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战略管理 >> 管理趋势 >> 正文
GE中国的战略与梦想           ★★★ 【字体:
GE中国的战略与梦想

作者:老秋     人气:289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访通用电气(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孙礼达

    采访断想之一 

    关于企业发展应该多元化还是一元化的争论说起来有点滑稽,无论在理论界还是企行业观察,争论双方都是各执一词,但总起来看基本上是属于闭着眼睛自说自话。多元论者好象压根就不知道有诸如沃尔玛、可口可乐这类长盛不衰的一元化发展典型,而一元论者又仿佛对GE这样的业务范围从天上到地下几乎无所不包的企业巨无霸视而不见。大部分财经媒体的马后炮可说毫无准头,更多的是瞎子摸象。争论还在继续,但“盲目多元化”、“相关多元化”等含混概念依然没有得到进一步澄清。实际上,一元还是多元取决于你的经营理念、发展战略、组织结构和资源调控能力。一元和多元本质上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区别只在运用之间。如果相关条件具备,则古训“商者无域”当然成立。

    采访断想之二

    很多中国的企业正在努力学习GE,但我们千万不要忘了企业所处的不同制度背景、不同的文化氛围、不同的法律环境和不同的社会分工体系。经过千锤百炼的原则具有普适性,运用起来则会千差万别,关键是要真正弄清相关的局限条件、相关的成本(尤其是那些非货币成本或者叫间接成本)和收益,否则你会一败涂地。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虽然公司的地域色彩在逐渐淡化,公司的内部边界也在日益模糊,但创新却永远是企业竞争取胜的利器。

    采访断想之三

    中国的企业管理基本上处于“引进”阶段,还谈不上什么创新,而没有管理的创新,“走向世界”的夙愿恐怕难以实现。你可以到世界各国设立分公司,可以参股或控股某些国外的公司,你甚至可以拼凑出一些所谓的“航母”,但这与真正的走向世界相差还有十万八千里。

    采访断想之四

    在采访一些跨国企业领导人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他们的企业领导人大都很有思想或者对思想观察敏锐,他们喜欢交流思想甚于炫示业绩,他们都喜好哲学(当然不是那种经院哲学),他们关注财务指标然而他们更关注战略,更重要的是,他们普遍具有一种开放的思维架构。


尊重生命  

    《总裁》:我曾经把GE的成功经验归结为一点:坚守“诚信”并辅之以一整套的行动体系,这与你们的中文网站新近推出的“GE两大法宝(价值观和营运系统)”如出一辙。

    孙礼达(以下简称“孙”):是的。

    《总裁》:我认为GE的两大法宝是建立在“尊重生命”这样一个基础上的。您同意吗? 

    孙:完全同意

 

用文化驾驭管理 

    《总裁》:我觉得很多人在谈到GE的“无边界管理”时并没有捅破最后一层纸,我认为它的核心是一种开放的制度安排或者说制度架构。问题是,一个企业无论怎样实行无边界管理,还是会有一个临界点的把握,这是非常困难的。你们是如何把握的?您认为企业管理的边界在哪里?

    孙:我理解管理就是一个管理与领导的区别问题,GE有一个非常好的管理系统,有很好的财务控制,市场营销系统和审计系统,包括对我们的股东不断公布财务信息。但是有些业务它无法在长期的范围内增长,就是因为它们管理得太细,尽管我们认为要把一个业务发展的话,你应该了解关于这个业务的所有细节,但如果太细的话,等于限制了它的增长。GE有一个好的管理系统,就是因为GE有一个好的文化核心,比如GE的无边界、六个西格玛以及我们的全球化等等,我们的管理系统使它能够充满一个领导者的气息。我虽然是一个管理者,一个经理,但更重要的是要领导和鼓励我们中国的8400名员工来为他们的目标而努力,所以作为一个管理者和一个好的领导者,他所需要的素质是不一样的。作为一个好的领导者,他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能够影响别人,使大家能够激动起来,使大家能够为自己的前途而感到激动,使大家能够为他们所从事的不同业务起到不同的作用而感到激动,使大家能够自觉的来为公司的目标奋斗,这是一个领导者的素质。

