计施工的失误给韶钢带来影响。我退休了,他们个个可以接手。 不当副部长对我来说是一种减负,可以将全部精力去做我的技术工作,这才是我的兴趣所在。 记:听说,你不看重名利,有一年精简机构,你主动退出了副部长的位置,对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来说,其实是不容易的。 罗:我是共产党员,从心底理解和支持公司这一重大举措。不当副部长对我来说是一种减负,可以将全部精力去做我的技术工作,这才是我的兴趣所在。只要公司信任我,我一定会在铁路信号方面竭尽全力。若干年后,有人提起我,说有那么一个人,曾经在韶钢铁路运输自动控制领域干过一点事情,在韶钢的发展史上有一道细细的印记,我就心满意足了。 记:你有怎样的名利观,对自己的定位是什么? 罗: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对于名和利。我一直保持着清醒的认识。我认为人生总是会遇到很多道坎,特别是关乎个人的前途和切身利益的时候,一念之差往往影响人的一生,而最终促使自己作出决定的是思想深处的世界观、价值观,说到底就是名利观。太在乎名利的人在事业的道路上是走不远的。 我对于自己的定位始终是:一名在韶钢铁路运输现代化事业中勇于创新的技术工人。 记:你认为对于事业与成功,一个人应该有怎样的心态? 罗:从事技术工作的人不能计较名和利,我们的目的是解决生产中的难题,如果瞻前顾后肯定搞不成,要连续保持高能状态,才能把工作做好。工作要称职,称职以后还要突破、创新。对自己的工作要如痴如醉、不计较报酬和外界评价。否则,很多困难干扰是承受不起的。另外,我认为人的能力有大小,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做了,就有希望获得成功。当然努力了也不是肯定能够成功。一个人活在世上,总是要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像流星那样,总要闪一下啊。 一个人要成功,必须提高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仅仅靠专业知识远远不够。 记:你认为今天青年人应该有怎样的人生观? 罗:现在整个社会比较多彩,对年轻人的诱惑比较多,应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这一代人经受的挫折比较多,面对困难挑战时的耐受力比现在的年轻人强。现在的社会有些急功近利,所以让年轻人多受点考验,对他们以后的发展是有很大的作用的。我觉得做人重于做事,做好人以后才能做好事。处理好同事之间的关系,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需要大家共同努力,这也是大工业生产的需要。 记:现在国家很重视技能人才,年轻人怎样才能成为像你一样的优秀人才呢? 罗:学校只是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综合知识、基本技能,后天的学习很重要,搞技能的人在学校要努力学习,在平时要注意充实自己。把玩游戏的时间抽出一点,每天坚持学一点,日积月累对一个人的成才帮助很大。我并不赞成一天到晚都学习,要学到点子上。青年 条件比我们好得多,现在我们国家要成为制造业的大国,技工需求量大,技术人才前途一片光明。路是扩宽了,但中国人才结构不合理,是激励机制出了问题,应该鼓励优秀人才往技术技能方面分流。德国拥有全世界最好的技工,技工很多可以当教授、工程师,但他们当技工,待遇也不比教授、工程师差。 记:听说你爱好广泛,这对你的事业很有帮助吗? 罗:一个人要成功,必须提高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仅仅靠专业知识远远不够。我爱好广泛,是韶关市书法协会会员,曾获得中国第三届硬笔书法二等奖,夺过韶钢三次象棋比赛冠军,还获过一次韶关市象棋赛第三名。我认为工作中很多的创意、想法和突破,并不是仅靠专业知识就能够产生和形成的,它往往是一个人综合知识和综合素质的汇聚和迸发。这些爱好提高了我的综合素质。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