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战略管理 >> 竞 争 力 >> 正文 |
|
|||||
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提升 | |||||
作者:Stephen … 人气:323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在核心竞争力的观念进入企业领导人的意识之前,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是一种无意识的企业行为的结果。其形成和成长的速度和强度,同企业有意识的塑造和提升行为的影响相比,要慢得多,弱得多。与此相比,根植于核心竞争力观念的企业领导人,往往能够在认准市场需求和产品技术变化趋势的基础上,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准确定位。然后他们建立相应的企业机制,配备相应的环境条件,来塑造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并将其转化成竞争优势。同时,这一切反过来又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并把它转换成竞争优势的机制,一般包括企业的组织结构和流程制度,而管理风格、企业文化和资源状况则构成了转换环境。成功的企业往往能够完善这种转换机制和环境条件,从而实现以核心竞争力制胜。以高屋建瓴之势首先打开欧美家电市场的海尔公司就是这样的一个企业。创新能力是海尔的核心竞争力,这种能力的形成以及显示出来的竞争优势,得益于海尔文化的完善。在海尔,创新能力同企业文化水乳交融,总裁张瑞敏对此的解释是:“创新是海尔文化的价值观。” 核心竞争力对变革战略的作用 变革战略的管理是一个包括辨识变革需求、确定变革目标、实施变革措施和衡量变革效果等步骤在内的循序渐进、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从核心竞争力的角度看,变革战略管理也是一个核心竞争力的辨识和评估,培育和提升,以及再评估的循环过程。 辨识变革需求,就是要回答“是否需要变”的问题。变革的最终目的,是使企业能拥有持续的竞争优势,从而能在剧烈而多变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实现永续经营。作为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核心竞争力自然成为辨识变革需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面对竞争环境的变化,变革的始作俑者首先需要根据核心竞争力能否转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来判断变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确定变革目标,是要回答“在哪些方面变,变成怎样”的问题。变革的首要问题是企业的业务或者业务组合是否需要变?核心竞争力基本上决定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建立在核心竞争力基础之上的业务可以发展,否则就不要涉足;甚至是在企业现有的业务中,如果存在其核心竞争力已经消亡的,也要忍痛割爱,将其从业务组合中裁减掉。 核心竞争力是否能转变成竞争优势,取决于相应的转换机制和环境条件是否促进这种转换。因此,在确定变革目标的过程中,还需要对企业的组织结构、流程制度、管理风格、企业文化、资源状况等进行评估,按照是否有利于促进培育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既而向持续竞争优势转化的标准,决定在哪些方面进行多大程度的改革。 实施变革措施,实际上是解决“怎么变”的问题。在决定“业务组合是否需要变”,以及“在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提升和转换的机制和环境条件上,有哪些方面需要做多大程度的改革”等问题之后,就可以制订和实施具体的变革措施。在这当中,变革措施的实施者要始终绷紧核心竞争力这根“弦”,借以对照并修订变革措施,使变革措施的实施最终达到预期的目的。同时,在衡量变革效果中,是否有利于增强和转换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成为变革成功与否的判断标准。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战略,并非一定就是专一业务经营的战略。企业决策的关键,在于所经营的业务是否建立在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之上。在实施基于核心竞争力的多元化经营方面,佳能公司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
以照相机起家的佳能公司,经过专注经营,以独特的影像技术为核心,集成了最先进的精密机械技术、光学技术和微电子技术,构成了图象化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在此基础上,把业务领域从原来单一的照相机业务,延伸到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新行业,取得了多元化经营的巨大成功。同时,进入新业务领域的成功,并未影响照相机的技术领先和市场地位,反而促进了照相机产品的更新换代和继续发展。 1988年,该公司提出了“二次创业”,再次以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为基础,进入信息机器、映像机器和液晶装置、半导体这三大发展潜力大的新领域。如今,该公司已经实现了从“影像的佳能”到“信息的佳能”的过渡,并开始迈向“社会生态学的佳能”。 实施基于核心竞争力的变革战略,在考虑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作用的同时,要以人尤其是企业高层的变革为突破口。成功的变革大多是由高层发动、自上而下的,并且拥有一个推动变革的灵魂人物,如通用电气(GE)的韦尔奇、IMB的郭士纳、诺基亚的奥利拉等。在中国,科龙集团、长虹电器、联想集团、华帝燃具等都在高层推动变革方面也做出了极大的努力和尝试。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