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战略管理 >> 信 息 化 >> 正文 |
|
|||||
企业信息化系列——风险篇 | |||||
作者:佚名 人气:210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国民经济的跳跃式发展”是我国当前的建设重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经过“八五”、“九五”的推广、普及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企业的信息化运用有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同时我们也发现,由于没有建立健全的实施保障措施,很多企业的信息化投入没有看到成效,或收效甚微,根据国家经贸委2001年底调查统计的数据显示:企业对本企业信息化效果满意的企业仅占总数的6%,较满意的企业占52%,不满意的企业占26%。可以说,接近1/3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效果不理想,是不成功的。 五、 服务商选择的风险 企业建设信息化的技术方案确定后,即将面临的风险就是服务提供商的选择,目前从事信息化服务提供商(咨询商、软件提供商和系统集成商)为数很多,但技术水平良莠不齐,因此总体的实施效果很难保障,(关于如何选择信息服务商及有关软件的选择在本系列的选型篇中有较为详细的论述)企业在选择信息化服务商时一定要慎之又慎,如果服务商选择不当,给整个信息化的建设带来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 六、 合同风险 企业在选定信息化服务提供商后,在签订相关合同时企业往往只注意到价格等因素,而忽视了其它的如服务等细节问题,如果不注意很有可能在今后的实施过程中带来不必要的纠纷,将会直接影响整合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效果,企业在签订信息化合同是应注意: 1、 要分开签订软件、实施、培训及服务合同; 2、 合同细则越细越好,尤其是双方在实施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 3、 付款方式最好按照阶段性验收结果来实现; 4、 项目最终验收标准。 七、 实施风险 实施过程中,服务方缺乏相应的实施规范,忽视或者不深入进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系统分析等前期工作,导致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功能、实用程度都不够理想;实施过程中的监控力度不够,使信息化实施项目不能按计划完成;实施结束,没有相应的验收,或是验收的标准出现分歧(因此在签订合同时必须确定),使企业的信息化项目成为“难楼工程”。 八、 时间风险 信息化的实施过程是一个长期不断的过程,往往要连续一年以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企业的相关人员,尤其是领导的积极性是一个很大的考验,有些企业因为看不到暂时的成果,对信息化的实施产生了疑问,更有的领导急于求成,擅自修改实施进度规划或终止信息化项目的建设。 九、 人员风险 信息化建设归根到底是要人来完成的,建设信息化项目需要企业建立自己的信息化建设梯队,而信息化人才又是即懂业务、又懂管理、还要懂计算机的复合性人才,这就需要我们的企业培养人,而且更要留住人才。 十、 使用和维护风险 我们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一些企业花了大量的投入进行了“信息化改造”,但是没有多少人会用,更没有多少人喜欢用、愿意用,最终成了闲置的摆设。 企业信息化是实实在在的事情,需要务实而不是务虚,更需要企业里的每一个员工和实际操作者切实掌握新的业务流程、养成使用习惯。而要做得这一点就需要我们的企业家要有非常的魄力,制定相应的制度,强制推行,因为变革是非要流血的,联想在进行自身的信息化实施过程中,有一批骨干,甚至是高层先后离开了联想。 十一、 发展中的风险 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思路是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它随着管理理念和相关的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因此也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带来了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发展中的风险问题。 虽然信息化建设风险很大,但是历史的潮流又让企业不得不面对这残酷的现实,知难而上,规避风险的办法只有一个,即对现有管理的突破: 1、 用变革管理和风险管理的思想来指导整个信息化的建设; 2、 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信息化所带来的巨大变革; 3、 按照项目管理的思路来进行整个信息化项目的管理; 4、 借助专业的咨询公司来进行整个企业信息化的规划工作; 5、 提出的项目指标应该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最好有一个对内和对外的双重指标体系; 6、 对信息化服务商的选择尽量合理; 7、 在人力、财力和物力等方面确保信息化的实施; 8、 引入独立的第三方的监理机制; 9、 项目实施完成后用制度的方式固定下来,强制实行。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