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战略管理 >> 知识管理 >> 正文 |
|
|||||
在中国如何管理和应用组织知识? | |||||
作者:佚名 人气:245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编者按:知识管理正从一个热点变成为一个热门,再到一个大热门。但从目前很多企业的反应来看,好像知识管理又离我们中国企业很远。究竟,知识管理对于中国意味着什么?在中国又将怎样来应用和组织自己的知识呢?长期研究知识管理的专家孙洪波老师在本文中就介绍了近期中国知识管理的发展,问题与挑战和在中国组织知识的4个关键。 成功实现知识管理依赖以下几个要素:理解影响知识管理的文化传统,与全球的知识管理体系进行融合和协同,实现和客户之间的知识共享。 隐性知识一般通过个人实现转移,通常的渠道是员工之间的交流。因此,交流方式,这个很难同文化因素割裂开来的因素,就对知识管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认为是派系化的。各个派系的主要人物之间是互相信任的,因此,我们至少可以认为在派系中知识的流动是自由的。但这种信任并不是那么容易获得,经常需要经过长期关系的培养。因而,知识管理活动就需要培养一种信任关系并形成一定意义上的派系。问题是目前国内社会普遍缺乏信任会形成阻碍,现代中国人们追求的是一切为了经济利益的个人目标。中国的公司文化是相当政治化的,在这种政治掌权的结构中,基层员工通常对任何事情反应都很热烈,却只对能帮助他们升迁的活动采取实际行动。这样的环境对知识管理而言不是一块容易生根发芽的沃土。 关系——不同人不同组织之间的关系是中国社会的显著特征。关系从商业延伸到政治、社会和生活的其他各个方面,同时关系是各种形式商业和政治交换的润滑剂,也是获取和散布高价值信息的手段。 等级——中国的社会从根本上来讲是等级化的,这也延伸到商业领域。级别和职位成为知识流动的重要准则,也就是说大多数组织中知识是从上而下流动的。人们会反对任何试图打破这种等级平衡的企图,这阻碍了组织中高层和基层员工的交流,也扼杀了基层员工的积极性。 鉴于中国经济的动态环境和一些国内新生富豪的暴富经历,更多的人倾向于短期目标,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任何投资提议都用其可立即带来收入的能力进行评估。这种态度对知识管理是一个噩梦,因为知识管理从根本上就是一个长期目标,通过创建、管理和利用知识来形成竞争优势。 中国人推崇学习和知识,这可以反映在每个领域:从学术领域,学生们都很崇尚智力和竞争力,到管理领域,人们对新的管理实践和理念都很开放,当然前提是讲授者正确的传授。 知识集成 经历了在中国的进入和扩张阶段以后,很多公司意识到把全球的运营标准(也包括那些推进知识管理的标准)应用到其中国本土商业组织的重要性。但是在本土运营机构建立以后再引入全球知识管理会比较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高效的变化管理和领导力成为成功实现知识管理的关键。理想情况下,在开始建立本土商业组织的时候就应该进行计划和管理,以避免将来会产生阻力。 通过知识管理建立一个获取竞争优势的平台也要求同客户和合作伙伴分享信息。今天的中国,由于缺乏知识产权的保护和信任,导致整个供应链缺乏信息共享,限制了创建和利用知识的能力。供应链范围的知识管理需要精心地计划,进行培训并建立关系。 跨国公司要在中国不断扩张,显然知识管理会在帮助企业获得竞争优势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尤其在知识密集和研发型行业。应用并落实来自先进国家的知识管理工具和实践会成为中国下一轮高效益经济增长的催化剂。 在组织中实施知识管理的关键有: 1)建立清晰的战略,将中国公司的运作集成到全球知识创建和共享流程中; 2)理解在中国有助于或者阻碍知识管理的文化因素; 3)建立一个将知识管理收益延伸到整个供应链的战略; 4)如果能完全理解在中国特有的影响知识管理成效的宏观问题和关键因素,知识管理工具的部署或活动实施的过程就会少很多困难。 IT168 孙洪波 专家介绍 IT168专家委员会顾问委员,Philips中国投资公司高级系统工程师,从事过设计院信息化、技术支持、客户服务等领域的组织和管理工作;现主要从事公司知识管理、web支持和CRM系统的项目管理和实施运营工作,对系统上线后用户的运营和应用方法及其理论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和研究。目前在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任职。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