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运作管理 >> 生产管理 >> 正文
宏基再造的过程           ★★★ 【字体:
宏基再造的过程

作者:佚名     人气:432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台湾宏基集团是于1976年由施振荣等五人创立的电脑高科技企业。经历了70年代的艰苦创业期,80年代的快速成长期,90年代的海外企业扩张期,至今已发展成为知名度颇高的跨国企业,其有关电脑零配件的开发、生产与组装业务遍及全球五大洲。目前,宏基集团是台湾最大的电脑自创品牌厂商及全球第七大个人电脑公司,被“华尔街日报》评为领导世界进入90年代的新星企业之一。在电脑业竞争日益炽热化的今天,宏其能成长为一个世界企业,与其从1992年起推行的企业再造流程是密不可分的。
    一、宏基再造的背景
    到本世纪80年代末,宏基在台湾市场上的业务已得到长足发展,企业更大的发展势必要将业务已得到长足发展,企业更大的发展势必要将业务向外拓展。此时,宏基开始将发展的注意力转向了业务国际化。然而,宏基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从集团内部来看主要表现在五方面:一是缺乏忧患意识的“安乐症”。宏基自创立起到80年代末,一直在在顺境中成长,业绩蒸蒸日上。为此,从管理人员到员工,思想逐渐开始懈怠,“平实务本”的企业文化开始松动,管理者的决策大胆而不缜密,员工的危机感淡化。二是资金太多,引起“大头症”。经过十多年发展,宏基积累了大量的资金。对放账、库存及投资管理开始大意和冲动。如为扩展海外业务,于1989年花50万美元购并美国洛矶智能服务(Service Intelligent)(简称SI)及1990年以9400万美元购并美国高斯图公司,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些投资决策均操之过急,造成了资金的大量亏损和呆滞。如其购并SI投资50万美元,却亏损2000万美元。三是组织大而不当,造成“肥胖症”。由于80年代的迅速成长,台湾总部机构已呈现臃肿的态势,而对其他国家公司的购并则进一步使总部机构膨胀,况且当时又没有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故造成机构庞大、人浮于事的局面,公司运作的效率开始降低。四是反应迟钝“恐龙症”。组织机构的庞大带来了沟通管理上的困难,信息传递、反馈的速度及其真实性都大打折扣,而缺乏忧患意识则进一步增强了组织内的官僚作风,因此,集团难以及时捕捉外界信息并迅速决策。五是权责不分的“大锅饭心态”。由于组织太散,产生权责不清,赏罚不明,导致部分人员不愿负责任的心态,事情难以推动。
    从外部环境看,首先,90年代电脑业正经历一场革命,其经营方工从生产统合模式转向分工整合模式,而宏基当时仍然是一个系统生产厂商,尚未意识到正在进行的革命。其次,1990年也是电脑业十分不景气的一年,利润由厚转薄。再次,1991年宏基将其国际领先的矽奥技术在美国公布于众时,没有获得回响,使其感到树立自己海外的形象,将自己产品当地化的重要性。
    在这种内困外挠的背景下,宏基展开了再造工程。再造分两阶段进行。首先是1989年,为适应跨国经营的需要,建立起权责分明的制度架构,宏基依照事业业务性质的不同,区分为行销导向的地区性事业群(RBU)及制造导向的策略性事业群(SBU),同时推行“天蚕变”。此后又于1991年“劝退员工”,精简组织规模。这一系列行动使宏基将组织改为多利润中心,建立起了合理的考核制度,构建起了跨国经营的基本模式。但这一阶段的改革只是调整结构、精简规模,还谈不上是真正的企业再造。由于改革的不彻底性、精简规模,还谈不上是真正的企业再造。由于改革的不彻底性,宏基在跨国经营中仍困难重重,业绩不佳。甚至于到1991年底发生了创业以来最大的亏损,亏损金额出人意料的达到新台币6.07亿元。在些情况下,宏基才于1992年真正进行了再造工程。

