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领 导 力 >> 领导决策 >> 正文 |
|
|||||
尊重人:开掘潜力的金钥匙 | |||||
作者:景伯平 人气:217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以人为本,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好新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也是如此。 任何事,都得要有人去做;宏伟大业,更需要有千千万万的人同心同德地去做。因此,我们党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历来都很重视做好“人”的工作,即思想政治工作,并且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形成了优良的革命传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实现党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奋斗目标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所以我们说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这是我们党成就一切的重要前提。 在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后,面对日益激励的国际经济政治竞争,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就是要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开发人的潜力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那末,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发人的潜力? 在此,我们有必要先看看心理学家总结出的一个著名公式: 绩效=能力x激励。 公式简单明了:在一个人知识、技能水平一定的情况下,激励力度越大,工作绩效就越大。 可见,激励是一个关键的变数。 激励的方法,古今中外林林总总;但均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寻求有效的激励措施,首先得了解人的需要;要了解人的需要,就得先要了解“人”。 在此,我们不妨先看看,现代资本主义对作为劳动者的“人”的认识,是如何变化的。 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盛行着“原始人”的观点,老板视工人为机器的零件而任意宰割。19世纪末,美国工程师泰勒提出了“经济人”的观点,认为工人只有经济上的需要,即生存的生理需要。20世纪40年代,美国学者梅约首次提出“社会人”的观点,指出工人除生理的需求外,还有精神的需求,老板应该充分尊重他们、关心他们,他强调当老板的要重视“人的因素”。 梅约的研究,使资本主义对“人”的研究迈进了一大步。以后,美国和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建立专门机构,从不同的角度对“人的因素”进行研究,从而推进了管理科学的大发展: 20世纪60年代,企业管理偏重于生产环节的管理; 70年代,企业管理的重点转向市场营销; 80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兴起,企业管理的重点转向了资本运营管理; 90年代以后至今,各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普遍把开掘人的潜力着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和企业管理的重点; 进入新世纪后,“以人为本”不仅已成为世界各国企业管理最基本的理念,而且随着人们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重要性认识的日益加深,现已成为各行各业管理工作的主题。 与此相适应,世界上有关研究“人的因素”的出版物,已占管理类出版物的一半以上。事实表明,现代资本主义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除了高新科技大量开发应用的因素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资本家对“人的因素”的重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劳资矛盾,不同程度地激发了人的积极性。因此,美国的资本家说,你能用钱买到别人的肌肉,但是买不到热情、主动和对事业的奉献。日本的资本家说的更直截了当:思想比金钱 厉害。 其实,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早就在其专著中指出:“仅仅以金钱作为‘报酬’这样一个框架显然已经过时······低级需要的满足是能用金钱购买的——但当这些目的已经达到时,人们就只受高级‘报酬’的激励了,例如归属感、感情、尊严、欣赏、荣誉,以及自我实现的机会和最高价值的培养——真、美、效率、卓越、正义、完善、秩序、合理等。”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证实了马斯洛的这个论断。心理学家通过对许多企业的调查研究,发现了一个普遍现象:一般而言,通过加薪、提高奖金、增加福利等措施,只能使员工发挥出60%的能力;其余40%的能力,要靠管理者施行高超的管理艺术才能发挥出来。研究结果表明,作为劳动者的“人”,最基本的心态,就是希望自己“受尊重”。 原来,尽管一个团队中的成员由于个人经历、学历、成就、岗位、环境等条件各不相同,需求的层次也不相同,但“受尊重”却是共同的最起码的需求,而且这个基本的需求不会随着时空的变化而变化。所不同的是,在同样满足“受尊重”的条件下,一个清洁工会更积极主动地把卫生搞好,一个技术员会更加积极地进行革新或发明创造,一个办公室的职员会把工作做得更快更好,一个你属下的负责人会更加主动地负责地发挥其组织协调作用······ 这种“受尊重”的需求,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知遇感,是一种积极的、令人振奋的情感体验。