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运作管理 >> 质量管理 >> 正文 |
|
|||||
质量管理八项原则及其应用指南 | |||||
作者:佚名 人气:513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原则1 — 以顾客为中心 ◆明确地规定对过程进行管理的职责、权限和义务。 ◆识别过程内部和外部的顾客、供方和其他受益者。 ◆在设计过程时,应考虑过程的步骤、活动、流程、控制措施、培训需求、设备、方法、信息、材料和其他资源,以达到预期的结果。 实施本原则带来的效应: ◆对于方针和战略的制订 整个组织利用确定的过程,能够增强结果的可预见性、更好地使用资源、缩短循环时间、降低成本。 ◆对于目标的设定 了解过程能力有助于确立更具有挑战性的目标。。 ◆对于运作管理 采用过程的方法,能够以降低成本、避免失误、控制偏差、缩短循环时间、增强对输出的可预见性的方式得到运作的结果。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 可降低在人力资源管理(如人员的租用、教育与培训等)过程的成本,能够把这些过程与组织的需要相结合,并造就一支有能力的劳动力队伍。 原则5 — 系统管理 针对制订的目标,识别、理解并管理一个由相互联系的过程所组成的体系,有助于提高组织的有效性和效率。 实施本原则要开展的活动: ◆通过识别或展开影响既定目标的过程来定义体系。 ◆以最有效地实现目标的方式建立体系。 ◆理解体系的各个过程之间的内在关联性。 ◆通过测量和评价持续地改进体系。 ◆在采取行动之前确立关于资源的约束条件。 实施本原则带来的效应: ◆对于方针和战略的制订 制订出与组织的作用和过程的输入相关联的全面的和具有挑战性的目标。 ◆对于目标的设定 将各个过程的目标与组织的总体目标相关联。 ◆对于运作管理 对过程的有效性进行广泛的评审,可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适时地进行改进。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 加深对于在实现共同目标方面所起作用和职责的理解,能够减少相互交叉职能间的障碍,改进团队工作。 原则6 — 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是一个组织永恒的目标。 实施本原则要开展的活动: ◆将持续地对产品、过程和体系进行改进作为组织每一名员工的目标。 ◆应用有关改进的理论进行渐进式的改进和突破性的改进。 ◆周期性地按照“卓越”的准则进行评价,以识别具有改进的潜力的区域。 ◆持续地改进过程的效率和有效性。 ◆鼓励预防性的活动。 ◆向组织的每一位员工提供有关持续改进的方法和工具方面教育和培训,如: ━ PDCA循环 ━ 解决问题的方法 ━ 过程重组 ━ 过程创新 ◆制订措施和目标,以指导和跟踪改进活动。 ◆对任何改进给予承认。 实施本原则带来的效应: ◆对于方针和战略的制订 通过对战略和商务策划的持续改进,制订并实现更具竞争力的商务计划。 ◆对于目标的设定 设定实际的和具有挑战性的改进目标,并提供资源加以实现。 ◆对于运作管理 对过程的持续改进涉及组织的员工的参与。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 向组织的全体员工提供工具、机会和激励,以改进产品、过程和体系。 原则7 — 以事实为决策依据 有效的决策是建立在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合乎逻辑和直观的分析基础上。 实施本原则要开展的活动: ◆对相关的目标值进行测量,收集数据和信息。 ◆确保数据和信息具有足够的精确度、可靠性和可获取性。 ◆使用有效的方法分析数据和信息。 ◆理解适宜的统计技术的价值。 ◆根据逻辑分析的结果以及经验和直觉进行决策并采取行动。 实施本原则带来的效应: ◆对于方针和战略的制订 根据数据和信息设定的战略方针更加实际、更可能实现。 ◆对于目标的设定 利用可比较的数据和信息,可制订出实际的、具有挑战性的目标。 ◆对于运作管理 由过程和体系的业绩所得出的数据和信息可导致改进和防止问题的再发生。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 对从员工监督、建议等来源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可指导人力资源方针的制订。 原则8 — 互利的供方关系 组织和供方之间保持互利关系,可增进两个组织创造价值的能力。 实施本原则要开展的活动: ◆识别并选择主要的供方。 ◆把与供方的关系建立在兼顾组织和社会的短期利益和长远目标的基础之上。 ◆清楚地、开放式地进行交流。 ◆共同开发和改进产品和过程。 ◆共同理解顾客的需求。 ◆分享信息和对未来的计划。 ◆承认供方的改进和成就。 实施本原则带来的效应: ◆对于方针和战略的制订 通过发展与供方的战略联盟和合作伙伴关系,赢得竞争的优势。 ◆对于目标的设定 通过供方早期的参与,可设定更具挑战性的目标。 ◆对于运作管理 建立和管理与供方的关系,以确保供方能够按时提供可靠的、无缺陷的产品。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 通过对供方的培训和共同改进,发展和增强供方的能力。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