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领 导 力 >> 精英人物 >> 正文
三只丑小鸭,因何走上成功路           ★★★ 【字体:
三只丑小鸭,因何走上成功路

作者:罗建云     人气:229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东莞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伴随世纪的春风,这片热血沸腾的土地上,汇聚了来自祖国各地的600万外来工,如果要说东莞的人才现状,可用“人才济济,英才倍出”形容。但在这个藏龙卧虎的环境里,有三位外来工称得上“英才中的精华”,他们便是曾有丑小鸭之称的黄任锋、曾凡忠、邹金宏。有关他们的事迹,各类媒体进行了翻天覆地地报道,采用google、百度等搜索引擎,结果之巨,无不令人惊讶。作为一名人力资源工作者,在感慨他们光辉成就的同时,更多想了解曾经名不经传的丑小鸭何以变成声名远播的白天鹅?是什么因素让他们从数百万外来工中脱颖而出,走上成功之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探寻“真象”,寻求启示,笔者深入调查采访。

  (一)上帝对每位都是公平的,想要成功,首先得战胜自己

  黄任锋出生在广西柳州一个贫穷的工人家庭,3岁时便患小儿麻痹症。当童年的伙伴蹦蹦跳跳四处玩耍时,他却只能躺在病床上忍受病魔的折磨与煎熬。在那特殊的年代,饭都无法吃饱,何来金钱医治?也就这样,眼睁睁看着病魔夺走自己的双腿。人无双腿就好像鸟儿失去翅膀,广袤的天空似乎不属于自己。但瘦小的黄任锋懂事特别早,他不愿向父母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痛苦,也不愿将泪水流给四肢健全的朋友,而是在心底默默许下诺言,“虽然病魔夺走我的双腿,可我还有双手,为什么不能利用双手过上正正常人的生活?!”正是这种要做正常人的诺言使他不畏千辛万苦。到了上学年龄,父母不愿他受苦,劝他放弃送上学,老师也担心他只是一时冲动,无法坚持。可他却向父母、老师许诺:“不要你们任何帮助,我也能坚持上学。”没有双腿的他以手代脚,爬着去学校读书。春秋更替,寒暑易节,一爬三载。如果不是家庭变故,他还会继续自己的学业,用双手走完求学旅程。曾凡忠出生于湖南永州一个瑶族家庭,起始家庭比较幸福,可到7岁时,救死扶伤的父亲无法医治自己的疾病,被病魔夺走年轻的生命。失去顶梁柱的家庭一夜之间由富裕变成贫穷。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为解决生活问题,身为长子的他不得不随母亲上山砍柴,下地挖土,照顾弟弟妹妹。或许是贫穷激发求知的欲望,他的学习成绩出奇之好,学校成绩一向名列前茅,参加各种比赛,总能凯旋而归。但到五年级,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几元钱的学费也交不起,为替母亲分忧,不得不失学在家。如此优秀的学生完全可以向老师申请减免学费,也有理由责备母亲的不称职,但他都没有,而靠自食其力,上山打柴卖,一分分的积攒,一年之后,他又回到久别的校园。有一点说出来可能没人相信,但是事实。只有1.65m的他长了一双45码的脚。是什么造成的“大脚”?笔者采访归来咨询了一位医学专家,认为与他十几年未穿过鞋有关。一个穷字吓坏多少人,可他连鞋都买不起,仍对贫穷说“不”,依靠打柴、拾破烂完成初中学业并顺利考上一所师范学校,成为人人尊重的人民教师。三位当中,邹金宏似乎是幸运的,但他的家境在广东韶关的小山村,如果倒着排名,不是第一,也能第二。在老师的支助下,他虽然完成高中学业,首次高考时,却以微弱分数与大学擦肩而过。但在那个年代,如果给他一次复读的机会,成绩优异的他完全可能考入理想的学府,贫徒四壁的家却让他的“大学梦”彻底粉碎。许多人在总结自己失败的理由时总会说家庭出身不好,要不,也能像比尔•盖茨一样创造世界奇迹。但黄任锋在谈到成功的感悟时却说:“贫穷也好,

