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过热”的“另类”技术性原因
前注:胡锦涛主席最近在上海视察指出,中央采取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完全必要非常及时的。强调要深刻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研究治本之策,谋划长久之计,切实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努力形成有利于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一整套体制机制。这里,仅以此文响应之。
(一)需求信息偏差逐级放大,也会误导“过热”
彼得·圣吉博士[美]《第五项修炼》第三章中说到一个啤酒生产和销售的“啤酒游戏”。
在这有一定程度仿真的游戏中,扮演生产者和销售者角色的人们,往往按常规做:如果需要啤酒,就向上游发出订单;如果订货的啤酒没有按预期时间送到,就发出更多的订单。 游戏中,客户有个微小的需求波动,如增加4箱啤酒,一级批发商可能就要增加80箱,依次波及二级批发商、制造商。 由于啤酒零售商向批发商订购啤酒的数量总是得不到满足,于是就不断增加要货量,而批发商也向生产商不断追加计划,从而引起啤酒工厂产量的不足,而当工厂增购设备生产出了批发商所需要的啤酒时,因为实际的客户需求并未增加多少,零售商不得不停止了要货,最后造成啤酒工厂产品、批发商、零售商库存的大量积压。 这个“啤酒游戏”,实际上是需求的变异性放大的问题,零售终端一个小幅的需求振动,使需求信息偏差逐级放大,透过整个系统的加乘作用,引起供应链上游的批发商和生产商订购量的大幅度惊人的增加。 在啤酒游戏的整个操作中,零售商、批发商、生产商都在尽可能地满足客户需求,并保持一个安全库存水平。按常理来说,这种思考和操作方式没有任何错误。然而,正是这种常规的思考方式,才导致了需求变异性放大这种可怕现象的出现,从而能够误导出“过热”。
(二)对需求的表达、理解的误差,有“顽固性”、可重复性
据该书作者圣吉博士介绍,近二十年以来,这个“啤酒游戏”在教室与管理训练讲习会中被玩过好几千次。在五大洲都有人玩过这个游戏,参加的人有各种年龄、国籍、文化和行业背景;有些参加者以前没听说过生产、配销系统,有些人已花了相当长的时间在这样的业务上。 然而,每次玩这个游戏,相同的危机还是发生。——首先是大量缺货,整个系统的订单都不断增加,库存逐渐枯竭,欠货也不断增加。随后好不容易达到订货量,大批交货,但新收到的订购数量却开始骤降。到结束之前,几乎全部参加游戏的人,都制造着他们无法降低的庞大库存而一筹莫展。 其实,消费者的需求是相当稳定或仅有过小的增加。然而,以上所言“欠货——存货”的循环变化仍然发生。也即我们所说的“过热”和“调控”和“压缩”生产和消费的循环,还是发生。 看来,这种对需求的表达、理解的误差,还有“顽固性”、可重复性。 圣吉博士的“啤酒游戏”,应该提醒我们想到,市场环境下的经济过热,看来也有这样的原因:即使在市场需求基本正常的情况下,由于人们对需求的表达、理解的误差,也会放大需求,产生误导,从而导致“过热”。 中国当前的经济,恐怕也是一些行业在上演“啤酒游戏”中的故事,才“过热”的。
(三)新的“啤酒故事”:投资更可能在“风险”的盾牌后面推动“经济过热”
以上分析的还是“需求”所推动的“过热”。 实际上,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能力的提高,商品供不应求的现象已经越来越少了。经济过热,已经不再仅仅表现为传统的需求推动型,还有一种新的形式。有人称之为“投资推动型经济过热”。 这种过热不是由实际的“需求”,而是由过度“投资”所导致。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人们记忆犹新的、上个世纪纳斯达克股市泡沫破裂前后的美国经济。资料表明,当时美国企业投资出现了非理性增长。仅2000年一年,企业在IT业的投资规模就超过了1970年代的十年总和,增长幅度高出1995-1999年平均增长水平10多个百分点。这次IT投资规模的高度膨胀与消费需求推动毫无关系。因为当时的IT投资绝大多数都集中在网站建设,而网站还只是烧钱的机器,根本不赢利。 