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战略管理 >> 知识管理 >> 正文 |
|
|||||
中国企业如何成为学习型组织 | |||||
作者:佚名 人气:202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什么样的企业是学习型组织 中国企业如何成为学习型组织 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为建立学习型组织给出了一整套方法,即他提出的五项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和“系统思考”。彼得·圣吉的学习型组织理论不是一个单纯的管理理念,而是一个具有批判性的开放系统,我们不能僵化地理解他提出的五项修炼方法,而应该根据中国国情,形成适合本土企业的修炼方法。结合亲身管理企业及为一批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的经验,笔者认为,中国企业欲把自己打造成学习型组织应该重视以下问题: ——领导者应为从事学习的个人和团队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并身体力行带头学习 为了把企业打造成学习型组织,各级领导人应通过规范学习行为、建立有利于促进学习的体系、鼓励员工提出创新建议、保证知识传播和学习渠道的畅通、企业资源向从事学习的人员和团队倾斜等方式,为从事学习的个人和团队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并身体力行带头学习。 在Harley Davidson公司,几乎每个员工都知道首席执行官瑞奇和蒂尔林克特别重视学习。他不仅投巨资创建了Harley大学,把这所企业大学办成了Harley Davidson公司的训练营,而且,在他的每篇演讲稿中几乎都可以找到有关学习的论述。 早在1980年,当摩托罗拉公司的前任首席执行官鲍伯和格尔文发现公司的利润状况不佳时,他想到的第一个补救措施就是投资1100万美元建立摩托罗拉训练与教育中心。从那时起,企业员工的学习和发展就成为摩托罗拉公司核心业务的一部分。 IOI(Intermedics Orthopedics Inc.)公司由盛转衰、又由衰转盛的过程,更是有力地说明了领导层和管理层介入学习的重要性。正当IOI公司业务红火之时,约有一半经理人突然辞职想自己创业。IOI公司面临分崩离析的险境。公司首席执行官杰瑞和马莱尔提出了一个重振计划,其核心内容就是要将公司改造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公司领导层制定了学习条例,从上至下规范了学习行为。马莱尔和留下奋斗的经理们承认,他们并不知道所有问题的答案,但是他们愿意努力学会如何去回答这些问题。在学习过程中,IOI公司的经理们重新定义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制定了一套评估员工技能和个人发展的体系。在IOI公司,经理人鼓励员工提出建议和意见。他们经常向一线员工征求意见,对于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地给予反馈。与此同时,IOI公司的经理人在知识的传播与学习方面又特别注意密切联系和合作。他们认为,一方面,有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不同部门的共同努力;另一方面,有些部门的成功做法对于其它部门也具有借鉴意义。当那些善于创新与学习的部门和个人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被组织的所有成员分享时,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增强,而后进部门和个人的学习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了。 ——弘扬创新的组织文化 文化是组织的黏合剂,要把企业打造成学习型组织,必须弘扬勇于创新的文化,提倡探索和冒险;允许在探索中犯错,并将错误视为学习的良机;营造一种相互切磋、自由争鸣、平等交流、共同提高的民主讨论氛围。 这种相互信任和高度开放的组织文化,鼓励员工对于现有经营模式和价值观念提出质疑和挑战,以期制定最适合市场需求、最有利于企业持续发展的战略。例如在Harley Davidson公司,“保持聪明的好奇心”成为公司的五大核心价值观之一。公司鼓励员工对于目前看起来合理的做法提出质疑,并倡导他们去积极寻求不断改善和做到最好的途径。 又如在模拟设备公司,在经过长达15年的稳定增长之后,该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第一次未能实现5年计划目标。尽管此时模拟设备公司仍然保持着线性集成电路市场的领先地位,仍然拥有全行业最好的设计人员和技术专家,但是公司首席执行官瑞和斯塔达已经敏锐地感觉到公司的管理出现了问题。于是斯塔达参加了管理专家彼得和森奇主持的一项题为“新管理模式”的培训,培训结束后斯塔达便开始着手引进有助于组织学习的企业文化,用全新的文化解决一直阻碍公司发展的管理问题。