    所有的领导都有共同的一点,他们对自己的业务和组织充满了热情和激情,他们对自己的组织具有热情,他们对业务的增长、培养一个好的人才充满了热情和激情,这一点在伊梅尔特先生及其团队都能得到很好的体现。另外一点就是,他们都知道自己无法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好,所以他们必须要保留世界上一些最出色的人才在他们身边,为他们工作,为同样一个目标而努力,他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团队,这也是我在中国正在做的一件事情,在中国建立一个最好的团队,来实现我们的目标。
 

伊梅尔特时代的兴奋点 

    《总裁》:现在GE中国的盈利情况怎么样?在GE的全球盈利中占一个多大的比例?

    孙:坦率地说,现在我们GE中国的业务开展非常非常的小,大概是1%到2%左右吧,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很多业务不在中国。比如说金融服务业,金融服务业在GE全球中占了40%,但是因为中国方面的一些限制,现在我们这个业务还不能在中国开展。我们期待中国在加入WTO之后,市场会更加开放,会有更好的透明度以及更好的法律环境。随着中国继续的改革开放,我相信在中国业务增长的机会是非常非常大的。我希望当我离开GE的时候,我们GE中国在全球中要有更大的比重。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要赢利,因为我们是以赢利为目的的。

    《总裁》:现在中国入世已经过去了半年的时间,在投资方向上,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可能的变化,在过去的半年时间,或者是我们可预测的范围之内。

    孙:WTO确实给中国带来了很多变化,首先是关税上面的变化,以及法律系统正在不断的改革。还有一个,谈到我们GE金融的发展,现在不良贷款正在得到改善,另外一些资产管理公司也正在清理一些坏帐,同时国企的改革也正在进行,国企将更加具有竞争力。我希望我们能够帮助一些国企提高竞争力。我认为WTO是一个非常强大的步骤,对于中国来说,它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平台,使他能够不断的改善和提高自己,不仅是在为中国制造机会,同时也给世界创造机会,因为中国是在全球竞争的。现在我们认为这个变化是非常积极的,当然我们认为WTO的一些具体措施的实施需要有一个过程,也有一些困难,一方面是政府讨论怎么样来落实WTO的措施,怎么样能够来给我们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


    《总裁》:我注意到,GE的韦尔奇时代和现在的伊梅尔特时代对于中国市场的态度有明显的不同,GE好像从来没有在中国内地建立合资公司。我记得韦尔奇曾说过,我们要做就要从头到尾自己做。但是我发现GE的伊梅尔特时代比韦尔奇时代对中国要兴奋得多,这里面是不是显示了两种观念和两种的区别?

    孙:确实我们现在比过去对中国市场感到激动人心,尽管韦尔奇先生也非常热爱中国,但是因为他所处的时代,他是1981年接手GE的,当时中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然后81年到90年代,在中国开展业务比较困难,独资有困难,在合资企业上也有困难。但是过去的这些年,我们认为中国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我本人在GE做中国区总裁的时候,我在上海建了一个非常成功的独资企业,伊梅尔特跟我的一个观点就是说,我们分析中国10年或20年的发展,我们分析这样一个趋势。比如说,中国在基础设施上会有很大的发展,中国的医疗器械市场将来会是全球最热的市场之一,中国的飞机,也就是航空运输会有很大的发展,同时,中国的消费也会有很大的发展。我们看到中国的发展趋势,那我们再从GE目前的业务来说,我们可以发现,GE所能为中国提供的设施也好,产品也好,跟中国的增长轨迹是一致的,所以我们有非常好的竞争机会,我们有动力系统,有飞机发动机,有医序器械,整个跟中国这20年的发展是一致的,所以我们感到对中国市场更加充满热情,更加有信心。


