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领 导 力 >> 精英人物 >> 正文 |
|
|||||
吴岱妮:每个选择都不是偶然的 | |||||
作者:佚名 人气:247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吴岱妮这个名字,是因为看了《绝对挑战》节目。这个以资深组织行为顾问身份出现在电视中的漂亮女人,气质高雅而极富个人魅力,有着西化的思维方式和表达,发言中频频使用P.D.P(一种行为分析工具)术语……她给人的印象是职业的、专业的、敬业的,同时也有作为普通女性的温柔和亲切。她会很自然地笑,也会因为自己蹩脚的普通话而脸红,她的近乎完美让人感觉新鲜而神秘,遥远而有距离感,让人着迷。 做自己相信而且喜欢的事情 回忆起在台湾接受的教育,吴岱妮笑着说:她是台湾教育中最后一届用毛笔写作文的。 吴岱妮生于台中一个普通的商人家庭,不到1岁就随家人迁到台北,她有三个姐姐和一个弟弟。最初就读于台湾一所很有名的师范学院附设的实验小学,那里的学生能够接受到最新的教育体制和理念的影响。该校挑选学生有一套特殊的机制,不一定要成绩最好的,但是她很幸运,通过努力进入了这个实验学校的实验班。 对吴岱妮观念启蒙的是小学最后两年,老师很特别,实验班的课程也很特别,不用学习许多传统的课程,却可以参加很多比赛和研究类的活动,她可以自己选择研究方向,然后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对小学生而言,那是非常自由的一个群体,吴岱妮和她的伙伴学会如何严格地要求自己,做出很漂亮的成绩。 小学毕业顺利进入一所很好的初中,12岁的吴岱妮从那个时候开始萌生了离开台湾的想法,因为台湾的整体教育环境还是很传统、很封闭的,比如必须穿呆板的校服,头发长度不能超过领子,不能化妆,裙子的长度不能短于哪里,还有许多许多的规矩,这让自由惯了的吴岱妮很不喜欢,觉得学校花费大量时间去管理裙子和头发的长度对自己一点帮助都没有。从那个时候开始,吴岱妮乞求家人同意让她出国读书,但是没有得到父母的同意,原因很简单,国外没有亲戚,她的年龄又很小,更重要的是吴岱妮各个方面都很顺利,没有必要出国。 但是吴岱妮没有放弃出国的念头,以后的日子,她努力地从各方面证明自己可以独立,刻苦学习英文,15岁半的时候,她了解到加拿大温哥华教育委员会来台湾征选高中留学生,就去报名应试,考试通过后跟父母正式谈了出国留学的问题。这次,没费太大周折家人就同意了吴岱妮的要求,尽管父母仍然很为她担心。之后休学半年为出国做准备,强化英文训练,16岁那年,吴岱妮去了加拿大,在温哥华的东部上了一所公立学校。之所以选择那里,她解释,第一是健康,公立学校远离暴力和毒品,非常单纯,也非常适合学习;第二就是自然环境非常好,很美丽的一个地方,整个温哥华就好像森林公园一样。 高中第一年,吴岱妮是住宿家庭的,她还记得那是一个葡萄牙移民家庭,所有人对她都很好,很照顾她,而且住的地方距离学校也很近;第二年,父母看见吴岱妮将自己照顾得很好,就把弟弟也送过来读书,这样,她就和弟弟搬出了住宿家庭独立生活,每天就是上学下学,接送弟弟,然后买菜……那段日子的生活简单,也正是吴岱妮所期待的生活方式,不仅没有感到压力和困难,反而让她感觉很有趣,可以自己做主很多事情。 也许很多人会觉得,一个17岁的女孩子带着小自己很多的弟 独自生活在国外闯荡的生活是多么地难以想象,然而吴岱妮在描述这段故事的时候语气很轻松,她认为,“如果这一切都没有发生,才会让我感觉遗憾与不自在”。 要择你所爱 更要爱你所择 吴岱妮是一个非常热爱艺术的人,但是她也清楚地知道自己不会成为一个艺术家;她不愿意单纯学习商业的东西,因为家里就是从商的,她认为商业的那一套从小耳濡目染,并不需要在学校学习。因此,大学的时候,吴岱妮选择艺术院校学习商务操作和训练,这个专业服务的主要客户是艺术家、艺术团体、艺术设计师等。这让她感兴趣。 