疾也罢,都不是自己消沉、颓废的借口,上帝没有对哪位不公平,只有自己对自己不公平。如果要成功,首先就得战胜自己。”三位的成功,无不印证他的道理。

  (二)积累知识,自学也是成功的捷径

  黄任锋仅上过小学三年级,但他已出版《辉煌的走》、《翻越生命》两本诗集和散文集《第三种光芒》,也曾成为《经济时报》的校对、广西柳州文学院的专业作家,并主编多本期刊。邹金宏方高中毕业,但他所编书籍《现代饭店餐饮服务与培训》成为我国高校的酒店管理专业的指定教材,现已出版《现代饭店餐饮服务与培训》、《餐饮经营管理实践与培训》、《现代餐饮服务与培训手册》、《餐饮业营业与营销实务》、《现代企事业文化建设》、《花园粥城培训手册》、《走向成功实战》等6本专著。曾凡忠虽中专毕业,但同样学历者能有几人所写作品在省(市)、国家级刊物发表并屡获征文大奖,著作《大脚走天下》出版后成为打工族中的畅销书,事迹被美国《侨报》、香港《大公报》、《人民日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湖南卫视等海内外媒体介绍?笔者在追寻他们成功的道路时发现一个真谛,喜欢自学。黄任锋三年级便辍学在家,没有老师教,便请教好心的邻居,没有课本,便将垃圾堆的书籍捡回来,一个一个的认,一字一字的写,逐字逐句,日复一日,10岁时已能吟诗作赋。古人云:“要想功夫深,铁杵磨成针。”黄任锋就是这么一个磨铁杵的孩子。当他能单独读书看报后,便萌生写作的念头。深受张海迪的感染,他也想成为轮椅上的作家。此时的左邻右舍已无法满足他求知的欲望,他只能自学,在昏暗的油灯下领悟写作的基本技巧和编辑原理,在经历千百次的失败后,文章终成铅字。在《经济时报》招聘校对员时,扎实的文字功底让他从众多大学生中脱颖而出。曾凡忠中专毕业后,深感教书育人及编辑办报知识的不足,便利用业余时间报名参加自学考试。高等数学与大学英语是自己的弱项,为了顺利通过,他使出“好记心不如烂笔头”的笨方法,熟背公式、多记单词,反复磨练,几年之后,不单取得大专、本科文凭,还完成了新闻专业研究生课程。邹金宏在着手自己餐饮服务行业的编书计划时,深感专业知识的欠缺。为求生计,他不能返回学校去深造,只能在十几个小时的酒店服务工作之后,独自躺在硬板床上看企业、经济、管理之类的书籍。当他的第一本书籍出版并被指定为大学教材时。坐在明窗净几的教室里,大学生可能压根也未想到教材出自一个只有高中学历的打工者之手。高中生编出了大学教材,有人说是偶然,也有人说是奇迹,但他却说:“不管别人如何评价,有点可以肯定,知识是不能造假的。我能编出大学教材,知识的积累取决于刻苦自学。” 在笔者所接触的一些外来工中,总说自己奋斗多年徒劳无获,总结失败的理由时常常说自己读书少、学历低。但邹金宏却说:“社会是所大学,如果多多留意,用心学习,也能弥补学校知识的不足。”   

  (三)一旦确定目标就不要动摇,轻易改变

  黄任锋的理想是当作家,曾凡忠的志向是成诗人,邹金宏希望成为餐饮服务行业的学者。时间与事实证明,三位都取得了成功。但他们在谈到自己的成长历程时无不感慨,如果没有顽强的毅力,或许理想早成梦幻了。黄任锋是个小学未毕业的“文盲”,文盲要成作家,当今世界能有几人?可他就不服邪,向作家的巅峰挑战,不管旁人如何嘲讽,编辑如何无情,疾病如何煎熬,他从未放弃成为作家的理想。写稿,投稿,退稿;再写,再投,再退,往返千次,可在目标的驱驶下,付出终得收获,文章变成铅字,也成为广西柳州文

