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战略管理 >> 组织发展 >> 正文
资本经营的认识误区           ★★★ 【字体:
资本经营的认识误区

作者:佚名     人气:267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近年来,我国企业界最为流行的一个管理概念,当属"资本经营"。人们并不知道这一概念究竟系何人最先提出,只知道90年代初,已有学者开始为"资本"二字正名分,认为资本只是通过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结合,实现价值增值的一种手段,而不一定意味着剥削和压迫;后来就有人使用"资本运营"、"资本经营"来泛指企业的资产重组活动。随着国内资本市场日趋活跃,股票上市公司日渐增多,加之新闻界对企业并购、资产重组的热烈宣传,如今许多企业领导已是开口必谈资本经营,似乎这才是现代管理的真谛。理论界也有不少人推崇资本经营,认为从商品经营到资本经营是我国企业经营机制转变过程中的又一次飞跃,有些人甚至把资本经营称作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最高形态,是现代企业发展新的里程碑,等等。

  应当承认,在我国经济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到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理论界恢复资本一词的本来含义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不过资本经营这一概念的出现,却让人感到有些莫名所以。一般说来,在管理领域中经营一词通常用来泛指采购、研究开发、生产、销售以及组织管理等各种管理活动,而资本则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指的是企业资产的归属关系。资本虽然可以交换,可以作为商品,但它只是特定行业的经营对象。把企业的资产重组称为资本经营,意味着这类活动将成为企业管理中的经常性项目,这显然是不妥当的。因为除了投资公司或一些金融企业以外,很少有企业会经常性地重组其资产。其实目前理论界对这一概念的解释也是模糊不清,譬如有一种说法认为,资本经营就是把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视为可经营的价值资本,或者说把一切有形或无形资产变为可增殖的活化资本,通过流通、收购、兼并等各种方式进行运营,以最大限度实现资本增值;按这种抽象的解释,资本经营可谓是包罗万象了。

  让我们姑且把资本经营理解为发行股票、企业兼并、联合等各种资产重组活动,而不去追究这一概念确切与否,对于这个被新闻界和企业界炒得沸沸扬扬的话题,也很有必要做一番冷静的思考。由于中国奉行了几十年的计划经济,在步入市场经济轨道后,企业规模小、自有资金匮乏、业务专长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等种种弊端全都暴露了出来,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资产重组对一批企业进行改造,改变其原有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资金结构乃至管理体制,毫无疑问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也应该注意到,许多企业领导之所以热衷于资本经营,却是受到一些错误认识的驱使。我们所说的误区,即是指这些错误认识而言。

  误区之一,认为企业靠发行股票筹集到的资金可无偿使用。尽管人们都明白,如果企业要维护股东的合理权益,那么应该把股票看作是的资金成本最高的筹资方式。但据我们所知,有相当一部分企业领导却持有相反的信念。在他们看来,用股票筹资的最大优点是不用偿还,于是可以随意动用这笔资金。实际上这类行为在一些上市公司中已屡有发生,应该引起人们的警觉。

  误区之二,希望通过资本经营化解企业的债务负担。有些经营业绩出色的企业,由于其他企业无力偿还所欠自己的债务,为了更好地利用债务方的经营资源而将自己的债权转换为股权,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事。但也确有一些企业,只是希望在资本经营中发现发现减免自身债务的妙方。就这一点而论,有人把所谓债务重组说成是资本经营的一种方式,恐怕这种说法中误导成分多于合理成分。

  误区之三,企图借助于资本市场来直接盈利。资本市场本来是企业的融资渠道,但前一时期有不少制造业企业、商业企业都把买卖股票作为自己的一项经营活动,结果承受了不必要的风险。据说还有一些自认为是资本经营行家里手的企业,打算一方面通过兼并、收购或直接投资等手段来制造题材,竭力表现出企业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一方面通过炒作这些题材使企业的股票价格飙升,从中谋取暴利。幸而这种资本经营的行家为数很少,若不然中国的经济真会乱做一团的。

  既然存在如此严重的误区,我们还有必要大肆宣扬资本经营吗?看来不仅理论界需要深入研究这个问题,新闻界也应该好好地进行反思了。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