因为一些朋友在波士顿,所以吴岱妮申请的10所学校基本上也在波士顿,有意思的是报名期限快要结束的时候,她才偶然认识到纽约的Parsons设计学院,是一个非常有名的艺术院校,DKNY品牌的著名设计师即出自该校,不迟疑,马上转舵,很幸运,吴岱妮如愿以偿。 Parsons强调艺术的原创性,开始的一年会全面接触所有的艺术形式,也会经常性地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大家面前接受评判,而且所有的评判没有规律可循,也许会什么问题都没有就通过了,也许会有很多很多问题要问你,大家也会争论。吴岱妮觉得那段“训练”很有意思,因为很多时候评价作品或者艺术形式的时候,是要挖掘很深刻的东西的,通常答案也不会写在上面,你需要挖掘,你会享受中间的过程,尽管有时候可能会很不舒服。但是每一件事情存在都有它的意义,就是在参加每一位艺术家活动的时候,你会了解很多事情,从而更加了解自己,这是一种互动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增强了吴岱妮的独立性和自信,又因为艺术需要很主观的东西,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她。 吴岱妮很感谢那些训练,她甚至认为她到北京不感觉害怕就是源于此。对很多人来说,中国让他们感觉害怕的地方就是与期待不同,很多国外的人用其预设的西方专业模式方式去应对,但其实在中国不是这样的,中国有自己的方式。因此,直到今天回忆起来,吴岱妮仍然坚持在Parsons的学习经历是她生活中第一个重要的部分。 在Parsons学习过程中,她曾参与一个环游世界的学习项目,而且是有学位和学分的,环游的国家甚至远及非洲,吴岱妮觉得,非洲是很难有机会自己去的国家,跟学校去,可以同一些很有经验的教授在一起,学到很多东西。虽然非洲国家只去了的肯尼亚和南非,但是吴岱妮仍然很兴奋,她说那里的人特别好,什么都特别好,那种感觉就好像光着脚踩在地上。在非洲,她感觉到自己渺小而真实,那种渺小的感觉不让她害怕,反而是自己跟这个世界联系在一起的那种敬畏。对于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城市里面的吴岱妮来说,城市是冰冷的,建筑物没有生命和呼吸,而在非洲就不一样了,会感觉所有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 旅行让吴岱妮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她说:“我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看我原来的方向。通常人们在做决策的时候不能很明确地知道在当时这是不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当一旦作了决定,不仅要爱你的选择,而且是可以把它变成最好的选择。” 认知即现实 回到美国,吴岱妮去了纽约,第三次换了学校,来到FIT设计学院,依然学行销,只不过这所学校更加专业,比如运动鞋、小孩子衣服、手表等等,行销对象非常明确,通过这里的学习,要了解整个产业的状况。 学二年级开始,吴岱妮拥有了两份工作,其一是给一位心理分析师做个人助理,后来又帮助他做一些行销规划方面的工作;至于第二份工作,吴岱妮自己觉得颇有传奇色彩。那是感恩节,她组织了没有回家的国际学生们去滑雪,那次她们决定不滑雪橇而要滑雪板,于是找到了一个教练教她们,教练上课的时候,一个独自去滑雪的游客要求加入她们,于是这个人就坐到了吴岱妮的旁边,简单聊天过后,吴岱妮得知这个人是纽约当代艺术美术博物馆的,准备找一个高级市场顾问,碰巧她就很符合条件,吴岱妮本人对此也很感兴趣,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当即放下行李开始面试,吴岱妮至今清楚地记得当初面试的问题,就这样,下山以后,吴岱妮开始去纽约当代艺术美术博物馆上班了。 