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领 导 力 >> 精英人物 >> 正文
罗萍:逼着自己向前走           ★★★ 【字体:
罗萍:逼着自己向前走

作者:涂超华     人气:237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当听说是要采访时,罗萍在电话那头一口回绝了,原因是每次接受采访时,记者都要牵强附会地把她所写的《较量中关村》一书中的主人公与杨元庆、张朝阳他们联系起来,频频发问。这让她觉得挺对不住那些被牵连的人,对他们的伤害特别大。经过一番争取,记者见到了罗萍。

  罗萍,广西桂林人,典型的南方女子模样。她出生在家境贫寒的农村,从6岁起就离开父母,在离家很远的地方读书。长期的独立生活和磨练造就了她内心脆弱却又意志坚强的双重性格。她说那时侯自己是个很野的孩子,尤其是高中时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她成天只穿男式衣服,头发特短,做起事来个性独特,惹得全班男男女女不分大小全管她叫姐,就是大姐大那种。一次,她带着班上几十号人玩了个通宵,还燃起了篝火,把学校食堂的柴火用了个精光,校长气得直跺脚狠狠地把她训斥了一顿,结果她又召集一帮同学把校长家养的母鸡给宰了吃了,校长家的菜地也被他们弄得一片狼藉。

  “无法无天”的罗萍,在大学念的却是法律。大学毕业后,罗萍被分配到政府机关当上了一名公务员。她满腔热情投入工作,可激情很快枯萎了。她说:“我不习惯每天都重复着单调、呆板的生活,那不应该属于我。我那时才二十几岁,可我已经能看到我五十岁、六十岁的样子了,你说这是怎样的一种悲哀。”她义无返顾地走出了同事们、朋友们惊讶的目光。

  她说在她的印象里,北京是镀上了神秘色彩的城市,这神秘体现在气候上,还有人文环境上。在这之前,罗萍来过北京,那是在冬天,北京的大风让她刻骨铭心。她觉得北京的风真犀利,特别有味道,不像广西,那柔柔弱弱的哪算得上风呀,北京的风一吹就可以把人吹倒,就可以在脸上打出痕迹。从那时起,在她的心里,隐隐约约有了一个想法——北京才是她梦想开始的地方。

  1997年秋天,罗萍到了北京,起初的几天里她被兴奋包围着,成天游荡在这座城市,后来她突然伤感起来,她不断问自己,一个人孤零零的来北京是干嘛呀,没工作,没一个固定的落脚点,城市的一切都是那么遥远和陌生,她觉得这个城市没有一缕空气是属于自己的。于是她四处奔波寻找工作,干过推销,作过网站编辑,后来又跳槽到了一家电脑公司。2000年3月,她投奔塞迪影视公司,负责一个新闻栏目,从栏目的方向、管理和定位都由她主持,这个节目已在全国三十多家电视台落地,效果不错。

  “我是一个容易伤感、忧郁的人,我渴望宁静,但我的生活态度是积极的。”罗萍喜欢用文字记录内心世界,也用文字来促使自己不断反省和思考。她说一写作,她的思维就被激活了,去年,她出了一本诗集《飘来飘去》,今年4月,又推出了小说《较量中关村》,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罗萍说:“中关村已经出了很多很多的书,人们都在关注那些精英们身上的光环,他们的财富、荣耀。但很少有人关心他们的情感。其实他们的情感也很平凡,光环卸下后,他们和普通人一样。我对所有奋斗在中关村的男人女人们抱有一种怜惜的、同病相怜的感情,我努力想把他们内心的情感和美表现出来,还一个真实的中关村给大家。”罗萍在中关村生活了两年多,生活的积淀筑起了她创作的渴望。她对自己的这本书不是很满意。她认为有些情节处理得太粗糙,没有把深层次的东西

掘出来,只是涉及到了表面的东西。写这本书她几乎没什么构思,开始只是随笔性质的写作,意图不是十分明确,写着写着便豁然开朗,思路逐渐清晰了。到了后来竟有了走火入魔的感觉,稍被干扰,情绪就会落到极点。

  那段时间,她恶劣的态度伤害了不少朋友,罗萍到现在还心存歉意,她说那时她没有办法平静下来,写小说的时候,她就像是要把自己的灵魂交出来一样。

  罗萍写作时最爱使用“飘”字,包括她第一本诗集《飘来飘去》和《较量中关村》中的若隐若现的女主人公“飘”。罗萍说她的灵魂里一直有一种漂浮不定的东西在游走,似乎永远没有归宿,飘这个字里面包含着一种苦难的美,正如她的经历一样。一个人的灵魂不可能永远停驻,飘是一个永远的梦,人们始终都抓不到,却又不知疲惫地在寻找。

  罗萍爱散步,爱独自置身于宁静里品味孤独。对于明天她有些茫然,怅惘。她说在北京这座城,身后似乎就没有了退路,她将逼着自己向前走。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