“我们是一个个小公司” 

    《总裁》:我知道韦尔奇先生对中国市场的一些看法,就是中国的法律环境、政策环境可能还不太适合大规模的投资,而且他这个想法似乎坚持了很多年,直到退休以前。从某种程度上讲,他坚持不在中国大陆搞合资公司,事实上我们也很少看到合资公司成功的例子,这是韦尔奇先生高明的地方。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芬兰的诺基亚手机在中国发展,有一段时间曾坐到了世界第一的位置,从这一点来看,韦尔奇先生又好像是错了。我想,GE在韦尔奇先生的手中已经发展到一个顶峰了,伊梅尔特想要往前走,中国市场是不是一个最大的创新点?

    孙:过去,别的公司没有我们GE在中国这样的业务干扰,失去了很多机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将来我们在中国肯定会更大。至于你说韦尔奇是不是把GE带到一个顶峰,实际上在过去22年,每年都跟韦尔奇说,你做得太好了,在最困难的时候,你能继续增长1个亿,你太棒了,当我们的盈利达到500亿美元的时候。现在我们是到了1260亿美元,然后有人说,这个公司太大了,不可能再继续增长了,但实际上GE每年都在增长。未来,我们GE会增长得更快,因为世界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不断的提供机会,我们的产品会不断地满足全球各地的客户的需求。为什么我们会增长,因为我们看东西的角度,我们不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已经有1250亿美元盈利的大公司,我们是把自己看成一个一个小的公司


    以我们的医疗系统来看,在全球有780亿美元的业务,但是它分成大概7个10亿美元的业务。比如超声波业务,它再分成七八个业务,我们的超声波业务在中国就是很大的一块。很多可能只有几千万美元的业务,但是我们想,如果每个人把5000 万美元这样的小业务,就是大业务分成的小业务,每个都增长20%的话,就是不得了的增长。我们从来不去想我们在1250亿美元的基础上去增长20%,我们总是在想,我们在2千万美元、5千万美元这样一个小的业务上,怎样让它增长10%、20%,加起来的话,我们就会增长得很快。
 

新的实践:一种转变  

    《总裁》:GE在管理方面已经握有许多法宝,如六个西格玛、无边界管理等等,但是我们知道,尤其是9·11以后,世界经济已经处在一个下行通道,即便经济环境变化不大,作为一个新的领导者,伊梅尔特和您本人,也将面临一个管理创新的问题。请问,GE新的领导人将怎样在保持原有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创新?

    另外,正是因为GE中国在全球份额中占的份量比较小,但是增长潜力非常大,所以就业务增长和管理创新的角度来看,会不会是伊梅尔特先生和孙先生一个很好的创新实验场?

    孙:我们会继续改善我们的管理系统,我们的三年规划、我们的一年规划、我们的人才选拔、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都是在不断的成熟,我认为我们一些核心的东西不会改变。我不愿意说中国将是我们的实验场,但是我可以肯定,我们将在中国尝试一些想法和一些做法。比如我们将很快在上海建立我们的全球第三个研发中心,会有很多中国人加入到我们的研发中心来,这样,我们就可以运用中国人独特的知识和智慧,来扩充我们GE的整个运营理念和管理理念。我们在中国有三个部分,一个是生产,主要集中在北方。第二个是采购,采购也是为本地市场全球市场服务。第三个是我们的研发能力以及培养人才这方面的能力。所以我不想说中国是我们的实验场,但是呢,在中国我们会尝试一些新的想法,因为中国是GE21世纪最重要的市场之一。现在,GE的每个部门都在重新审视它们的中国战略,来确定它们在未来10年、20年,如何在中国更好的发展。在这个发展过程当中,我相信,会不断的有新的想法和新的实践产生。


2008奥运:双赢的战略 

    《总裁》: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我想对于GE来讲,无论是开展业务还是公关形象,都会是一个极好的表现机会,GE会有一些什么样的具体做法?

