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战略管理 >> 组织发展 >> 正文
小心“鲇鱼”被“沙丁鱼”同化           ★★★ 【字体:
小心“鲇鱼”被“沙丁鱼”同化

作者:王吉鹏     人气:295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鲇鱼效应”常常被引用和比喻为一种有代价有牺牲但是对大局无害并且能够置于管理层控制之下的市场竞争机制。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鲇鱼效应”的由来——远洋捕捞船队捕到的沙丁鱼由于缺氧,经常在长途运输中死得七七八八,只有一条船例外。经过研究观察,人们终于发现了这条船的秘密:这条船的老板在每个水槽中放进一条凶恶的鲇鱼,原本懒洋洋的沙丁鱼一见,都游动起来逃避鲇鱼的利齿,于是,整个水槽的鱼都被激活了,靠岸时鱼的成活率大大提高——这就是人们耳熟能详的“鲇鱼效应”。
  最近看到有人把“鲇鱼效应”引入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企业要善于引进人才,通过这个或者这些人才给其他员工施压,以至于带动整个团队焕发生机和活力。
  立论者还特别强调了一些利用“鲇鱼效应”服务企业时的注意事项,比如要防止“鲇鱼”斗“鲇鱼”现象的发生。一般来说,一个企业或一个部门的管理人员,最好不要都配置精明强干的人。道理很简单,“一山不容二虎”,假如把多个优秀人才集中在一起做事,每个人都有坚定的主张,结果谁也说服不了谁。
  其次,还要防止“鲇鱼”到了“沙丁鱼”跑了的现象发生。企业引进“鲇鱼”之前一定要看清楚本企业内有没有有作为的“沙丁鱼”可以提升为“鲇鱼”。如果盲目引进,就可能使一些有抱负的“沙丁鱼”由于看不到希望而另谋高就。这等于把一批批经过本企业专业训练的员工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竞争对手那里。
  作为补充,我加上了第三点:防止“鲇鱼”被“沙丁鱼”同化。在自然界里我们永远不会看到“鲇鱼”被“沙丁鱼”同化,但是在企业在员工当中就不一定了。“鲇鱼”也是人,当阻力太大的时候,当他工作难度和强度太大而感到身心疲惫的时候,当他受到“沙丁鱼”的集体围剿的时候,他是很容易停下来并融入到“沙丁鱼”的队伍里去的。
  从此,“沙丁鱼”们倒是相安无事了,却是相安无事地一起走向死亡。
  我总觉得把精干、有才华的员工比做“鲇鱼”有些不对板——“鲇鱼”和“沙丁鱼”毕竟是生死对立的两方,用“鲇鱼”对付“沙丁鱼”来比喻员工之间的竞争,好象夹杂着管理层有意挑动群众斗群众从而达到某种内部平衡的意思。在管理实践中,这种利用“鲇鱼”和“沙丁鱼”之间的对立达成企业内部关系的制衡也确实存在,但不是我们大多数企业以及管理者所提倡和认可的:利用“鲇鱼”的过程中发生“鲇鱼”吃掉“沙丁鱼”的事,对于“沙丁鱼”是种伤害,对于居处船主地位的企业来说也是种损失。
  也许有人会说,只要你选择了某种管理手段,就要有同时接受这种手段带来的利和害两方面的心理准备,因为任何手段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
  可是,喜欢天马行空的我还是禁不住沿着这个思路想下去:假如扔一条假“鲇鱼”到“沙丁鱼”的池子里会怎么样?假如科技手段允许,在每条“沙丁鱼”的脑子里植一条理念的“鲇鱼”又会怎么样?这种想法在自然界里不现实,可是偏偏在企业管理当中是现实的:因为员工不是“鲇鱼”和“沙丁鱼”,他们可以接受理念,他们的理念可以被改造,这个理念就是现代管理领域越来越热的企业文化建设所构建的———在组织中构建一种竞争的文化,让文化成为催动员工奋进的“鲇鱼”,这条“鲇鱼”永不疲惫,也永远不会吃掉一条“沙丁鱼”。
  (作者系北京仁达方略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