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战略管理 >> 组织发展 >> 正文 |
|
|||||
不可复制的海尔SBU | |||||
作者:何继江 人气:291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1998年,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提出海尔内部市场链的说法,开启了海尔内部又一轮的管理革命。 据海尔内刊介绍:2001年起,海尔革命进入"全员参与市场链并成为创新的SBU"的变革第二阶段,即以扁平化、信息化、网络化为原则,以定单为中心,实行全员市场链工资。 到2003年的时候,张瑞敏在接受本刊采访时介绍了其SBU运动的目标:把海尔3万名员工改造为3 万名自主管理的小老板。 海尔声势浩大的SBU运动,在其已经公布的2002年度720亿销售业绩的映射下再一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海尔是海,海尔的博大精深已经成为无数中国企业进行管理学习的榜样。 但是,海尔的SBU是否能够推而广之呢?普通企业学习SBU恐怕要突破如下的几个难关: 一、内部市场模拟是第一步 "千斤指标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这句话大概还有很多人记得,当年,邯钢通过内部市场模拟打破企业内部与市场隔离起来的高墙,其成功经验被总结为邯钢经验,全国上下掀起阵阵学习热潮。现在已经很少听到企业谈论邯钢经验了,但如果邯钢经验学不会,用不了,学海尔的SBU恐怕也是无从谈起的事。 二、流程重组和信息化 海尔的内部市场链之所以比邯钢的内部市场模拟更高一筹,在于海尔用几年的时间推行业务流程重组,通过不断的信息化升级来加工市场链。没有信息化系统的支持,每个员工不可能拿到决策所需要的各项数据,更不可能算得出一张SBU经营表。可以说,海尔的整个革命是建立在信息系统的平台上的。 但对大多数企业来说,信息化程度很差,流程化管理程度很低,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深入地实施SBU基本不可能。 三、极强的执行力 海尔极强执行力是其管理革命得以推进的重要基石。执行力这个话题并不新,也不见得难,但日事日毕、日清日高这八个字在中国有多少企业能够真正做到呢? 四、创新意识 海尔不仅常常推动创新运动,甚至创新已成为海尔企业文化的一环,张瑞敏一直在身体力行在打造"全员创新"。 如果离开了全体员工每个人的创新意识,SBU也就无从谈起了。 可以说,海尔的SBU经验几乎是无法复制的,目前中国绝大部分企业不具备推广SBU的条件。那么,中国的企业应当怎么看待海尔五年来的海尔管理革命呢,恐怕我们还要再回过头去看一下海尔当初搞内部市场链和SBU的初衷: 在海尔向全体员工灌输的"全员SBU理念"上清晰写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相信每位总裁对于这句话都会有自己的感受和理解,那么,要不要学海尔、怎么学、怎么学出自己的特色来,大约各位总裁心中已经有了自己的安排。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