我国古人所称道的“士为知己者死”,便是生动的写照。细分析,知己者,实为尊重自己之极致者。一个受到极致尊重的“士”,竟然会心甘情愿地去为极其尊重自己的人赴汤蹈火。古人也深知,使人感到自己“受尊重”对开掘人的潜力具有的不可估量的激励作用。可见,一旦众多的团队成员都有“受尊重”体验和感受,就会使每个成员的潜力源源不断地发挥出来,很快形成对本企业、本单位、本团队的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最典型的,莫过于战后崛起为经济大国的日本的企业管理。其成功之处,就在于把中国儒学的精粹引入企业管理,广泛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对于日本人的成功,一向自大的美国人也不得不睁大眼睛转向东方,跑到日本的企业看来看去,然后又一头扎到图书馆去翻中国的古书,使当今美国的企业管理也逐渐体现出人性化的特点。现在,美国和一些发达国家已将这些“以人为本”的管理经验极其成果,越来越广泛地引入国家治理理念及其行政管理工作中。 实践表明,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迅猛发展,生产力诸因素中物的因素发挥得越充分,人的因素就显得越重要。这对我们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 在过去的革命和建设年代,由于我们长期面临严峻的国际国内大环境,生产生活物质极其匮乏,加上“左”的思想长期的影响,没有条件、也不可能提供大量的物质激励;对“人”的需要缺乏全面的认识,因而对各行各业劳动者的激励,主要靠长期坚持不懈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靠许多英模“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辉榜样作为精神的激励。在这种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拧”,很长一段时期成为国人荣尚的个人需要,激励着千千万万的人为新中国的强盛忘我地工作和奉献,并且以“两弹一星”的惊世成果为标志,奠定了新中国当今的大国地位,支撑着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随着改革开放的迅猛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基本实现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后人们经济文化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作为经济活动、社会活动主体的“人”的需要也日益凸现并呈 元化发展,使我们不得不在新的历史背景下重新审视“人”,深层次地关注“人”的各种需要。于是,“坚持物质利益原则”普遍成为各行各业最主要的激励方法和手段。 毋庸讳言,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必须贯彻物质利益原则,实行奖勤罚懒、按劳付酬、重视福利等激励措施,但金钱并不是万能的。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我们不难看到,很长一段时期以来,由于片面强调物质利益原则而忽视精神激励,又带来了新的负面影响。这一点突出表现为,长期以金钱、物质为主要激励手段导致社会上“一切向钱看”的思想倾向盛行,忽视对“人”的需求全面地把握和研究,加之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很不利于维护社会稳定,特别是不利于困难企业和落后地区的稳定。 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正在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而奋斗,需要最广泛地动员和激励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积极投身于其中。这一点,与现代资本家重视人的因素有本质的区别;但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要尊重科学,也要积极地吸收一切人类社会的文明成果为我所用。 如前所述,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无所不在。每一个党政领导干部都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都肩负着组织和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投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大业的重任。在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地把继承、借鉴和创新结合起来,科学地、认真地正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需要,并且积极地创造条件去满足“人”的需要。当前,特别要注意克服重物质激励、轻精神激励,忽视员工最普遍、最基本的“受尊重”心理需求的倾向。否则,钱发得再多、福利再好,员工也会感到自己不过是一个“高薪的可怜虫”。 在西部大开发中,西部地区最稀缺的是人才。为吸引和留住人才,不少地方和企业总结实践经验,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原则,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的措施。其中的“感情留人”,就是要通过“待遇留人”“事业留人”等一是一、二是二的关心和服务,切切实实地使各类人才感到自己“受尊重”,从而不断激发其为祖国为人民努力工作和奉献的潜力。 总而言之,每一个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都应认识并掌握这项法则: 尊重人是开掘潜力的金钥匙。 作者系中共贵州省委当代贵州杂志社副编审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