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战略管理 >> 知识管理 >> 正文
台积电的导师制度           ★★★ 【字体:
台积电的导师制度

作者:郭志强     人气:371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1987年以前,台积电的愿景是活下去。到了1995年,生存已不是问题,台积电将愿景提升为优秀的、最主要的晶片加工厂。台积电的最新愿景是,从单纯的全球最大、声誉最佳的晶片加工厂,转变为半导体业界最坚强的竞争团队。台积电的新愿景,需要持续的人才培养,需要一大群志同道合的人。于是,2002年夏,台积电在董事长张忠谋的带领下,展开新一轮革新,主要内容就是新的导师制度。

    台积电原先的导师制,是在新人一进公司,就安排一位其他部门的资深员工,每个月固定两次为他做生活或工作上的咨询。这个制度的用意是,在主管之外,替新人建一条高速公路,帮他更快建立广泛的人际关系。新的导师制度,则扩大到高阶主管。

  张忠谋希望通过这个制度,让公司内的主管能选择并提拔有潜力的人。导师,不一定是学生的直属上司,可以是同职级但比较资深的人,也可以是其他部门的较高阶主管。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导师,导师应该要会选择人才。每一个导师最多负责两、三个人,因为导师必须花在学生身上一段很有生产力的时间,而且通常是一对一谈工作范围内的事,如果一位导师带的学生太多,就很难做得好。

  张忠谋特别强调,培养人才,有时候会把人员从大部门调到较小的部门,并不一定代表这个人不被重视。台积电现任总经理蔡力行原本主管营运部门,几乎整个台积电的营运都是他在管理,后来张忠谋把他调去管市场营销,手底下的人少多了,但这是要让他历练。

    导师制与台积电要培养接班人有关系,但和传统的“提拔”不太一样。台积电的导师制是要找有潜力的人,但这些人只是候选人,和接班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导师制度的精髓实际在于,通过“身教”与“言教”,让企业文化潜移默化在每一个人身上,最终造就志同道合的一群志士。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