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领 导 力 >> 团队建设 >> 正文 |
|
|||||
精神领袖的价值 | |||||
作者:刘胜 人气:189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谈到杰克·韦尔奇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是谈论他作为GE领导人阶段的丰功伟绩,更直接的是表现在韦尔奇阶段GE 较为稳定的业绩增长方面。但我们不可否认,韦尔奇在作为一个成功的CEO的同时,同样也是GE的众多的精神领袖最杰出的一个。 不可置否,在中国同样存在着精神领袖。成吉思汗、毛泽东等都该算精神领袖。在中国的企业界也有精神领袖在活跃着,其中最显著的人物当属海尔的CEO张瑞敏。张瑞敏从把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厂发展到如今享誉业界的巨人,从管理的实践者到小球斜坡理论的出炉,张瑞敏本人随着海尔蛋糕的做大也成了海尔不折不扣的精神领袖。正如外界所传,是张瑞敏缔造了海尔神话。 人格魅力,精神领袖的内敛 作为企业舵手的精神领袖有着其特殊的作用。这使我想起了一个友人给我讲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当年友人自己本来有份很好的职业,收入不菲,后来加入了现在的这个企业,而在当时所谓的企业连友人在内只有3个人。由于友人和另外一人为发起人在某些方面的风范和能力所折服,因此他们一起走过了创业中最艰难的5年,5年中友人没有拿过一分钱薪水。他说总有股难以言状的力量在支撑着自己团结在这个创业团队中,尽管当时众亲友竭力反对。友人说那也许就是现今董事长的人格魅力吧,每每被他的精神所感染,就这样风雨同舟挺过来了。 人格魅力,这正是精神领袖的一种价值指向!很多场景往往可以听闻这样的话语:我以人格担保。可见人格的确是有魅力可言的,人格魅力客观存在的,往往会说服和打动别人接纳你的观点,经过有效沟通达到目的;而人格无魅力或者魅力孱弱的,往往是合理请求也会遭到拒绝。 精神领袖同样也存在着这个问题,因为精神领袖往往都是极具人格魅力的人,如成吉思汗以及我们伟大的毛主席,他们的人格魅力至今人气不灭。我们假设一下,上述二人获得重生的话,一定仍然可以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并获得成功,因为他们同是成功的精神领袖。 所以说,成为精神领袖的第一点要求必须要有人格魅力,而构成人格魅力有以下大致几个要素:个人包装、修养、能力。个人包装使得企业的舵手们成为公众之星,其在公众的影响往往会促生他在所领导团队的话语权,这和以往所认为的“先安内而后攘外”有所区别;如今的商业氛围使得草莽英雄失去了生存空间,而具有良好素质修养的精神领袖却仿佛有散发不尽的迷人魅力,甚至会使人包容他的一些失误或过错;个人的能力是精神领袖较为重要的法宝,往往再纷繁的事件经精神领袖绸缪、思量后总会迎刃而解,这种缜密的思维所带来的行为力度和深度,使得精神领袖往往高高在上,于是关于精神领袖总会有些趋于神话的小故事,并随处在阐释“人定胜天”的道理。 凝聚力,或多或少的负面作用 精神领袖通过人格魅力往往会迅速的集结兵力,成立无坚不摧的创业团队,由此可见,精神领袖同样也是极富凝聚力的活动组织者。这种活动可以是消灭对手,组建新公司,甚至建立政权。当然,这里的精神领袖跟以色列的托马斯精神领袖是有区别的,前者是颠覆秩序的扰乱份子,而后者则是开辟新天地的组织者。而凝聚力作为号召组织的第一要素却是二者的共性。 “得人心者得天下”。在商业社会同样如此,一切商业行为的顺利实施都需要一支极富战斗力的团队,在这个团队由于有凝聚力支撑,加上成员对作为领头羊 精神领袖的行为方式的高度认可和理解,往往不需要长时间的沟通便可以很好的执行其意图。因为成员们总是以精神领袖为荣,便会关心他的一切举措,从而使得成员更加了解他的行为特征背后所蕴藏的含义。 精神领袖的凝聚力有时也是一种可怕的力量,它甚至会摧毁整个公司。