    (2) 宏基再造的具体步骤
    前面我们已讲过,根据施振荣先生对再造的理解,他认为,,企业再造大概可以分成几个层次,层次最低的是从原流程中挤压效率,例如提高奖励或惩罚;其次是再造流程;第三是改变组织架构;层次最高的是建立的经营哲学。宏基的再造行动就涵盖改变经营组织架构和经营哲学三个层次。以速食店模式进行流程再造;采取“主从架构”进行组织再造;“全球品牌,结合地缘”为经营哲学,来再造企业理念。通过再造,建立了“速食店模式”、“主从架构”的分散经营管理模式及“全球品牌,地缘结合”的经营哲学。
    所谓“速食模式”,是将原来在台湾生产的系统,转变为台湾生产组件,卖给海外事业单位,在市场当地组装,提供市场刚出炉、最新鲜的电脑,加快新产品与库存周转速度。“速食店”是宏基师法餐饮业,改变原有的作业流程,将原有的在台湾组装系统,运到当地销售的作业流程,改为台湾生产主机板等关键零件,当地组装、当地销售的作业流程。
1988年之前,宏基是与国际进口商合作,采取出口卖断(FOB,Free on Board)的外销方式,当时从付钱买原料、加工制造到出货回,大约只需要45-60天
采取FOB形式风险小,资金周转快,但又能赚得前段的生产利润,高附加价值的后段销售利润为外商所得。故1988年后宏基停止FOB,而介入国际市场营销,其运作流程的前段并没有变化,只是后段由交货变为自己库存与销售
介入国际化营销,虽然可以兼得前后段的利润,但由于当地库存时间需要2-3个月,放账出去最少两个月后方能收到货款,资金周转的实际天数最少为6个月,是原来的3-4倍。库存一多,产生四个连锁反应:① 资金周转慢;② 为了资金周转降低求售;③ 畅销机种缺货,而滞销机种大量积压;④ 库存始终消化不掉,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无法上市。因此,减少库存时间就成为宏基流程改造的主要目标。推行“速食店模式”,就是要让台湾宏基的“中央厨房”,负责生产主机板、外壳装置、监视器等组件,各地事业单位则变成组装新鲜电脑的“速食店”,构成“组装外移,快速装配”的新式作业流程
    推出“速食店模式”后,库存时间从100天降到50天,资金周转速度提高了一倍,新产品提前上市一个月,产品也更能迅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因此,宏基从1993年经再造流程后,才开始真正兼享前后段的附加价值。
    “全球品牌,地缘结合”的经营哲学的信心内容是,“当地股权”过半,让各地公司当地股东拥有一半以上的股权,目的是实现当地化,包括品牌、形象及管理等的当地化。这一经营哲学是基于宏基在推行国际化过程中,资金汇出受阻、海外管理的种种不便和由于缺乏归属感而存在的“大锅饭心态”,以及品牌形象未能根植于海外市场而难以为消费者认同、接纳等原因而提出的。这一经营理论的提出及推行,迅速提升了宏基在在世界各地市场上的知名度,借用当地人才,克服文化阻碍,大大提高了宏基在海外的管理能力,大量节约了靠总部有人员进行管理的交易费用,使宏基在海外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这之地。
    “全球品牌,地缘结合”的国际化策略,促使宏基的各个公司成为独立运作的个体。为管理这个松散式组合的集团,同时与自己一贯主张的管理模式不相背,宏基巧妙地借用电脑业的“主从架构”模式,对原有的组织结构进行了再造。电脑业的主从架构是,将每个人办公桌上的个人电脑与不同功能的服务器(Server)连成一个完整的网路,每部个人电脑是独立运作的“主”(Client),网上随时提供最佳资源给各个工作站服务器的“从”( Server),密切而弹性地与各个电脑结合在一起。这种主从架构,既能充分发挥个人电脑的好外,又适应复杂的工作。1993年,宏基将“主从架构”模式引入组织内,建立起新的管理架构。在这个架构中,各事业单位既是独立决策的“主”,又是相互支援、配合,全为其他事业单位的“从”,各事业单位的决策中心是股东大会,总部只能通过股东大会影响决策。

“主从架构”的组织模式,打破了宏基原有的类似于大主机(Mainframe)架构的科层制组结构,使各事业单位可迅速自主决策,也便于各事业单位间直接沟通、协调与合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并增加了组织迅速应对外界变化的能力。
三、 宏基再造的成果
    通过系统再造,宏基从经营理论到组织结构、作业流程均顺应了电脑业分工整合的趋势,克服了集团在跨国管理中遇到的难题,并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妨碍组织发展的内部问题。再造后的几年中,宏基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从1993年下半年起,制造部门管理费用下降为原来的1/6,存货周转天数降低了一半,员工平均营业额增长了数倍,宏基电脑新竹厂的产值提高了6倍,并在与大型电脑公司IBM的抗衡中略胜一筹。宏基成为拉美、亚洲和中东的第一品牌,并挤入了世界个人电脑公司第7名的显赫位置。
----摘自《再造流程》(芮明杰等著)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