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战略管理 >> 竞 争 力 >> 正文
年轻CEO如何让基业长青         ★★★ 【字体:
年轻CEO如何让基业长青

作者:佚名     人气:685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对于一个年轻的CEO而言,要学会中庸是不容易的,而中庸是整合的最重要的力量,长青战略的分析模型及其战略目标都需要这种整合的力量。

  CEO们选择宽容说明他们面对整合时的恐惧,这对一个希望构建长青战略的企业来说,这些年轻的CEO的综合素质令人忧虑。

  自信只有赋予宽容的内含才称得上是真正的智慧,才真正是一个企业家所需要的精神。

  对于一个年轻的CEO而言,要学会中庸是不容易的,而中庸是整合的最重要的力量,长青战略的分析模型及其战略目标都需要这种整合的力量,企业家哲学=企业文化需要整合;模式=理念+方法需要整合;标准化=哲学化需要整合,三大长青战略即企业文化战略;哲学化战略;标准化战略需要整合。CEO们选择宽容说明他们面对整合时的恐惧,这对一个希望构建长青战略的企业来说,这些年轻的CEO的综合素质令人忧虑。

  就像企业战略的成长阶段一样,没有竞争也就没有长青,在短兵相接的竞争环境下,年轻的CEO们也许有他的一些优势,中国企业不可能永远保持这个趋势,10年以后,中国大多数企业将从竞争战略阶段走向长青战略阶段,中国管理层年龄肯定会提高,这是发展的规律,我确信这一点。

  在北京大学国际MBA班的一次关于价值观的讨论中,老师提出了管理中涉及的二十多种重要的价值观,这些职业经理学员答案中,不约而同地将宽容选成了极为重要的价值观。为什么做出了这样的选择,我想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因为由于他们的决策而发生了太多的事,在这些事情中,由于主观臆断所发生的遗憾和痛苦是要远远大于它的喜悦的。宽容可以包容智慧、完善自身。这是中庸主义对一个卓越管理者的基本要求。

  凡事三思而后行,但过于深思会使一个人优柔寡断,这是在管理实战中难以把握的一个法则。由于管理中所涉及的不稳定因素太多,一个管理者在任何时候总是无法掌握全部的信息,而现实都需要他去决断、去拍板。你不可能去想好所有可能的问题。于是管理者凭着自己的无奈加上足够的自信做了一个又一个决策。在每个决策的过程中,参谋或组织成员都会提出相同或相反的意见,遇到这情况,决策者总是很痛苦的,如果多一些宽容会怎样呢?也许会更好一些吧!因为在决策者放弃的论点中,有许多被看起来是如此的正确。这正是证明了一句古话:天下最难买的是后悔药。谁没有后悔过,人们总把这一切归咎于自己的不宽容。

  难道宽容真是那么不容易做到吗?在我的创业初期,我曾因为过于追求道理或合理而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投资者,当时认为对别人的要求太过份了,我严词以对,拒绝了他的要求,当然当时获得了一些的支持,认为我维护了公司的利益,可后来证明我错了,因为公司无法得到及时的投资,致此一个重大的项目而夭折,当初怕吃亏结果证明吃了一个更大的亏,这件事使我想了很长时间,在这件事上,也许我做到了宽容,就是听取了一些浅见者的意见。从而影响了我对投资方深层次的思考,我又责怪自己过于宽容。对于一个管理者而言,宽容与拒绝有时紧紧地围绕在我们的周围。每一种行为的取舍都会有它的价值,这些价值有的是临时的,有的是长远的,有的虽然看起来很好,但却是致命的,有的虽然很细微,但却是关健的环节。看来,宽容要做到恰如其分,并且有利于全局,则属十分艰难。

  中庸主义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遥远的目标,但这个目标是基于我们自身的。正是因为很多事物处于黑暗之中,我们对它的价值观难以推测,因此它要求我们保持谨慎的态度。首先我们要尽量地找出各种信息,它是我们决断一个事物的依据。其次,我们要对每个信息进行分析,分析其趋势和价值,然后进行综合与比较。其三,我们要在整体中权衡各种信息的价值量,并对这些量化的东西进行比较。其四,我们在决策的时候,选择那些更具有包容性的答案。

  宽容是难的。我们经理人由于成功而获得了自信。而自信总会使一个人丢掉宽容。看来,自信只有赋予宽容的内含才称得上是真正的智慧,才真正是一个企业家所需要的精神。

  如果一个职业经理人把宽容作为一个最重要的价值观的话,说明他已渐入管理之门,毫无疑问它是一个进步。

  在一个惯于出现奇迹的地方,我们也惯于大惊小怪。企业领导群中,越来越多的一张张蓬勃的脸似乎总让人有些不安。

  《中国经济领域的断层线》(Fault Lines in China's Economic Terrain)一书中,作者查尔斯沃尔夫分析指出,中国未来发展中,将遭遇“八个敌人”。这些30来岁的CEO们,会比60岁的CEO干得更出色吗?他们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是未来胜利的领导者,还是他们本身就是我们的第九个敌人?也许事情本来就是这样,无须惊讶,正如海明威写的:“太阳照常升起,一代人走了,一代人又来。”你知道么,亚洲最适合年轻人发展的地方在哪?如果说答案是中国大陆,你会很吃惊么?这也许是个片面的说法,但至少,很多来大陆的台湾青年、日本人和在北京语言学院旁边的韩国一条街上甚至有些拥挤的韩国学生和他们的父母们是这么认为的。因为在他们的家乡,这些心怀远大的年轻人如果想出人头地,起码在大学毕业后要花上二十多年的时间,而中国大陆却象是爱因斯坦相对论里提到的超光速物体,那段冗长的成长时间被弯曲缩短了,人们会有可能轻易的获得通俗意义上的成功。

  1998年底,柳传志向杨元庆交了底,以后的联想要交给他,而联想科技要分出去给郭为掌管。那年杨元庆34岁。这是他1989年投奔联想时没有想到的。当时他只是因为从中国科大研究生毕业后必须要找一个工作留在北京,并抱着伺机出国的想法来到了联想。那时出国是一个青年最有力量的标志。

  2001年4月杨元庆正式接管联想集团,并提出未来三年内联想营业收入要达到600亿元人民币,每年的增幅保持在40%以上。这个“三年计划”的提出违反了中国人“先做后说”的传统,所以以后它被当成了很多人挑剔联想的小辫子。联想三年战略没有能如期实现。

  中国在不断高速的变化中。改革不断推进,不断有新企业产生,职业不断增加。要跟上整体环境的变化,年轻人就可以找到企业领导者的位置,因为企业要保持规模,保持发展,不可能永远是新的企业或者小企业,所以从长远来看,企业必须要由有经验的人来做。“中国企业不可能永远保持这个趋势,10年以后,中国管理层年龄肯定会提高,这是发展的规律,我确信这一点。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