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运作管理 >> 项目管理 >> 正文 |
|
|||||
企业边界与边界之外——项目管理是什么 | |||||
作者:佚名 人气:474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企业的非企业化和超企业化浪潮即将来临。从对纵向一体化组织的管理到项目管理,是我们正在经历、见证的管理革命。对这种革命性趋势的无视,将会造成许多管理实践上的误区和管理理论上的盲点 Don Tapscott在谈到波特对新的竞争格局视而不见时说,“波音不再是一家飞机制造企业,已经成为一家系统集成商了。梅赛德斯-奔驰公司也不再自己生产E系列轿车了,而由Magna公司来承担包括最后组装在内的所有生产性工作。IBM则成了不真正生产计算机的计算机公司,生产工作由其协作网络来承担。” 新的竞争格局的改变,必然导致管理方式的改变。从传统的对纵向一体化商业实体(企业)的管理转向项目管理,是理解这种改变的重要线索。 所谓“跳蚤型”企业,其实以自身为惟一雇员的“结点”式“企业”。这单个人之所以是企业而不是个人,是因为它是以一个企业身份而不是以雇员的身份与另外的企业(哪怕是“超企业”)来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同事”的意义发生了变化——它不是指同一组织里工作的员工,而是指并非同一组织但因为某个项目而聚在一起工作的个人。 所以说,企业将不再是Business的惟一的主体,Business的主体不再是一个,而是三个:战略联盟、企业、个人。 管理的内涵和外延也随之改变。在很多时候,管理不再让人首先想到是“企业管理”,而是“项目管理”。用《财富》杂志的话来说,一切商务活动都可能化为项目,“21世纪是项目管理的世纪”。企业的非企业化和超企业化浪潮即将来临,从对纵向一体化组织的管理到项目管理,是我们正在经历、见证的管理革命。对这种革命性趋势的无视,将会造成许多管理实践上的误区和管理理论上的盲点。 项目管理的悖论 在创新叠出的硅谷,项目管理早已成为相当流行的管理模式。很多工作团队不是作为“一以贯之”的组织而存在,而是一种以项目为中心的团队。这样的团队因具体的生产项目而建立,一旦项目完成,它就可能解体。有人把这种管理方式称为“电影摄制组模式”。一个电影制片人为了生产一部电影,就会把在他看来最适合这部影片、但属于不同的制片公司的各类专业人员(从导演、主演到化妆师)召集在一起,组成一个富有创造性的“能人班子”。影片摄制完成,这个“能人班子”即告解体,当然这并不排斥这个班子的某些人会因为某部片子而再度走到一起来。“电影摄制组”是工业时代超越组织边界的项目管理。其实,在农业社会里也有这种超越组织的临时性组织,比如农闲时节的狩猎小组。家庭和庄园是农业社会的生产组织,但在农闲时节,一些人就周期性地组成一个临时团队来狩猎。 从“电影摄制组”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系列张力——它既是无边界的(花尽可能多的时间和尽可能多的钱找到最适当的人选)但又必须是有边界的(一部影片的投资不可能无限追加,其摄制的期限是固定的),工作的过程既是非常规化(它是一种艺术创作,鼓励随时出现的“突发奇想”和“神来之笔”)又是常规化(它又必须有相当固定的制作程序),它既要需要创造性又需要规范性,既需要个人创造力又必须维护体制化的生产能力。因此我们可以说,所谓项目管理,实际上是在寻找调和创新的不确定性与资源的确定性(局限性)之间,创造性劳动方式与流水线式作业方式之间的冲突的解决之道。用通俗的说法,项目管理是典型的带着铁链跳舞的行为。 正是项目管理自身包含的悖论性,使得项目管理常常表现为“艰难的艺术”和“遗憾的艺术”,由于项目管理不善而造成的失败项目比比皆是。据统计,只有25%的信息技术项目在预算内按时完成,并可使客户满意。有一半的已完成项目的预算都被高估了60%到190%,并且其可用性只是原来承诺的70%。 PM Network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大约70%的开放系统项目都会在实施方面发生时间拖延、超出预算等问题,或者不能达到一些重要用户的预期”。 “复合管理” 项目管理之所以如此具有挑战性,原因就在于项目管理是一种复合管理,它要求从事项目管理的人必须具有多方面的管理能力: 范围管理:着眼于“大画面”的事物,例如项目的生命周期、工作分工结构的开发、管理流程变动的实施等。 时间管理:要求培养规划技巧。有效的项目管理人员应该知道:当项目出现偏离规划时,如何让它重回规划。 成本管理:要求项目管理人员培养经营技巧,处理诸如成本估计、计划预算、成本控制、资本预算以及基本财务结算等事务。 人力资源管理:着重于对组内人员的管理能力,包括冲突的处理、对职员工作动力的促进、高效率的组织结构规划,团队工作和团队形成以及人际关系技巧。 风险管理:该课题检测管理人员在信息不完备的情况下作决定的过程。风险管理模式通常由三个步骤组成: 风险确定、风险冲击分析以及风险应对计划。 质量管理:要求项目管理人员熟悉基本的质量管理技术,例如制作和说明质量控制图、实施80:20规则,尽力达到零缺陷等。 合同管理:项目管理人员应掌握较强的合同管理技巧。例如应能理解定价合同相对于“成本附加”合同所隐含的风险。他们应了解签约中关键的法律原则。 交流管理:要求项目管理人员能与他们的经理、客户、厂商及属下进行有效的交流。 集成管理:在最终分析中,项目管理人员必须把上述8种能力综合起来并加以协调。 项目管理最根本的目的是“如何有效地利用时间、技术和人力”,用专业术语表述,项目管理就是在确保时间、经费和性能指标的限制条件下,尽可能高效率地完成项目任务,达成项目目标,从运作中改善管理人员的效率,让所有项目相关者满意。管理能力的缺项或不能有效融合多种管理能力,都可能导致一连串的并发症,如水平参差不齐的团队,对客户需求的模糊不清,配置不当的资源 ,时常短路的沟通,一味依赖高手和英雄……而最终导致整个项目的失败。 至此,我们也许能理解为什么德鲁克说6000年前的那个埃及人比今天的任何一个CEO都懂得多了。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