院的专业作家。曾凡忠自幼与报结缘,哪怕被人丢在垃圾箱里,他也会清理干净,收藏在自己的小楼阁。迄今,他所收集的报纸超过60000份、10000种,种类与数量比北京图书馆的收藏量还要大。在报纸的熏陶中,他的文笔功夫惊人,不单获得全国十佳诗歌新人称号,还多次捧得国家级征文奖杯。以诗歌形式写成的论文,短短十行,曾获国家级教育类征文一等奖。墨海风流显示英雄本色。但他说:“在连肚子都无法填饱的家境里,要追求文学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因为贫穷、挫折放弃追求的目标,可能就不会有今天。” 邹金宏在实行自己的编书计划时,宿舍里连张桌子都没有,只能趴在水桶支起的临时书桌上写字。也有人要他撒泡尿照照自己,癞哈蟆别去吃天鹅肉。何况每天十几个小时的工作让自己累得差点散了架。但他坚定信念,不做则已,要做成功。夜阑人静,雄鸡破晓,日复一日,搜集数据,整理资料,写稿改稿,就是这个高中生,编出大学教材。在一次人力资源管理论坛上,曾凡忠说,“其实每个人都可能成功,只是有些人对自己的目标不坚定,一时干东,一时做西,摇摆不定,自然什么也未做成,当然不会成功。”“目标是生命的航向,如果确定了就不要轻易改变,否则会与成功无缘。”他如此告诫年轻人。

  (四)人应有顽强的毅力,百折不挠的精神

  世上从未有平坦的道路可走,只有不畏艰难险阻,才会踏上胜利的顶峰。黄任锋是个下肢双残的残疾人,可他却做着许多正常人没法完成的事。只身进行“柳州至北京的轮椅马拉松”、“轮椅千里海疆行”,成为中国坐轮椅万里采风写作的第一人;创办东莞首条外来工励志热线,帮助那些在异乡漂泊的打工者解除心灵上的伤痛;成立中国首个励志文化机构---黄任锋励志工作室;出版个人专辑《一个人两个梦》,并担任东莞活力展示形象大使,出席“2004CCTV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颁奖晚会,演唱自己的原创歌曲《梦想》。这一系列成绩取得绝非偶然。当黄任锋谈到自己可能比别人成功时说了两个字:“毅力!”因为他是残疾人,为了学到一点东西,总会付出正常人十几几十倍的努力。为了学习声乐知识,不顾自己行动不便,去广州拜访音乐老师。有次,因天下大雨,为了赶回石龙上班,不顾大雨倾盆,举着拐杖,步履蹒跚地赶往广州火车东站。像落汤鸡一样的黄任锋赶到车站时,火车已徐徐启动。那晚,他只能穿着湿露露的衣服坐在候车室里,等着凌晨第一趟火车。如果他有健康的身体,不到十分钟的路程怎要走一个小时?怎会因行动不便遭此磨难?而这样的事,在求师学艺的过程中,不知发生了多少次。是百折不挠的毅志支撑着自己没有倒下,最终有《一个人两梦》原创! 专辑出版,荣获文化部2004年“首届声乐器乐舞蹈大赛全国总决赛”声乐金奖。邹金宏在写书时,有时写到一半,因为思路不对,他不得不重来。上百页的稿子,好几万的文字,凝聚的满是他挑灯夜战的汗水。为了写出高质量的书,他愤然撕毁。类似的现象在写稿过程中发生过无数次。因为非行家出身,同事、朋友甚至亲人无法理解自己的追求,说闲话的,看笑话的,大有人在。特别是自己在变更工作还要坚持写作时,真有种泪如雨注的感觉。想过放弃,想过动摇,但他更执着地认为,只要自己再努一把力,成功就在眼前。事实胜于雄辩,上百万的文字见证他成为餐饮服务行业学者的风雨历程。曾凡忠酷爱集报,因对报纸的钟爱,也希望自己的小诗能见诸报端,将自己的智慧与普罗大众分享。俗语常言:“写诗的比读诗的

