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战略管理 >> 组织发展 >> 正文 |
|
|||||
汽车电子千亿市场 国内外企业忙博弈 | |||||
作者:奉灵芝 人气:275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在未来的一天,王先生一家驾车去旅游。他的汽车装有自动驾驶、自动导航和防撞等先进安全设备,现在汽车传统的变速箱、传动轴、刹车器等机械零件已不见,被一种线传动机构所替代。车内装有智能空调,它通过神经元传感器,可测定每一位乘客的命令、体质和偏好,以便供给适宜的空气场。智能化的座椅可根据每一乘员的特征调整出最合适的形状。王先生的母亲通过车载可视电话,与远在美国的女儿通话。王先生的妻子通过车上的因特网,把一切旅游事宜都安排妥当。王先生的孩子在车内与国外的同学玩游戏。这是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副主任陈光祖为我们描述的用汽车电子武装的汽车。 汽车电子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正是电子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一大热点,不仅给汽车产业的发展壮大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也会带动整个信息产业的发展。随着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汽车电子价值含量的迅速提高,我国汽车电子产业将形成巨大经济规模效应,成为支持汽车工业发展的相对独立的新兴支柱产业。汽车电子的发展将不仅颠覆人们对汽车产业的传统认识观念,而且会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经济增长亮点,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 市场研究与咨询公司Strategy Analytics Inc.预测,从2002年到2007年,总体汽车电子系统市场的年增长率约为6.7%,将从2002年的1064亿美元增长至1472亿美元。 我国的汽车产量从1991年到2001年以年均17%的速度增长。2001年,我国生产汽车223万辆,2002年达350多万辆,2003年突破了400万辆。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2年我国汽车工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为5625亿元,按照20%的年均增长速度,2005年我国汽车需求量将超过550万辆,汽车市场销售额将达到10000亿元,其电子产品价值含量按25%~30%计算,汽车电子产品市场规模大约可达到2500亿元~3000亿元。汽车电子的发展速度将从目前10%的增长率上升到20%。 汽车电子 国内外企业博弈 中国汽车电子市场有千亿元的市场规模,国外厂商蜂拥而入,国内企业奋起直追。这场竞争决不会是一场有赢无输的赌博。我国的汽车电子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国内的汽车电子厂商来说最紧迫的就是加强技术研发和新产品开发,向汽车产业链条中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环节发展。 2003~2007年中国汽车电子类半导体器件市场结构预测 千亿元规模的中国汽车电子市场无疑是一块大蛋糕。国际众多厂商越来越看好中国汽车电子市场的巨大发展空间,纷纷采取跟随原国际知名汽车厂或与中国企业合资、独资或控股的方式来抢占中国汽车电子市场,以期在中国的汽车电子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世界知名的汽车零部件厂商如德尔福、博世等来了。国际知名的电子公司如摩托罗拉、西门子等也来了。德尔福曾自傲地宣布为几乎所有的中国汽车厂商供货。博世经过努力,2003年在中国的销售一路凯歌。
摩托罗拉和西门子由于传统业务相对缩水,追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已势在必行。大力发展汽车电子可以带动其它业务的发展。早在5年前,摩托罗拉汽车电子就开始试水中国,在经过开发、标定和验证之后,于2001年6月正式生产。现已成为北京吉普、北汽福田、戴姆勒-克莱斯勒、宝马、博世等制造商的电子器件供应商。据统计,摩托罗拉汽车电子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为13%左右,比西门子汽车市场占有率8%要高5个百分点。但是在中国,摩托罗拉汽车电子市场占有率为10%左右,明显低于西门子市场占有率15%。在汽车电子核心部件方面,西门子市场占有率为30%,摩托罗拉市场占有率为20%。因此,在中国汽车电子市场,摩托罗拉和西门子都将对方看成是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运用挤兑的竞争手段来赢取市场。 国外零部件企业要进入我国,首先采取跟随整车厂商或与国内企业合资。2003年9月 17日,韩国现代奥拓耐特公司与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了天津现代航盛电子有限公司,在中国开拓汽车用电子产品市场。这家合资企业的总投资额为1000万元人民币,双方投资比例各占50%.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零部件事业部主任闫建来认为,现在国际零部件厂商在华投资有两个趋势非常明显:一是外商在我国独资建零部件厂趋势明显;一是已经合资的企业扩大股比、控股和再建独资企业的要求在增加。2003年,行业观察传言,由上汽集团等与博世公司共同投资组建的大型合资企业——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要改变合资身份,变成独资企业。该公司内部的消息是,博世正在积极争取控股,要将股权由现在的50%变成51%。 与此同时,国内的汽车电子企业奋起直追,以后来者的身份参与到汽车电子市场的竞争中去。“我们承认在技术上我们与国际知名企业存在差距,但是我们在劳动力成本、工程技术人员数量和生产潜力等方面有着发达国家难以企及的优势,我们并不见得在竞争中只会失败。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发挥好我们的优势。” 深圳市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洪显然对做好汽车电子信心十足。当然,他有信心是因为他领导下的航盛有实力。1993年,航盛涉足汽车电子。现在的航盛电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汽车用电子产品的专业企业之一,向中国80%的成品汽车生产企业供应汽车用电子产品。2003年12月27日,航盛举行了10周年庆典暨航盛工业园奠基典礼。在庆典上,杨洪为航盛定的目标是,围绕汽车电子产品发挥专业优势,实施相关多元化战略,打造航盛品牌,做世界级的汽车电子OEM供应商。 各地政府也看到了汽车电子的巨大市场机遇,纷纷采取措施来加快本地汽车电子的发展。2003年,深圳市出台了《深圳工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将汽车电子产业作为今后重点发展的产业,提出从引进外资、新技术入手,重点发展2-3家大型汽车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到2005年,深圳市汽车配件产业总产值将达到80亿元。上海市科委在2003年正式启动了“汽车电子关键技术研究”,从汽车的信息化、节能化和舒适化三方面进行攻关,提高上海轿车的智能化水平。
在现阶段,汽车电子的核心技术基本上由国外厂商掌控。我国的汽车电子还处在起步阶段,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还不成熟,还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因此,在高端产品的竞争上,我国还需要一批有实力的企业来承担起自主开发的重任。在汽车音响等车载电子领域,国内企业具有优势。目前,国内汽车电子厂商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加强技术研发和新产品开发,向汽车产业链条中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环节发展。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