由于内部的高度团结,如果这个时候由精神领袖提出的某些战略存在重大失误也往往会顺利通过,所以我们提倡凝聚力,但不主张精神领袖的力量凌驾于一切之上,公司需要有相应的监管机制。 公司间存在的腐败多数由凝聚力滋生,此时的公司弥漫的是可怕的“一团和气”,即使是可以把公司推向断头台的决策也不存在反调。牟其中就是这种极端精神领袖的典型,南德“大放卫星”时而内部却喝彩声连绵不断,最终将南德消灭的是来自于牟其中的扭曲的精神领袖力量。 执行力,征服者的法宝 精神领袖的另外一个重要特征是他有常人不及的执行力,在企业,尤其体现在其对创业艰难的理解上。精神领袖往往有着超凡的毅力,纵使困难如泰山压顶也不会倒塌,他们总是想尽方法来崩解困难,精神领袖向来说到做到。执行力在精神领袖看来决不是口号,而是建立在惊人的观察力基础上的,从容驾御形势使得精神领袖的执行力常常具有神话色彩,殊不知其间包含了多少睿智和经验总结。 韦尔奇也好,张瑞敏也好,其受世人所瞩目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他们有着更胜一筹的执行力,他们懂得最优化的集结资源来创造企业的价值,并通过企业的光华来升华自己。 执行力在这些卓越的CEO看来并不是开几场会或制定一纸方案那么简单,而是通过集结资源后的兵力优先原则快速达到商业目的;是通过自身对企业的了如指掌和对行业的洞悉以及对资本张力的认识,来简化行为和提高效率。执行力对精神领袖而言更是对员工的以身作则,是不让所领导的组织对自己失望。 企业的精神领袖不单单是员工的精神领袖,也是企业合作伙伴的精神领袖。虽然商业行为变得越来越公司化和公开化,但精神领袖左右商业行为及商业结果的例子仍比比皆是。对精神领袖执行力的倾倒将使得合作伙伴在纵使有对手颠覆时仍不离不弃,这将是奇迹!是执行力所创造的商业形象及信誉的奇迹,更是精神领袖的奇迹! 警惕精神领袖的个人品牌 精神领袖的个人品牌客观存在。已经去世的青岛啤酒的彭作义风传就是这样一个人物。组织形式的错综复杂使得精神领袖的存在也呈多极化,纵使在公司的中层也会存在着精神领袖,那是一群活跃在行业内的职业经理人。这些能力超凡的职业经理人以执行力和凝聚力成功塑造了个人品牌,并为其随后的创业创造了有利条件,这种现象在国内商界不胜枚举。这些经理人往往还是大公司们青睐的策略执行者,一些公司为了网罗这些中层精神领袖,开始妥协并给予更高的职位、股票和现金,其实这无形当中更催生了中层精神领袖的创业雄心,因为他们的资金瓶颈已得到解决。 个人品牌的形成将使得未来的商业格局更加纷纭,我们的公司都将面临着这样一个严峻的问题:假如精神领袖抛弃了公司,公司会不会被打跨? 可口可乐的基业长青似乎告诉了我们答案,未来的公司需要的更多是公司品牌,而不是作为精神领袖的个人品牌。无论由谁出任可口可乐的CEO并成为其精神领袖,都应该只能对它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而 会将它颠覆。我们有理由相信即使百事可乐通过某种策略成功控制了可口可乐的精神领袖,也同样很难战胜它,因为可口可乐是凌驾精神领袖之上的公司品牌,将来的一切的精神领袖都只为这个品牌服务。 国外的很多企业不主张高层的明星员工出现,或许这是它们清醒认识到了等同于高层明星员工的精神领袖之负面效应。在精神领袖倒戈或者另起炉灶之时,其所统领过的公司往往会被“蛇吞象”,精神领袖们掌握了公司的资源和脉络,即使注册一个空壳也会把它变成一头蓝鲸,精神领袖摇身一变成了公司最大的敌人。 未来的竞争时代,往往并不是公司对公司的战争,而是作为舵手的精神领袖们在思想上的鏖战。公司需要精神领袖,甚至是中层的精神领袖,但决不是产生负价值的精神领袖。公司的中层出现精神领袖往往可以更好的发挥其团队优势,公司的高层出现精神领袖则会使公司在面临重大难关时保持一贯的稳健风格。需要警惕的是精神领袖不可以成为阻绊企业长寿的因子,因此在未来,公司是为精神领袖所控制,还是公司控制精神领袖必须明晰,双方的价值取向能否一致将逐渐受到关注。 也许对于公司而言,精神领袖永远只能是个高级雇员。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