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战略管理 >> 经营伦理 >> 正文 |
|
|||||
中西管理之“太极博弈” | |||||
作者:佚名 人气:231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作风尖锐的西方管理理念如何融入中和之道的中国公司?这就如同太极图谱的推演一般,需要在科学的博弈中寻找管理实践的阴阳平衡。 中西管理的结合关键是三个转变:从“以人为本”向“以执行为本”转变;“以岗位为本”向“以目标为本”转变;“职能导向”向“流程导向”转变,两者兼容。 执行导向的公司治理 法治管理侧重“法”,即制度;而人治管理侧重“人”,即情理。在理解西方人文主义所体现的“人是宇宙中心”精神后,我们认为西方文化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并且形成独立的人格,同时强调人不应当贬低自身,而应当追求自身价值与幸福。正因如此,西方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不形成宗法伦理、等级关系,而是平等基础上的契约。当社会发展需要把这种契约关系用某种法定形式规范下来时,西方社会就形成了法制社会。表现在管理上就是规范管理、制度管理和条例管理,即在管理中特别注重建立规章制度和条例,严格按规则办事,追求制度效益,从而实现管理的有序化和有效化。 以美国式管理为例,由于制度管理克服了传统管理的无序状态、放任状态、经济主义等方面的缺陷,因而构成了全部管理的基础。亦即任何形式的管理,如果不能经历科学管理阶段的全部内容,建立自己的科学管理体系,其管理绩效不是无效的就是低效的。 相对而言,孔子的“仁义礼智信,恭宽信敏惠”之所以在中国千古不衰,是源于建立在以家为本位的社会伦理秩序的基础之上。中国特色的管理哲学十分强调“家宁”、“家兴”和“家顺”等理念,它不仅表现为公司本身就是“大家”、“厂家”,更重要的是表现中国管理具有更多的“情感”特色,即公司成为员工情感交流和满足需要的重要场所。 在图二中,我们描绘出了中西方传统文化影响下各种不同侧重所显示出的管理特色,中国管理哲学侧重的是人、等级,这种管理由于偏重于人的作用和人的价值实现,比较不倾向于制度效应和条例管理。 先锋公司试图寻找中、西两方的平衡。按照图二所示,当管理者试图从注重人和人的平等关系,转向西方通过管理制度形成的管理环境,实施“移情于法”时,公司管理特色就从“以人为本”自然转移到了“以执行为本”。这就是先锋公司在短短十多年的公司经营中形成的管理方式。另一方面,各个公司的管理方式或多或少都包含了适当的人、制度,无非是各自的运作机制不同,各自的管理成本不同,由此引伸出不同的管理模型和体制。 流程导向的管理模式 让我们首先通过图三来理解两种管理模式所关注的不同重点。 职能导向侧重于对职能管理和控制,关注部门的职能完成程度和垂直性的管理控制,部门之间的职能行为往往缺少完整有机的联系。它没有确定时间标准,工作标准一般由该部门的主管领导临时确定,大幅加重了主管领导的工作量,又由于标准不确定,导致整体工作效率大幅降低。 流程导向侧重的是目标和时间,即以顾客、市场需求为导向,将公司的行为视为一个总流程上的流程集合,对这个集合进行管理和控制,强调全过程的协调及目标化。每一件工作都是流程的一部分、一个节点,它的完成必须满足整个流程的时间要求,时间是整个流程中最重要的标准之一。 在西方公司执行的流程管理很大一部分还依赖了先进的公司资源管理软件,与公司外部上、下游相关的计划执行软件、客户关系管理软件等等,这些软件在中国公司的应用和实施已经得到了很大关注,但仍然需要漫长的过程。中国先锋公司的深谋远虑即在于合理的平衡这之间的利弊,合理应用于自己的公司。这包括:决定主要流程和支持流程,避免流程太细;以主要流程规范公司的组织架构,建立公司整体流程绩效的管理标准;处于主要流程的各部门,保持职能导向的管理方式,以控制流程再造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风险;对支持部门进行整合,以降低支持部门的总体管理成本。 总之,中国公司的管理者不应被迎面打来的管理学的“洋务运动思潮”冲昏头脑,而是应该审时度势地在自己的公司环境中演绎符合公司成长规律的“太极博弈”。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