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战略管理 >> 管理趋势 >> 正文 |
|
|||||
有志不在“坎”高,关键在跨“坎” | |||||
作者:李德光 人气:264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企业在发展的历程中都会经历一个个生死悠关的“坎”,处理得好,企业就能抓住发展的机会,将困难转化为动力,获得较大的发展,使企业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处理不好,企业就会由此走向没落,甚至倒闭破产。三株集团曾是国内保健品行业一个响当当的品牌,年销售收入做到了过100亿元,就因为一次危机公关事件未能处理好,走向了没落;沈阳飞龙集团也是在做大做强时迷失了方向,由专业化经营盲目扩充到多元化,进入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和行业,而管理这道“坎”过不了,从而走向了破产;象春都集团、猴王集团这些国内曾甚极一时的企业就因为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某道“坎”过不了,而从此被社会所遗忘。 纵观长丰集团的发展史,由一个年销售收入不足八百万元的小修理厂,经过不到二十年的奋斗,成为今天的年产值过60亿元,销售收入近50亿元,利税12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其发展历程中也经历了一道又一道的致命的“坎”,但长丰是借“坎”造势,每一次跨 “坎”后都迎来了新一轮发展的高潮。 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内和平环境的形成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确立,军工企业面临军转民的社会经济大环境,不得不从依靠吃部队供需计划任务饭,转而向市场找饭吃,当时很多军工企业依赖观念一下子改变不了,这道“坎”就过不了,无法找到合适的产品和市场,从此走向没落甚至是关门破产。长丰集团当时亦面临艰难抉择,企业何去何从,是继续靠零星的军工任务维持生计,还是另选产品?如何利用军工企业的优势来发展民品?选择什么样的产品是企业的出路?这对刚刚上任的厂长李建新无疑是一道难迈的“坎”。当时只有30出头的李建新同志以企业家战略的眼光,果断决策进军发展前景十分看好的汽车产品。这个决定在那个年代和企业当时的那个状况,可以就是有点异想天开了。大家都知道汽车产业是一个知识、技术、人才、资金密集型的行业,而当时的长丰只有几间破旧的低矮的小厂房,资金、技术、人才没有哪一样占据着优势,发展汽车产品不是自寻死路吗?当时这个大胆决定一出,立即遭到了公司员工特别是工厂的一些老同志的反对。担心也不是多余的。但为了寻找一条切实可行的军转民之路,为了给企业打造一个美好的未来,李厂长召开了系列的会议,进行了一个一个的说服工作,最终赢得了全体员工的支持。为了避免与强势竞争对手硬碰硬,经过周密分析和市场调研,细分中国汽车产品市场,采取了“以专制胜”的战略,重点开发越野车产品。就这样长丰跨过了产品转型这道“坎”。 90年代,在老的猎豹汽车风靡一时,逐渐走向衰老的时候,开发新的产品,成了长丰发展的又一道“坎”。寻找与外商合作的机遇,引进资金,引进技术,1995年,在原生产汽车的基础上,引进了“三菱”技术,与其成功签订了《技术资料设备供应合同》、《技术转让合同基本条款》等8个协议和《技术转让及生产许可证合同》,引进其PAJERO轻型越野汽车的专利和技术,开发了CLY6421D车。在别人还在盲目地走私汽车,拼装汽车,非法赚钱的时候,长丰却在筹集资金,对老的汽车生产线进行改造,形成了三万台的汽车生产能力。同时消化技术,开发自己的产品。在企业效益不断增长,长丰跨跃式发展时,高层领导没有被眼前的利益冲昏头脑,而是狠抓质量,更好的报效社会和消费者。为了跨过质量这道“坎”,在全公司开展“创精品工程”活动。对所有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进行了调研、剖析,指定专人负责,限时攻关,力争流入市场的每件产品均是精品。市场占有率不断增加,消费者越 来越看好猎豹汽车。
加入WTO以后,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逐渐放开,国际大汽车集团纷纷进军中国,而国内象一汽、二汽、上汽等汽车企业依靠国外先进的技术和政府、银行的大力支持快速得到了发展,国内汽车市场竞争相当激烈。猎豹汽车何去何从?企业再一次面临着一道必须跨过去的“坎”。这时李建新等公司领导又果断决策,对老的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成功地在1996年进行了企业改制,剥离企业优质资产,成立股份制企业,全新的企业,全新的管理办法,充分地用好用全国家的优惠政策,发展壮大自己。成功地向市场推出了近二十款新车型,并率先在国内越野车行业达到欧II号排放标准。近年来,企业不断提升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占据中国越野车市场霸主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企业解决了资金、技术、产品这些难题后,以李董为首的长丰决策层又高瞻远瞩地意识到了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长丰集团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培养了一批人才。但企业要想获得持续的发展,必须依靠人才,跨过人才不足这道“坎”。为了解决人才不足问题,长丰在企业改制完成后,马上提出了实施人才战略工程。每年年初派人到全国各高校挑选一批优秀的大学毕业生进入公司进行自我培养;通过优惠的条件吸引一大批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工程技术和管理、营销中高级人才加盟公司;加强与国内外著名高校的合作:投资3000万元与湖南大学共同兴办湖南大学长丰汽车工程学院,按计划对公司现有技术和管理人员进行轮番脱产培训,同时湖南大学将为公司每年输送汽车制造设计专业人才;与湖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及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合作每年为公司培养十至十五名国际工商管理硕士MBA;每年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对在职员工进行科学管理和技术技能的培训等等。在长丰,公司决策层大胆启用年轻人,公司的很多新项目负责人和中高层管理人员均为年轻人。李董事长有一句话就是:要给年轻人犯错误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成长,在失败中成熟。对于技术创新和管理变革及市场营销取得重大经济效益的人员,公司是给予大力奖励,最高奖励金额可达40万元。在薪酬上实施四个倾斜政策:向工程技术人员倾斜、向重要管理岗位倾斜、向营销人员倾斜、向重要生产操作岗位倾斜;同时给予工程技术人员和中高层管理人员以股票期权。通过各方面的激励措施和先进的管理机制,使人才能自主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在为公司创造效益的同时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从而真正达到企业和员工双赢的目的。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会遇到千千万万个“坎”,而每个“坎”既是对企业班子的考验,也是对发展战略的一个挑战。长丰能以如此惊人的速度快速发展,正是因为它很好的抓住了企业发展中的每个机遇,认真的分析了每个“坎”的要害、风险和发展的机遇,才能使企业做大做强,打造百年老店。 长丰在以李建新董事长的领导下,正在策划着产权制度改革,构建高效组织,实现市场、人才国际化等一系列的战略部署。我们相信,只要企业解决了这些问题,迈过了这些“坎”,长丰又将迎来新一轮发展高潮。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