他为此组建了15个有关产品、市场、技术等方面的分析小组,要求小组成员们必须以开放和创新的新价值观来开展工作,他们的任务就是不断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在经过长达几个月的工作之后,这些分析小组终于得出结论:模拟公司分散的组织结构以及部门分割是其管理上的最大痼疾。 ——建立自由、开放、便于信息交流和知识传播的系统 成功的学习型组织必须依托一个自由、开放、便于信息交流和知识传播的系统来运行。这种交流系统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能够产生新颖而又实用的知识;2、能够保证企业内部有关战略和经营活动信息传导的畅通;3、企业能方便、快捷地从外部获取有关知识;4、信息的传播是高效的,即企业决策层的信息能随时传达到各部门和员工,员工和各部门的信息也能迅捷反馈到决策层;5、各个信息点(面)相互联通,实现信息全面共享。 在美国科宁公司,有一个员工培训科目叫做“技术知识学”,该公司开展这门培训的目的是为了使技术专家能够了解不同领域相关技术的最新发展情况,从而拓宽他们的视野。技术专家们通过多学科关联知识的杂交式“充电”以后,吸取了不同专业领域的丰富营养,激发了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的灵感。正因为如此,科宁公司在生产一线员工人数持续下降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了产品设计、生产工艺、生产效率和市场份额在行业领先的地位。 向外界公司学习对于学习型组织同样是重要的。通用电气公司每年都要指派一些员工到那些成长性优良的公司去访问和交流。这些员工被外派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去探寻那些公司的成功秘诀。外派员工回到公司后,将所访问公司的成功秘诀写成报告上交,公司有关方面将其改编成内部培训教材,供通用电气公司的各级领导人在经理人会议上讨论、切磋和交流,从中汲取适合通用电气公司借鉴的经营思想和管理方法。 在联邦快递公司,绩效管理技术子系统可以监督任何一个包裹从申请到最终抵达目的地的全过程,服务质量绩效信息子系统则向基层员工定期发布内容详尽的客户意见反馈表。通过这些可以在内部彼此交流的信息系统,员工们可以迅速获悉如何改进工作才能满足客户的要求。另外,公司内部还有一个员工意见反馈信息子系统,各级员工都可以把其对于上级领导能力的评估意见以及企业所存在的问题等提出来讨论。正是由于存在这样一个环环相扣、互相监督的信息系统,联邦快递公司及其员工在组织学习和个人发展方面均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对于企业来说,借鉴学习型组织的企业的经验十分重要。另外,彼得·圣吉教授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也提供了建立学习型组织的一整套方法。圣吉认为,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必须基于五种技能的培养,即五项修炼。只有经常进行这五项修炼,组织才能真正成长为学习型组织。这五项修炼就是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和系统思考。我们认为,企业要成为学习型组织,应结合自身特点着重采取以下途径: 建立适合于学习的组织结构—— 学习型组织是以信息和知识为基础的组织,其内部组织结构应该呈“扁平化”状态,层次比传统的企业组织要少得多。某跨国公司在围绕信息沟通调整组织结构时,发现在12个管理层次中,有7个层次属于决策层次、权利层次和监督层次以外的信息“中转站”,它们完全是可有可无的管理层次,因而毫不犹豫地剔除了这些多余的层次。强调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尽量减少企业内部管理层次,可以使组织的学习效率更高,更容易形成发散型的创新思维,更适合运用项目管理、界面管理、团队工作、并行工程等新的管理模式开展系统性的学习和工作。 缔结跨越组织边界的开放式的知识联盟—— 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经营绩效,每个企业都应积极地向外界(包括其他企业和非企业组织)学习。缔结跨越组织边界的开放式的知识联盟,有助于组织之间相互学习和知识共享,使知识联盟内各组织能够在更为广阔的视野中进行系统的思考和比较研究,从而找到最佳的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说,知识联盟也许比产品联盟更为松散,但因其可以帮助企业从组织外部整合创新思维这种最具成长力的资源,因而它所具有的战略潜能比产品联盟大得多。 我国企业在向学习型组织的转化过程中,不应死板地照搬教条和克隆国外企业的模式,而应根据自己的特点,建立适应自身情况的新型组织模式,创造性地“拿来”本身就是21世纪企业的重大学习课题。 来源:中国人力资源网 过文俊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