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战略管理 >> 知识管理 >> 正文 |
|
|||||
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优势 | |||||
作者:佚名 人气:450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国研网 5.企业规模的分子化。在网络经济发展的推动下,企业规模分子化将成为企业存在的一个重要趋势。工业时代的层级性组织和经济体系将被网络经济时代的分子化组织和经济网所取代。在分子化的组织结构中,企业的工作由小型的自治单元来完成,每一个单元由执行同一任务的工作者组成,每一个单元都在经济和管理上对它自身的目标进行控制,单元之间通过计算机和网络相互交流,所有的单元由文化纽带联结成一个大的组织。 二、运用化息网络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 网络经济的发展使得企业拥有了可靠、快捷的全球信息传递系统,同时,也改变了传统企业以单向物流为主的运作方式,实现了以物流为基础、信息流为核心、商流为主体的全新运作方式,大大加快了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传递速度。受经济全球化和网络经济发展的影响,国际分工的范围已扩大为全球性劳动分工,比较利益不再仅仅产生在过去的狭小地域范围,而是要在全球范围内搜寻,使已经信息化的各经济主体能够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生产资料、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促进了生产要素进行全球性流动,给客户带来了更多的选择。与此相应,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与传统企业相比,应用信息网络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 1.建立企业之间技术联盟的优势。网络经济的出现,对人类社会的生产、交换和分配活动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网络效应的存在,突出了企业竞争中规模经济的作用,从而使得企业必须强化其研究与开发工作,抢先向市场推出其优势产品。但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任何一个企业以其有限的资源和能力,不可能长期保持某种产品的技术优势,也不可能长期拥有生产某种产品的最优生产技术。因此,一些跨国公司在竞争中纷纷开始寻求自己的技术伙伴,建立起企业间的技术联盟,共同研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共享信息资源,实现技术优势互补,以求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随着竞争的加剧,企业单独进行研究与开发的风险也不断加大,一旦竞争失败,投入巨资建立的专用性资产及技术开发中积累的资料都将作废,这种巨大的损失往往是单个企业所无法承受的,而建立技术联盟可以分担研究与开发的风险,还可以为技术开发制定其词的技术标准,促进技术的兼容性,避免单个企业进行研究与开发的风险和盲目性。 2.建立企业跨国经营新体制的优势。网络经济的发展使得科学技术的传播速度大大加快、范围极大地拓展,高新技术在不同产业之间的相互渗透不断增强,科技前沿的竞争空前激烈,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略近一点,就有可能遭到无情的淘汰。为了使企业的最新科技成果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在竞争中保持领先的地位,企业就必须积极进行企业之间、不同行业之间的技术转移和市场营销协作。为了寻求最低成本和最佳经济效益,跨国公司在近些年掀起了跨国并购浪潮,形成了适应网络经济的新型组织体制。这种新型组织体制具有高度的灵活性,能够迅速适应动荡的国际环境,具有广阔的地域范围,能够同时开展全球战略和当地适应战略;在生产组织方面具有很强的柔性,能够不断地进行革新创造;同时还具有很强的激励性,能够尊重海外子公司的个性,并充分利用其机能和增殖力。这些基于网络经济要求的特性相对于传统的企业组织来说形成了明显的竞争优势。 3.降低企业管理边际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的优势。现代信息技术的系统化、标准化、专业化和一体化的特征,使得应用网络技术的企业对物资流、资金流、人员流和信息流等方面的管理得到改进和强化,要求企业组织成为一个集规模化、柔性化和集成化为一体的有机系统。网络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使得企业组织内部的各个环节能够共享信息资源,分摊管理成本。企业管理边际成本曲线的方向发生了变化,即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交易数量的增加,企业管理的边际成本呈现下降的趋势,这是网络化企业与传统企业相比的一个明显优势。同时,利用互联网,企业管理层收集、传递和处理各类信息的效率大大提高,打破了传统企业对管理幅度的限制,提高了企业管理层的管理能力和效率,为企业规模的扩大创造了有利条件。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E)的经验表明,在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企业管理层处理100~150人形成的管理信息的效率与常规条件下处理7~13人的信息效率几乎一样高。 4.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状况的优势。网络技术的应用增强了中小企业获取全球信息、广泛沟通客户并与他们建立联系、扩大业务范围的能力。互联网可以帮助中小企业刊登广告、开发市场,并设计产品和服务的新的分销渠道。应用先进网络技术的小型办公室和家庭办公室的建立,将为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的竞争提供有力的工具。特别是对于小企业,通过电子商务了解世界范围内的市场需求,促进其与世界各地的企业进行合作,可以形成一种更大更有效的经济规模,使其更有竞争力。据报道,到2001年,美国20%的小企业将设立自己的网站,36%的小企业将开展网上交易。 5.降低企业组织内、外部交易成本的优势。信息化组织内的个人或群体不再被限定于某一职能范围,而是允许他们适应外部条件的变化进行灵活的安排和调整。这些个人或群体成为信息化组织中富有活力的节点。