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战略管理 >> 经营伦理 >> 正文 |
|
|||||
没有创新我们注定要因为厌倦和单调而退化 | |||||
作者:佚名 人气:200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创新是低效的。创新行为通常都是无章可循、触犯众怒的,并要求打破旧习;疑惑和矛盾是滋生它的沃土。简而言之,进行创新公然违背了几乎所有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违背大多数CEO对公司的期待,违背国家领导人对国家的希望。主张创新的人就如屁股上的伤痛,让人厌烦。
治疗这种窄化和细化现象的药方是提倡跨学科研究,虽然“跨学科”这个词很老套,而且在一些前沿研究中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目标。跨学科实验室和研究项目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目的是解决横跨物理、社会科学、工程和艺术几个领域的重大问题。当时的想法是,利用各种知识的互补性,来研究跨越单一技能范畴的问题,非常好。但是最近,人们意识到跨学科的研究方法能够给一些非常小的问题带来巨大的价值,跨学科的学术环境也能够激发出创造力。如果把事物背景、文化、年龄等的差异性最大化,我们就更可能得到和原先设想不一样的结论。 孕育新想法还需要另外两个因素。两者都与将“偶然发现”发挥到极致有关。首先,我们需要鼓励冒险。冒险在事业发展过程中尤其困难,还会经常冒犯同事,并触犯团体发展的相关机制。这仅仅是因为冒险本身可能会显得相当愚蠢。面临困境的冒险者容易失败并遭到奚落,因此他们必须在身边找到支持,假如找不到,他们违反常理的想法将不被理解。 第二个因素是,鼓励心态的开放和观念的分享——这也是几乎不可能达到的老套的目标。在数字泡沫的高峰时期,对计算机专家来说,做到观念的开放尤其困难,因为他们看到财富来自于不分享彼此的想法。学生们会把好想法保留到毕业以后。一个人把自己的牌盖得很严,另一个人也学他,结果很多实验室的价值和效率都下降了。还好,谢天谢地,数字泡沫已经破灭了。 不多年以前,贝尔实验室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活动,因而它能完成一些高风险的项目,包括一些所谓的“无价值”的理论研究。事实上,这些研究最终导致了信息理论的产生和宇宙电磁波的发现。而且整个世界都从中受益。AT&T也做过些类似的贡献。不过,现在的贝尔实验室只是以前的影子,从1984年与AT&T拆合,到后来与朗讯、NCR拆分,贝尔实验室分化了好几次。并不是贝尔实验室才有这种遭遇。随着经济滑坡、公司削减开支,首先被精简的是那些高风险、成果对世人公开的研究项目。即使研究预算不下降,项目的性质也更倾向于发展性而不是创新性。假如这种趋势继续下去,最终我们将遭受新思路匮乏之苦。现在,越来越少的大公司把精力集中在提出新思路上。开发新思路几乎陷入了停顿状态。 在新出现的“新经济”中,研究和创新工作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出现在那些有多个项目和多种支持的地方。适于开展跨学科研究的大学满足这一条件,因为大学除研究之外,另一“产品”是“人”。然而,边研究边学习,可能要冒更大的风险,新想法的产生也可能更低效。现在,只有少数几所美国大学可以属于这样的“研究型大学”之列。更多的大学应该加入这个行列。世界其他国家的大学也应该加入。 产业发展需要利用基础研究的成果,正如前者利用其他条件一样。这意味着,创新必须要有前瞻性。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就明白了这个道理,当时,日本国际贸易和产业部(现在的经济、贸易和产业部)资助了日本数家公司合作开展机器人、人工智能和半导体方面的研究。尽管这种方法并不始终有效,它的效率还是可能比大多数公司预计的要高得多。成本是分摊的,不同的观点是分享的,即使在最困难的经济时期,创新也有存在的理由和机会。 勇于创新的人的共同特征是,具有很强的跳跃思维的能力。通常这种能力只有那些有丰富背景知识、跨学科思维方式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会拥有。 来源:经济观察报 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