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战略管理 >> 管理趋势 >> 正文 |
|
|||||
潜规则管理:中小企业家是需要察言观色的 | |||||
作者:张韬 人气:294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在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革命时期,曾经有这样的一个现象:在工业化的发韧初期,在蓝天白云下有两种鸟因为其特色的迥异而一直吸引着鸟类学家们关注的目光。一种是黑色的,一种是白色的;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烟筒在各个乡村小镇以及城市中树立起来,黑烟滚滚的二三十年之间,鸟类学家们惊讶地发现,曾经在数量与族群上几乎平衡的两种鸟却出现了异乎寻常的变化,蓝天是变黑了,而那种黑色的鸟也变多了,相反的是,白色的鸟却几乎难觅踪迹。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与西方环保意识的复苏,今天的西方经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也开始把那些冒黑烟的烟筒转移到亚洲、非洲等国家,本土在越来越快的迈向服务经济的同时,蓝天白云也在越来越快的在西方复苏,这个时候,鸟类研究者们又发现,黑色的鸟又开始了数量的减少,而白色的鸟在久违了之后又飞翔在城市与乡村之间。
话题就从这个清洁工的问题展开,为什么存在这个问题?曾伟解释,事实上,在企业里边一般是存在着两个规则的,一个是对外的,一个是对内的。就中小企业而言,更对的潜规则时体现在对内的管理上,毕竟,在中小企业阶段,对外的操作还没有那么大的压力。因此,在企业的内部运作流程、管理流程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企业的管理框架不是依靠层级管理,而更多是表现在忠诚度管理上。谁对老板忠诚,谁就有可能在老板的办公室里边纵谈企业的人事变革。所以,也就出现了一个新到公司一两年的财务总监却被一个在公司扫了10年地的清洁工“扫地出门”的新鲜事:忠诚度确定你在老板心目中的位置,而这个位置往往与你在组织架构上的位置无关。 当然,在中小企业里边的潜规则不像是“黑化”那样能够用自然界的变化所能显示,但是,在业界一些不成文的规则却往往更大的影响着企业的管理。曾伟提到了这样的一个普遍现象,在很多企业里边,甚至是做管理的公司里边,在交换名片的时候你会发现,一些人递给你的名片上只有一个他自己的名字与联系方式,职务却付之阙如。有经验的人如果发现什么职务都不写的人往往对他能表现出更大的慎重。因为正是这些人可能在企业里边什么都可以管,他在工厂的时候它可以是厂长,在仓库时的时候又是保管员,在人事变动会议上他是人力资源总监,在企业决策会上他要比总经理更有决策权……他什么职务都没有,但他可以横跨每一个层级。这就是潜规则之一。 就这些在企业规章制度上无法找到的规则,在管理书籍上看不到的解决方法来说,也许在企业的发展初期,或者是短期之内是由一些特殊的作用的,但是,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却具有无可非议的阻碍作用。曾伟认为,在潜规则面前,专家与企业家的评判标准是不一样的,专家会按照“对”的要求向企业家提出建议,但是,企业家却是按照“是否有利润”的原则来选择,而不是长远的“对错”,既然,两者之间不可能在每一次都能够吻合,所以,也就留下了中间的潜规则的空间。
曾伟认为,之所以存在与“显规则”相对应的“潜规则”,根本的问题就在于,这些中小企业来办有很多就是靠蔑视规则起家的,他们就是那一群在天空开始变黑之前的“黑、白鸟”,适应天空变黑的就迅速的繁殖起来,相反的,就是要么消失掉,要么就能等待天空变蓝之后再出现。这些蔑视规则的企业家们最不愿意接受的就是规则对他们的约束,他们认为自己之所以能有今天就是因为自己能够灵活应变,这一点是与今天的国外创业者是不同的。毕竟,经过了工业革命的近百年洗礼后,今天的国外创业者已经接受了工业化的大分工以及由此延出来的管理规章制度,而中国的企业家们却仅仅有二十多年的工业历史。事实上,研究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史,在工业化的发展初期,每一个企业家的草创时期都无可非议的带有反规则的意识。这也可以从另外的一个侧面解释原始积累的问题。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是存在着角色的变化的,在草创时期,他是一个猴子,在企业做大了后他又是一个老虎。在草创时期的企业内部,企业家是一个老虎,在市场上他又是一个猴子。这种角色的不断换位也就不可避免的带出了企业的一套自相适应的“潜规则”。曾伟对记者的这种思考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事实也的确如此,中小企业家是察言观色的。作君子才有规则,而中小企业却是往往没有话语权的,所以他们必须不停地在变以适应外边的风向,因此,他们的朝令夕改也就成为必然。对中小企业家来说,他们在这个阶段依靠的不是资金也不是纯粹的技术,而是依靠其人格的魅力、相互的情感,从而让员工产生作小弟的感觉,而不是给别人打工,这是一个阶段的必然。
第一,导致企业人才战略管理的混乱。随着企业的做大做强,企业必须在人才上实行引入战略,但是,新来的职业经理人在进入后却又时时处处的处在这种“企业老人”的“监督”之下,于是,清洁工赶跑财务总监的事情也具屡屡发生。 第二,导致企业组织智商降低。在潜规则浓厚的企业里边,容易产生一种揣摩老板的心理,老板喜好的,大家就去做,老板不懂的,或者是老板考虑不到的就不去想,企业里边整体的是一种做人的思维,而不是做事的思维。因此,专业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往往比较低。最后的结果就是:数百人的一个企业只有老板的一个脑袋在转,有新的意见的因为怕得不到老板的赞成而导致被打击,也就产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思想;因此,事事不敢发挥,因为一发挥就对的情况毕竟不是全部,而一旦有一次错了那就全错了。所以不敢思考的结果就是:老板天天还喊着太累,是身心疲累,员工也天天喊累,是思想难以发挥的心灵之累。一个没有智慧的、没有组织智商的企业就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一只狼带着一群羊的结果可想而知,它们怎么可能走下去。
第三,容易拉帮结派。在潜规则存在的公司里边,被信任的员工往往在这个基础上开始拉拢可以信任的自己人,在开始的时候,这种行为对企业的发展是有利的,但时间一长,往往就存在一个工厂全部被一个人把持,主管就可能与老板叫板。在一些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老板就诉苦说,这个工厂我都不想要了,因为我说了不算。这种企业的防范成本的增高无形中将制约企业的做大与管理的规范。 第四,导致企业管理者无法有效地对企业行为能力作出预测。企业各个部门因为分人把持,帮派林立的结果就是相互之间难以进行有效的能力沟通。所以一些企业存在着:订单不成问题,但能否完成的时间却难以计算。争取订单的部门在向工厂下订单的时候担心无法完成就把时间说的紧一些,而工厂担心销售部门有意为难,也故意地在能力范围内多虚报一些时间以便于从容……,相互衔接的部门成了相互博弈的对手,到了老板的头脑里边就成了:订单太多,生产能力不足,所以要投资扩大生产,从而造成盲目的投资。 扩大产能是为了营销,只要为了营销老板都是愿意投资的;但事实上,相当多的利润却浪费在了管理上。这个利润比例大约占10-15%,但遗憾的是,大部分中小企业老板都不愿把钱投在管理的梳理上。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