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领 导 力 >> 精英人物 >> 正文 |
|
|||||
李嘉诚借刀:策略投资对冲3G风险 | |||||
作者:邱伟 人气:226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狡兔三窟,李氏选择在两方面分摊3G风险。一方面,把3G这一符合“盈利能力不高,但又有重大基本开支”的业务分拆上市;另外一方面,李氏将加大在各个产业的策略性投资,在斥资6亿港元买入韩国现代商船12%的股份后,转手拿出9000万美元投资于宏力半导体。 11月底,国内晶片生产商上海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突然宣布,香港商界大亨李嘉诚将向该公司投资9000万美元。该项投资将通过和记黄埔和长江实业来完成,资金将被用于购买额外设备和研发事业。 李嘉诚忽然决定投资宏力半导体多少有点让人讶异。这不光是因为这笔高达9000万美元的投资创出了国内风险投资领域单笔投资之最,更是因为这笔投资处在了和黄增长放缓、资金流紧张这样一个晦暗不明的时刻。 业界纷纷猜测,李嘉诚的这笔投资与他的3G战略有无瓜葛,甚至搬出了和黄以前与首钢芯片的合作来弥叙前事。但和黄的发言人张景如一语将此否定:“此次投资只是一般的策略性投资,与和黄的3G业务发展计划无关。” 策略性投资何其多这代表着,对宏力的9000万美元投资将是一次纯风险投资式的投资:不改变公司的管理层、不成为和黄的主要业务。 上个世纪90年代起,和黄便开始热衷于策略性投资,这种热衷在这两年间异常高涨,但策略性投资的资金更多投放在二级市场上。 每次内地红筹股在港上市,和黄总是会多多少少认购一些。中国联通上市时,和黄掏出4亿美元巨资认购。和黄对红筹股的热爱甚至延伸到了小盘股,2002年,和黄购买了百江燃气这样的二三线公司的股票。 中国电信、中银国际、中国人寿、中国网通等一次次上市,李嘉诚一次次购买,每次都是大手笔,其在股市上策略性投资总额达到了近70亿港元。但这些钱有共同特点:变现极快,且几乎是稳赚不赔。 但这笔9000万美元的投资却有点不一样,这属于实业投资的范畴,其投资期限短则三四年,长则七八年。 “其实,对中药、对生命科技,甚至对。COM等领域的投资,开始都算得上和黄的策略性投资”,工商东亚的分析师徐国熙认为,因为这些产业都独立在和黄开始定位的五大产业之外。 只不过对生命科技、对。COM投资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后来开始分拆上市,成为一个个独立的公司。 “作为一个大的企业集团,和黄在主业发展饱和及有风险的情况下进行对其他行业的策略性投资,这已经开始成为一个传统。”徐国熙说。 而对宏力投资的背景以及主要促因是,和黄主业之一的3G电讯亏损依然在加大、前景仍然不明朗。 分摊3G的巨大风险3G,这项最初预算高达167亿美元的“大赌”,目前似乎还没看到胜利的一线曙光。目前虽没有明确的数字,但是普遍认为和黄在3G之上亏损严重。 据麦格理银行的分析师梁启棠推算,2003年和黄3G亏损应该为97亿港元,2004年则应该在125亿港元左右。而东泰证券联席董事邓声兴则估计今年亏损将高达200亿港元。 3G业务持续不断的亏损就像一个吸收资金的机器,不断吞噬和黄的现金流。业界传言,和黄的现金流非常紧张。 可以佐证李氏资金链紧张的案例是,在一些和黄为主业的重大项目谈判上,就价格问题纠缠不清:在上海,和黄与上海港务局就新港口的合作谈判时,再没有了以前的“大气”,最终导致合作失利;在北京,拟投资350亿人民币的东坝“CBD后花园”项目至今没有进展,据说是资金迟迟不能到位。
虽然主业资金链紧张,但不能妨碍和黄在“策略性投资”上的一掷千金。 “这点‘小钱’和黄还是拿得出来的,”徐国熙说,“一些投资就像是风险投资一样的操作,可能不是短期的,可能会是10年,甚至20年。这些投资将对冲和黄在主业上的风险。” 郎咸平教授在研究和黄的资料后,发现和黄所做的主业以及地域分布,都是具有互补性的,即使在某一个行业失利,其他行业的利润也可以完全弥补过来。然而,现在的情况是,3G的窟窿似乎太大,任何一个行业已不能背负3G的风险。“和黄需要产业间的高度互补。”郎咸平说。 狡兔三窟,李氏选择在两方面分摊3G风险。 一方面,他要把3G这一符合“盈利能力不高,但又有重大基本开支”的业务分拆上市,这也是李氏的一贯做法。今年1月份和记环球借壳上市,和黄配股套现13亿港元;10月份,和记电讯国际在香港上市,筹资70多亿港元,而马上该公司又要通过60亿港元的银团贷款;而此前,李氏在以色列的电讯公司Partner Communications已经在纳斯达克上市。而且通过上市,3G的巨大风险也被投资者共同分担了。 另外一方面,李氏将加大在各个产业的策略性投资,在斥资6亿港元买入韩国现代商船12%的股份后,转手拿出9000万美元投资于宏力半导体,而在此前几年,和黄已经在内地的药业市场扎根落地,在内地物流领域也已经一分天下,估计这些业务在未来10年都会产生极为正面的现金流。 目前,和黄在内地的总投资约在800亿港元,总资产约在400亿港元,虽然已经垄断了超过25%的集装箱业务,但内地投资仍不能算作李氏的主要资产,只占了和黄很小的资产比例;但内地作为新兴市场所带来的未来商机,李氏却不能不顾,估计内地具有增值前景的策略性投资将是李氏投资内地的主要方式之一。 “高抛低吸” 一方面资金吃紧,另一方面又要策略性投资一些新项目。在这样的供需矛盾中,李氏似乎只能选择出售资产。 今年5月,和黄出售其在广州宝洁公司持有的20%的权益,收回现金150亿港元。李嘉诚投资宝洁公司16年,收益率竟高达800倍。而在当时,投资3000万占股33%,也只不过是一笔简单的策略性投资罢了。 宝洁股权的出售再次成功验证了李氏经商50年的赚钱法则:在低点买入,在高点卖出。 今年10月底,国际原油价格破天荒地突破每桶50美元的高价,和黄下属公司赫斯基能源公司在加拿大那块不易开采的油田瞬间变成了宝贝。紧接着,市场传出和黄要将赫斯基公司出售给中石油的传言,最近,传言中的购买者又变成了中石化。如果赫斯基公司出售,将至少为和黄带来700多亿港元的现金。 和黄去年介入中药产业时,似乎正值中药产业不被市场重视之时;今年购入的宏力半导体,也似乎处在国际社会对半导体的需求飘渺不定的时期。 今天李氏频频出手的策略性投资,什么时候会卖出呢?相信一定会是在未来的某一个高点。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