毕业之后,吴岱妮继续在纽约当代艺术美术博物馆工作了一年多,就这样,从一次“传奇”开始,她走进了艺术行销领域,后来整体产业机遇变化,吴岱妮也重新考虑未来的职业发展,她已经在美国生活了7年,需要新的东西了。经历了几个月的思考和规划,更因为“Newleaders (顶尖人物)”的积极态度打动了她,吴岱妮决定到北京来。 对如此不断勇于抓住机会,不断面临自我创新,是属幸运? 吴岱妮跟我们解释:“你看事情的角度就会是你的现实,也就是说,你会看到你所相信的,而不是相信你所看到,任何人对任何时间所发生的事情都可能有不一样的看法,因为你站的位置。对于过去发生的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诠释方式,如何去看待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所以,不管相对论还是后相对论,都是相信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客观的,就看你是不是想让自己过得更好一些了。” 要舍 才有得(Less is More) 北京跟纽约太多相似的地方,冬天很冷,夏天很热,空气也是那样的干燥,因此吴岱妮初来北京,反而没有太多的不适应。吴岱妮坦陈她自己是很贪心的人,让她放弃什么是很痛苦的,但是每一次的放弃,她也会想能够得到什么,算算如果得到的东西值得她去放弃,那就放弃好了。现在想来,吴岱妮说自己当初跟顶尖人物的合作非常冲动,虽然从前也有业务方面的接触,但是双方真正接洽不过一个星期,她就结束了自己在纽约的一切,飞到了北京。 谈到北京工作的近四年时间,吴岱妮轻描淡写,在我们的追问下,吴岱妮笑着举例“行”这个字带给她的感受。在纽约,美国人只有yes或者no,如果你问,对方也可以告诉你怎么让no变成yes,但是在中国不是这样的,“行”代表了现在行,以后行,将来行,需要考虑才有可能行,等等。吴岱妮刚来北京的时候,不能很好地分清这些“行”。 我们试图让吴岱妮自己给本文确定一个题目,这恐怕难为了她,但是吴岱妮跟我们分享了她曾经思考过的,在北京生活这段时间对自己的评价。那就是less is more,她在中国放弃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她必须放弃某一件事情的时候,其实她更清楚地看到了为了什么而放弃。“你要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位置,什么做,什么不做。”吴岱妮说。 所谓less is more,吴岱妮解释,就是生活越简单,就越来越有意义;工作中使用更少的资源,去做更多的事情;用更短的时间,用更有战略的办法,做别人更长时间才能去完成的事情。也就是说,工作的时间越短,产值越高。 吴岱妮说自己过去的生活比现在丰富很多,包括个人爱好, 活方式,给自己的空间——咨询行业很保守,以她的性格,她原以为自己不会做这个事情的,她的朋友也会很惊讶她的选择。 这几年,公司在北京的业务从开始的测评、咨询、培训逐渐细化到主要针对与测评相关的咨询。从顾问的角色转变为执行总监,吴岱妮所领导的Newleaders(顶尖人物)在咨询业界知名度越来越高,我们很自然地问吴岱妮关于未来的职业规划,她笑了,却很认真地说,“我会在这个领域继续我的事业”,吴岱妮很平和,“毕竟我现在是这个公司的管理者,这才是我的事业,在美国只是做事情。只不过,我个人所扮演的角色,可能每一天都不一样。” “我在每一个阶段的生活环境都很不一样,但我相信,每一个人,不管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都不是巧合,都是在很长时间里酝酿出来的,都是潜意识选择的一个结果,不管他选择的决定做出时是不是开心的。我在改变每个生活阶段时做出的选择都是一个必然,虽然那一秒钟看起来可能是偶然的,其实是由很多很多必然累积起来。”吴岱妮说。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