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战略管理 >> 管理趋势 >> 正文
大众与米塔尔谁更明智           ★★★ 【字体:
大众与米塔尔谁更明智

作者:宋时飞     人气:404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大众汽车与米塔尔钢铁在各自的业内都响当当。在2005年按营业额排序的世界最大500家企业中,德国大众汽车排名第15位,荷兰的米塔尔钢铁则位列253。如果仅仅由此分析,二者高下立判。但市场经济往往不以“大小”论英雄,而以把握机会的能力定高低。这不,在蓬勃发展的中国市场大舞台上,两家跨国巨头都努力展现着自己的身手。
   德国大众作为第一家来华投资办厂的汽车巨头,与我国的合作已经有20多年。从上汽车间里开出的第一辆桑塔纳,到今天南北两个大众以十几款车型力拼各个细分市场,德国大众在中国划出了一条成功的长线投资曲线。然而,“大象转身并不容易”,德国大众虽然以其严谨的态度和可靠的产品,在中国赢得了无数的拥趸和可观的市场占有率,但这不代表大众永远能作市场的长青树。今天,德国大众在华市场份额下降,潜在客户流失,业内对手们的挑战确是不善。
   与德国大众的“尴尬”不同,初来乍到的钢铁巨人米塔尔刚刚完成了一个“第一”——外国企业第一次收购中国国有上市钢铁公司的股份。前几天,米塔尔钢铁公司刚刚与湖南华菱钢铁集团共同宣布,米塔尔钢铁正式收到华菱管线36.67%股份的股权认证书并完成股权交割手续,它使米塔尔在世界上增长最快的钢铁市场上获得了第一个生产平台。
   大众和米塔尔在中国所处的这“两个当口”,当然有跨国公司根据不同市场进行战略调整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两个不可忽略的背景:一是中国市场经济不断走向成熟和完善,二是在中国市场这个巨大的舞台上,全球化的浪潮正演绎着“世界的选择”。
   世界经济发展历程表明,任何一个国家的汽车市场都不可能由一家公司独占,“一花独开不是春”,成熟发达的经济体,必然是一个充分竞争的经济体,一家公司指望一两款产品包打天下,在逐渐成熟的中国汽车市场中已经很不现实。充分的竞争,会使市场中的每个企业都充分考虑消费者需求,不断推出更有竞争力的新产品。再来看钢铁,我国的钢铁市场近两年发展虽然快,但国内钢铁企业在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等方面,做得还很不够。可以说,米塔尔是瞄准了时机,找到了自身发展与中国钢铁业发展的契合点。
   然而,面对中国这样一个日新月异、潜力巨大的市场,没有哪一家公司会轻言放弃。事实也在证明这样的结论。面对“车型更新太慢、成本居高不下”等诟病,德国大众中国 新总裁开出了“药方”,一手抓新车型引进,未来3年内引进十几款新车;一手抓成本控制,不断与中国合资伙伴推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同理,也没有哪一家企业敢轻言简单,比如米塔尔,除了要面对钢铁业务范围之内的产品调整外,也要面临跨国并购中的管理协调和企业文化整合的考验,初来者的脚步并不轻松。
   今天中国的对外开放,已经步入了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的全新阶段。认识了这一特点,跨国公司和国内企业才会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谁顺应了这一特点,谁就能在竞争中争得主动。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