但是,在纳斯达克股市不断飙升的行情的刺激下,风险投资家已经不再按照“市场有效需求决定投资和生产” 这一游戏规则来出牌,而按照“投资IT企业,就能上市;只要一上市,就能赚大钱”这一逻辑来行事了。这次美国由IT产业过度投资所引发的经济过热后果,现在人们都已经看到了,——IT业的产能大量过剩(据说,美国的宽带网十年不投资,都够用)。 应该说,美国这个最近的经济危机带来的教训是很深刻的,它反映了一种新的“过热”原因,值得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看,我们恐怕也需要防范这种大家还不太熟悉的投资推动型的经济过热。
我们也可以改编一个新的“啤酒故事”:
某地,有一个啤酒生产厂家,为10个啤酒商供货,每个啤酒商又为10个喝啤酒的人提供服务,每个人每天都喝1瓶酒,这样啤酒厂每天只要生产100瓶酒就刚刚好。有一天,由外地新迁来一户人家,该户男主人也爱喝酒,每天也到就近的啤酒商甲那儿去买1瓶。然而,甲比较糊涂,并没有掌握这一新信息,只是发现从某天以后,店里每天都缺酒,今天是张三没酒喝,明天是李四没酒喝。而且,为了储备防止缺货,王五又可能一天就买了5瓶酒。如此一来,甲得出了一个结论:该区对啤酒的需求又较大增加,可能每个人都要喝啤酒了。于是,等到下次进货的时候,他不再以每天10瓶的量进货了,而改为每天订货20瓶。由于啤酒厂每天还是按100瓶的量进行生产,甲买走20瓶后,乙、丙、丁等就买不到或者买不足。啤酒供不应求的信息因此就传递到了该地区的各个角落。于是,每个消费者在能买到酒的时候都加倍买,每个啤酒商在能进到货的时候都加倍进。当所有这些信息汇总到啤酒厂的时候,啤酒供不应求的程度已经被扩大了100倍。 面对这一需求量大大增加的“大好形势”,若干个投资者作出了一个看来非常符合市场规律的决定:就暂时不按订单汇总的需求,增加100个啤酒厂吧,先新建3-5个新的啤酒厂,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一定没有错!…… 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已有的1家和新建的3-5家啤酒厂,他们以及他们的啤酒商的库存量不断增加,即使不断地降价销售也无济于事,可能最后还要压缩、下马、关门其中相当一部分。(虽然,这也可能有竞争,并在竞争中淘汰相形见拙,而优胜劣汰的作用。但这种竞争淘汰,过于“残酷”,成本太高了。) 正如人们的常识所知道的那样,投资是要实现“以钱生钱”的,新的项目投资又是从零开始的,产品还未出厂,究竟销售盈利如何,虽然也能分析大约前景,毕竟未得实践检验,投资是有风险的。带有不怕风险性质的投资,对发展特别是新的发展是十分重要。但是,“不怕风险”也可能成为盲目投资的“盾牌”。 因此,“投资”,有可能更能在“敢担风险”的“掩护”下,推动“经济过热”。
(四)如果是这样,我们又应该怎样治理也有这些原因的“过热”呢?
现今中国的经济过热,并非仅仅是以上原因,还有其他原因。如:闲置资金量大急于投资,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政府政绩和形象工程的推动,等等。 但是,人们对需求信息偏差逐级放大、投资可能敢冒“风险”的盲目作为,也不能不说仍然会是“过热”的一个“另类”的重要原因,或曰技术性的原因。 不注意解决和防范引起“过热”的这些原因,“啤酒游戏”的故事,也还会反复、循环的发生。 怎么办?这里拟对这些“过热”原因的消除,提出几点建议:
1、圣吉博士的“啤酒游戏”,本来是为了说明系统思考的必要性、学习型组织的必要性所举之例。当我们从“啤酒游戏”中看到“过热”的原因之后,也应该进一步认识到,建立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的必要性。 要使社会的管理者、企业的管理者,学习和认识到,应当站在整个系统的角度,以系统全面的方式思考,将自己置身于一个大系统里,把其中的一点,只当成是系统中的一个小节点,认识到每个节点环环相扣,紧密相连。以此来指导投资、生产、营销,这样可能就不会轻易为“过热”推波助澜了。
2、既然看到,需求信息有逐级误差乃至加乘效应,就需要对获得的市场需求信息,更审慎、多核实,不轻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