信息化组织通过内部节点管理联结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由组织内部的市场竞争方式取代了传统企业组织中等级管理的交易方式。这种企业内部类似外部市场的竞争方式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组织内部的交易成本,从而有利于企业规模的扩大化。此外,从企业外部来看,企业组织信息化之后,便具有了高度的灵活性,发生在企业之间并贯穿于从市场到最终用户整个再生产过程的互动活动增强,而由企业互动行为所产生的搜寻、协调和监督费用所构成的管理成本却随着企业互动能力的提高而下降。同时,由于企业具有进出网络的充分自由,使企业在交易的过程中便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协调和监督,从而有效地降低了交易成本。 6.增强企业市场反应能力的优势。网络经济的发展,使得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有可能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大大降低了信息的获取成本,拓宽了信息传播渠道,使得高层管理者有可能通过远程通讯和联网计算机直接与公司内部的各机构联系,从而减少了企业的中间层次,大大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和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反应能力,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适应网络经济发展的要求,增强我国企业的竞争力 互联网对于我国的大多数企业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而网络经济所引起的深刻社会变革是任何企业都无法回避的。因此,我国的企业必须尽快实现从传统企业向信息化企业的转变,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获得网络经济的竞争优势。在发展我国的互联网,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方面,今后应重点推动以下几项工作: 1.加快进行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信息化创造有利条件。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大型骨干网络建设,尽快建立起全国和地区互联网络交换中心,努力扩大我国互联网的覆盖面。同时,为加快网络体系的建设和推广,还应重视发挥有线电视网络的作用,积极促进计算机网、有线电视网和电信网“三网合一”,把有线电视作为最有发展前途的宽带接入网。此外,要尽快扩大各重点网络的国际出入口带宽,加大接入网的建设力度,进一步扩大网络互联容量,增强数据传输能力,提高网络利用效率,为我国企业实现信息化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2.鼓励和支持大企业与国外的大公司建立战略联盟。在网络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的企业在竞争中已明显处于劣势,而运用战略联盟与国外大公司建立起多种形式的技术联盟,加强企业的研究与开发能力,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是企业高速成长的一种重要选择。应在政策上鼓励和支持我国的大企业与国外的大公司建立起各种联盟。一是建立企业合作开发联盟,以加快企业技术开发的速度,降低企业单独进行研究与开发所带来的技术不兼容性的风险,争取自己的技术比竞争对手早一步进入市场。二是建立技术转让联盟,通过扩大技术转让规模,使自己的技术以最快的速度流行起来,以争取更多的客户,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尽快形成行业技术标准,战胜竞争对手。三是建立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纵向技术联盟,使上下游企业之间利用互补技术的专有能力、资金、设备和已经建立的用户基础,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和更高质量的互补技术支持,赢得竞争优势,扩大市场份额。 3.积极促进企业之间电子商务B2B的发展。从电子商务在我国的推行情况来看,发展B2C的电子商务模式还有待于网络硬件、软件设施的逐步完善,而B2B的电子商务模式尽管在我国起步较晚,却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事实上,B2C的电子商务模式在工业发达国家的推行情况也不十分理想。因此,我国应以发展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为重点,尽快制定促进全国电子商务发展的总体框架,并抓紧组织实施。尤其是要针对我国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瓶颈”,尽快解决好网上交易的安全问题,并在互联网外的领域完善、构筑电子商务的传递和服务平台。 4.加强企业信息化的软、硬件建设。从企业自身来说,要在政府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为开展电子商务创造条件。首先要建立起高效率的信息基础设施,如建立和完善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合理选择网络、建立企业网站等。其次是为企业内部的各系统建立起运用电子商务的规则,并合理选择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再次是研究确定企业实施电子商务的整体经营战略,不断拓展企业的电子商务业务领域。此外,还应注意网络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并加强对职工进行网络技能的培训,为实现企业信息化建立起一支合格的专业人才队伍。通过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装备企业所属的各职能部门,改造经营决策、研究与开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和财务结算整个过程,从而提高企业对信息收集、传递、分析、综合的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作者:bigoleextuvm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