多。”中专毕业后他去一所学校当了一名教师,有体面的工作,固定的收入,可他对诗歌如痴似狂。业余收集报纸的同时也四处采风,寻求诗歌创作的灵感。但写出的诗作能见诸报端者并不多。有人劝他放弃,要么一心一意教书,成为孩子王;要么下海,赚过金满银满。可他就是有点“儒”,非得去支助贫穷的孩子上学。工资不够,稿酬不足,往往让自己生活拮据,捉襟见肘。为了追求心爱的文学事业,支助那些濒临失学的孩子,他辞去公职,去企业任厂报编辑。也是有了这种选择,有了这种历炼,使他的诗歌、散文频频见诸报刊,《大脚走天下》与读者见面。他说:“人如果只图安逸的日子,就好像温水里的青蛙,成就不了事业。但为即定的目标前进,千辛万苦,也会成功。”

  (五)成功得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环境

  有生物学家做过实验,将同样性能的种子置于不同的环境,最终长出的苗子就是不同。有的成为苍天大树,有的长成低矮灌木,还有的芽都没发就销声匿迹了。实验得出的结论是“适者生存”。事实上,人才的成长也无不如此。黄任锋说,自己如果不到南方来打工,寻找漂泊异乡的感觉,自己就不会有让数百万打工者共鸣的作品产生,所唱的歌曲也不会被年轻人接受,更不会有那么多热心的人士来关注。曾凡忠说,教书育人自然能实现三尺讲坛的价值,但无法让自己对诗歌文学的痴狂变为现实,自己也不可能有更多的钱去支持濒临失学的孩子返回校园,自己创办的维美广告设计公司也不会在珠三角企业报行业也为一朵艳丽的奇葩?因为南方有适合自己的土壤,找到诗歌创作的灵感,合法经营的商机,成就“集报大王”的美梦。邹金宏说,如果自己在家乡背晒太阳口咬土,便无法拥有编书的嗅觉,也无法与餐饮行业结缘,自然就不会有餐饮服务方面的著作产生。“行业成就知识,知识推动发展。”他如此归纳。


  相关链接: 黄任锋,广西柳州人,有轮椅上的作家、诗人、励志歌王之称。主要事迹有:只身进行“柳州至北京的轮椅马拉松”、“轮椅千里海疆行”,成为中国坐轮椅万里采风写作的第一人;创办东莞首条外来工励志热线,帮助那些在异乡漂泊的打工者解除心灵上的伤痛;成立中国首个励志文化机构---黄任锋励志工作室;出版原创音乐专辑《一个人两梦》。曾被中央电视台、广东卫视、东莞电视台、《广州日报》、《羊城晚报》、《南方日报》、《东莞日报》、《南国早报》等数百家媒体报道;曾凡忠,湖南永州人,有青年作家、诗人、报纸收藏家之称。主要事迹有:发表散文、诗歌400余篇,出版个人著作《大脚走天下》,;支助12位家境贫寒的孩子完成学业;个人收藏报纸60000多份、10000余种,种类、数量比北京图书馆收藏量还要大,有“集报大王”之称;创办东莞维美广告设计公司。曾被美国《侨报》、香港《大公报》、《人民日报》、《湖南日报》、《永州日报》、《东莞日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东莞电视台等逾百家媒体报道;邹金宏,广东韶关人,餐饮服务业教材专家、实战成功学学者。主要事迹有:出版《现代饭店餐饮服务与培训》、《餐饮经营管理实践与培训》、《现代餐饮服务与培训手册》、《餐饮业营业与营销实务》、《现代企事业文化建设》、《花园粥城培训手册》、《走向成功实战》等6本专著,创办邹金宏餐饮管理顾问咨询中心。曾被《打工知音》、《白领快讯》、《江门文艺》、东莞电视台、东莞电台、新华网等报道。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