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战略管理 >> 经营伦理 >> 正文 |
|
|||||
自然界的管理启示 | |||||
作者:佚名 人气:275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其实,现实世界中的万事万物都是有其生存、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而且,万事万物的存在并非彼此孤立,而是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的。自然界如此,经济社会如此,企业管理也是如此,我们可以从一种事物的发展变化,推断出另一些事物的变化规律,并得到有意的启示和借鉴。 再来看第二个故事:二十世纪初期的时候,英国乡村有一套牛奶配送系统,每天早上将没有盖子的牛奶瓶,送达顾客的门口。但是,没有盖子的牛奶瓶也为其他的小动物提供了觅食的便利性。其中,山雀鸟与红知更鸟就得以不费力气享用那些漂浮在奶瓶上的乳脂。经过科学研究发现,这套系统引起了某些动物进化上的创新效应,鸟类找到更有营养的食物,同时消化系统也进行某种学习的调适,应付特殊的养分变化。 后来,厂商应顾客的要求,在牛奶瓶上加装了铝制封盖,这个食物通路就此关闭,一切似乎已经结束。但是到了五十年代初期,研究人员发现,几乎所有的山雀鸟都学会了用坚硬的喙刺穿铝制封盖的方法,重新开启了这条食物通路的大门。而红知更鸟却只有少数学会,也没有扩散到其他的红知更鸟,在瓶盖封装之后,曾经一度引起红知更鸟数量的下降。这种现象证实了山雀鸟历经组织学习的过程,籍由个体创新的技能,能够透过社会传导的力量,传递给群体成员,以增益族群对环境的适应力。因此虽同属鸣禽类,进化程度却比红知更鸟,更能适应环境的变动。 根据研究,其实山雀鸟在年幼时期,就开始习惯群体行动,喜欢以数量约八到十只的编队方式,以一个不变的队形在乡间成群飞行。而红知更鸟是排他性较强的鸟类,雄鸟势力范围內是不允许其他雄鸟侵入,遭遇威胁之际,才会发出警告叫声,彼此没有太多交流,基本上将其他群体当成敌对方来看待。因此,习惯集体行动的山雀鸟彼此学习互助,较彼此采取敌视态度的红知更鸟,更加拥有加速学习的效应,使自己拥有更多生存空间与进化的机会。 就像生物进化一样,企业管理的发展同样符合“世代间的学习”(Intergenerational Learning)理论,组织的行为才是企业进化的主要驱动力。“世代间学习”有三种特性,是促使企业组织加速进化的关键因素: 第一、创新(Innovation):有能力根据环境的变化,并充分利用环境以及现有的资源,改善原有的经营行为,或者创造出新的经营模式与利润增长点; 第二、社会传导(Social Propagation):习惯于团队活动,善于在团队内进行沟通传播和知识分享,将个体创新技能传送至群体,直至发展出具备更强竞争力和发展能力的整体技能; 第三、流动性(Mobility):具备象生物界“迁徙能力”一样的变革能力,一旦失去现有的“奶酪”,马上有意识有能力四处“游走”,寻找新的“奶酪”或制造“奶酪”的方法——也就是新的、更具挑战性同时利润可能更为丰厚的事业领域。 企业生命决定于创新能力、知识管理与分享能力以及对变革的适应能力,为此,一方面,企业应该透过个体与群体间的成功沟通,进行学习型组织的加速进化;另一方面,企业应该认识到,人类毕竟不像红知更鸟具有天生敌对的宿命,而是完全可以象瑞士教育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研究的那样来学习。学习有两种形态:“吸收”(Assimilation)与“调适”(Accommodation),前者是学习者在基本能力上,经过学习并吸收后,再加以运用;后者则是经过信仰、思想、态度等內心结构的改变,是不同于动物的深度学习,足以适应变动的环境。企业进行调适学习,才能达成新的觉悟与共识,继而进行深度分享,然后对环境变迁进行评估,直到做出正确的决策行动——改善抑或是变革,这才是企业生命进化的活力泉源。 来源:中华管理论坛 陈骥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