    孙: 2008年的奥运会确实给我们提供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机会,就在上个月,我们的奥林匹克协调总监会见了北京市组委会的秘书长,去年伊梅尔特先生来的时候,也会见了北京市市长,谈到了奥林匹克项目,谈到了北京和青岛两地的奥林匹克场馆项目,大约是7个场馆,整个奥运会的建设需要很多东西,场馆、住房、机场、轻轨等等,所有这些项目,GE都有相应的部门能够对这些建设和发展提供配套服务。

   比如说照明,我们可以做一个场馆的照明,我们这个动力系统可以提供发电,我们的运输系统可以为轻轨建设出一份力,然后,我们的塑料可以对整个场馆的窗户及一些建筑材料起到一些作用,医疗服务可以为运动员提供一些手提的医疗设备。总之,我们感到奥运会给我们提供的发展机会是一种互相的,我们希望帮助中国发展,我们也非常高兴中国也需要GE的参与和GE的技术,我们认为这是一种相互的需求,共同的发展,双赢的战略



多元化的关键 

    《总裁》:GE是一个多元化的公司,也非常的成功,最典型的就是它是一家金融控股型公司,下面有很多的事业部,现在中国有很多的企业在学习GE的模式,包括中国的海尔、刘永好的新希望集团等,还有一些二三十亿规模的企业,他们在涉入很多产业的时候,都模仿GE的控股公司的结构。现在我想问孙先生,中国企业在模仿学习GE的时候,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你本人在管理的时候遇到的问题那些是特别值得中国企业关心和思考的?

    孙:GE在多元化方面做得非常好,我们能取得这么好的增长,也取决于我们的多元化业务,因为我们有长周期业务和短周期业务,根据增长周期的变化,有些业务很好,有些不好,这样我们有一个很好的平衡,能够保证我们每年都有一个增长,不好的业务部门用好的业务部门来及时补充,所以我们非常喜欢我们这个系统。GE形成的多元化系统是经过了100多年的锤炼,过去20年来我们又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系统,形成了目前的这样一套系统,就是说经过我们的收购、改变,形成了今天这个样子,我们认为现在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系统。保证这样一个系统能够运转,是因为我们有很好的价值观,有一个非常强的领导层,有一个非常好的战略思想,有一个很好的运营系统。

    其他公司要做这样一个事情,他们可能有很好的想法,但是我认为,它首先必须要确定它的核心业务,然后是其他的业务进行补充。比如说做飞机发动机,你如果做冰箱的话,最好就不要考虑做发动机,应该有一些多元化的业务进行补充,也就是说要有互补性。对一个公司来说,最大的风险可能就是在它的多元化当中。也许它现在是一个非常好的公司,但在多元化过程当中,如果它没有很好的思考,没有一套系统,没有一个好的领导层,没有一个好的运营系统,它的管理系统可能无法控制这个多元化的进程,最后导致它的核心业务也出现危机。所以,多元化要有一个非常好的计划,有一个非常好的程序,有非常好的要素,同时企业多元化要有耐心。


后记: 

    由于孙礼达先生要赶往上海的航班,原定一个小时的采访时间还是没能如愿延长,有些问题来不及继续深入和展开,孙先生在“非常欣赏你们的问题”的结束语中似也流露出与我们一样的言犹未尽之意。但是在采访中我们还是隐隐感到,GE大概已经排定了全面进入中国大陆的时间表。届时我们将能更近距离的观察这只头号企业巨无霸的真实面貌。我们对外部世界的了解实在还很肤浅,正如外部世界对我们的了解其实也很肤浅一样。然而我们坚信,在势不可挡的全球化面前,经过充分的交流、碰撞与融合,彼此都会找到自己新的发展路径,实现各自的光荣与梦想,因为这是一个共赢的时代,从长期来看,不可能有一个单独的胜者。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