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运作管理 >> 项目管理 >> 正文 |
|
|||||
走就走吧——“走出项目管理的泥沼”之“人员管理”话题之六 | |||||
作者:佚名 人气:307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IT行业是个年轻的行业,业内人士也是非常的年轻,进入公司两年,就可以被成为“老员工”;在一个单位干上四、五年,说出来就会让不少新员工惊讶了。是啊,年轻意味着活力和朝气,也意味着这个行业的不稳定性,人员的高流动性让所有的老板和经理非常的苦恼和无奈。关于离职(更换岗位很大程度上与之性质相近,以下不做区分的使用)的缘由,在曾文兴先生的《离职分析的理论和实现》一文中有详尽而深入的分析,我读后也频频点头:“有道理,有道理!”我在这里只想对于人员离职问题的理解和处理,谈谈自己的看法。 2. 任何工作尽量留有备份 如果有些工作只有个别人知道怎么做,尤其是还没有形成文档,那么这个人就成为公司的稀缺资源,公司就存在着潜在的比其他的人员更大的离职损失。所以,功夫在平常,加强公司的文档标准化工作流程,即使做这项工作的人走了,他的思想、工作成果都还在,这样工作就容易继续,项目受到的波动也较小。如果公司的标准化工作不那么令人放心,也可以为每个岗位设置备份人员。公司为此不需要多付出的人力资源,只要是工作性质相近的人员,可以互为备份人员。如软件研发中,开发同一个模块的程序员,在平时的文档评审和代码走查中,经常互相交流和学习,必要时可以互换工作,他们就是最合适的备份人员。 3. 面对离职人员,经理们要冷静沟通 离职原因中,不少是与直接上级有关联的。所以主管和经理们在遇到这些事情时,要克制自己因为受到职业生涯的打击而起的恼怒和报复心理。如果想知道原委,并且避免今后同类事件的发生,还有个机会,就是和离职人员的最后一次沟通。此时,已经没有了上下级之分,也不必受公司规章的约束,有些原来不愿意说或者不能够说的话,反而可以无所顾忌,坦诚布公了。这也是离职手续中,一般都有人力资源主管与离职人员沟通的原因,经理们也可以借鉴,从中听取到真实的声音。也许此时的反馈有些晚,于目前的工作无益,但是正如项目回顾管理一样,事后分析此事的发生、发展,总结其中经验教训,也是经理们成长的有效途径。有时反馈甚至有些太直接,让人难以接受,不过还是认真听吧,这样的机会不多,而且代价很昂贵。 IT行业还将保持相当长时间的较高人员流动率,经理们与其怨天尤人,不如面对现实,吸取经验教训。人家走就走吧,我们的项目还要继续下去。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