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开展20多天的全国治超行动给物流业带来了怎样的变化?物流企业心态如何?原来在运输价格上不具备竞争优势的正规运输企业为运价的合理回归而叫好,很多靠超限超载运输、压低运价而竞争的运输企业和业户则面临着生存的压力,真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记者采访了几家颇具代表性的企业,倾听了来自他们的声音。
他们因治超而受益 黄亮程,深圳顺程货运有限公司的老总,相对于很多货运公司老总谈“治超”而“色变”的情形,他显得悠游自在,因为他手里攥着十几辆斯太尔和欧曼重型车。“买正规的车,现在终于发挥出效力了。”黄亮程告诉记者,虽然装备好,但在治超前很难竞争过个体和私营的货运企业,因为这些车的养路费和过路过桥费比一般的车都要高。“现在就不同了,我的车不存在‘大吨小标’的问题,新的规定又按轴载收费,对我们来说好处就多了。” 黄亮程举了一个例子,上海到广州的运价原来320元/吨,现在涨到了550元/吨,运价涨了70%。原来一部斯太尔四轴货车拉货35吨,现在按照标准,能拉23吨,这样算来,单车营业额与过去扯平,但由于油耗可节省四五百元,加上修理费减少了,安全系数增大了,“实际上我们赚了”。 作为某大型物流公司的二级承运商,顺程货运的例子很具有代表性,某种程度上它也将引导着类似承运商的发展方向。与之不同,上海佳宇物流公司作为一个全国性的物流企业,面临的情况就更为复杂。佳宇物流运营部总监张云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治超对公司的赢利影响不大,目前购车费用上涨了70%左右,货源基本上没有受影响,虽然运费也有一定的上涨,但由于平均每车的装载量减少了40%,赢利相对有一些减少。 烟台交运和焦作汽运又与佳宇物流不同,作为老的国有运输企业,治超又给它们带来了什么?烟台交运集团货运有限公司的钟存志告诉记者,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运费涨了,由烟台运送到济南的矿砂由60元/吨提升到107元/吨。一部斯太尔四轴货车,运送23吨矿砂到济南,再拉23吨钢材回烟台,一个来回,收入达到4761元,扣除各种成本支出后,尚有数百元的利润。由于不再超限超载,车辆的安全系数增加了,轮胎爆裂、机件损坏大大减少。过去,一个月更换三四条轮胎是常事,现在,一个月不换胎的车也是常事了。打牙包、压弯桥(指汽车的前后桥)的情况基本不见了。 焦作汽运零担公司经理许国成告诉记者,由焦作运到郑州的货原来3元/件,现在涨到了5元/件,但由于很多货主仍抱有侥幸心理,对治超行动持观望态度,所以货源有所减少,赢利水平与以前基本扯平。
期待治超进行到底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些企业无一例外地希望治超能够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下去。佳宇物流的张云新认为,此次全国上下一盘棋的治超行动给了企业很多希望,如果能够坚持到底,中国的物流市场将被重新洗牌,运输市场长期存在的无序竞争的局面将大大改观,对于中国物流业长远的发展将是一件幸事。“治超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超限超载是多年来历史遗留问题积累的产物,治超初期会使这一系列问题和矛盾激化,这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不能先将致使超限超载的问题解决好,治超将给社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张云新建议,治超需要不同部门之间的配合与协调,希望有关部门的配套政策能够及时跟进。 顺程货运的黄亮程则希望交通规费的优惠政策能早日出台,让守规的运输企业获得应得的利益,不超载也能赚到钱,治超才能顺利进行。 烟台 运的钟存志建议,尽快出台运费最低限价,以法规来规范运输市场。他做了一个统计,自上世纪80年代颁布标准限定一般货物运输为每吨公里0.4元后,20多年来,职工的平均工资由80元增加到800多元,增加了10倍;燃油由每公升0.7元增加到3.3元,增长了近5倍;水、电及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幅度,更是人所共知,运价却由每吨公里0.4元,下降到目前的每吨公里不足0.1元,造成了“大吨小标”车辆的出现。他建议国家主管部门尽快拿出最低运价方案来,以法规来规范运输市场,做好宏观调控,实现运输市场的规范化、运输行为的程序化、安全生产的制度化以及合理的价格体系和管理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