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战略管理 >> 组织发展 >> 正文
从失败中获取成功的经验           ★★★ 【字体:
从失败中获取成功的经验

作者:李海龙     人气:331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笔者在美国求学时,曾经在一次学校组织的听500强企业总裁谈成功经验的报告会,令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位总裁一开口第一句话却是:“与其说我是来同你们一起来谈论成功的经验,还不如说是谈谈失败的过程,因为所有的成功都是建立在失败之上的。”

这番话给了我们极大的震动,也使我从此开始开启以前自己从不愿轻易“谈败”的尘封已久的心门。

显然,“失败”这个词被几乎所有人认为是一个“不祥”的,“晦气”的,几乎没有人愿意提及它。

尽管人们都知道“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警句名言,但谁也不愿意言“败”,哪怕他正在体验着失败的煎熬。

 不愿意归不愿意,而在实际生活中,“成”与“败”却总是相伴相随的。就连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英武盖世的关云长,也留下了自刎乌江、败走麦城的千古遗憾。

世上虽然没有卖后悔药的,因为一旦失败就如“覆水难收”,无法挽回,但是每一次失败都会成为一次极好的学习反省的机会。

因此,自古以来,先贤们就不仅看重成功而且更重视失败,还留下了“吃一堑长一智”的至理名言。

    正视“败”、看重“败”,并不等于喜欢“败”,实战中就一定“败”,而是客观而辩证地认识胜与败的关系,善于从“败”中汲取教训,进而努力转败为胜,从这个意义讲,知“败”者才可能少败而多胜。

“失败文化”的核心,简单说,就是辩证认识“失败”,正确对待“失败”,认真总结“失败”,增强勇气和信心,积极探求转败为胜的办法并努力去实践。无论古代还是现代,巨大成功者,绝大多数其实也都是“失败文化”的创造者。他们用自己的心血,不断丰富着“失败文化”的宝库。

一个企业,无论它是大型企业还是小型企业,无论它的经营管理能力是怎样的高超,在企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遭遇失败是不可避免的过程。

美国纽约有一个失败产品博物馆、展出8万多件不受消费者欢迎的产品,这些“失败杰作”或因质量低劣,或因价格昂贵,或因品牌不响,或因款式不新,故被消费者冷落、抛弃。

令人感动的是,生产失败产品的厂家总载,满脸虔诚的面对“上帝”,向参观者征询投诉、意见、建议和要求。

可以说,这些面对“失败”,尤其是敢于向人们公开的坦白自己的失败的老板们从此时开始就已经走上了成功的坦途。

在企业经营中,由于受到政局波动、经济衰退、文化冲突、人才匮乏、用人失当、市场策略失误等诸多原因的影响,出现一些失败产品和利润亏损在所难免。

问题是,面对失败是文过饰非,遮短护丑,高枕无忧?还是吸取教训,找准“病根”,吃“堑”长“智”?截然不同的态度反映了两种泾渭分明的“成功素质”结果必定大相径庭。

掩饰失败,不敢言败,必然陷入失败的泥坑不能自拔,永远走不出失败的怪圈和阴影,一败再败,直至惨败破产倒闭。

正视失败,对症下药,就能避免重蹈覆辙,走向成功,这就是"失败乃成功之母"之道理。

如果对自己的失败产品百般护短,担心亮“丑”会砸了牌子,丢了市场,毁了信誉,压根儿就没有主动“曝光”的勇气。这种逃避失败的心态怎么可能激发创新之动力呢?

经营企业没有一劳永逸的赢家,失败不可避免,关键是对待失败要有正确、明智、虚心的态度,因为人们从失败中学到的东西和受到的教育往往要比成功中得到的多得多。这就是美国失败产品博物馆给人们的启迪。

在本书中我们探讨的这些经历失败或称“失利”的跨国公司,已经在全球市场经历了残酷的市场的考验,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已经有了够多的积累。

在中国市场的这些失败,无论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都是一次获取在这个还相对“陌生”的市场取得更大成功的养分的极好的机会。

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蕴藏丰富,而且对于跨国公司来说,最诱人的还是十几亿的消费者数量和很多尚待开发和提升的“空白市场”。

多年来,众多的跨国公司和无数“新潮的”“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被带入中国市场,折戟沉沙、黯然退出者大有人在。

因此,本书中阐释的这十一个众所周知的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失败或失利的案例,对案例中的主角来说可以作为吸取经验教训的机会;

对于那些正准备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来说,通过研究这些案例也许能够从中获得一些前车之鉴。

如果这本书中的案例能够使更多的跨国公司在中国这个充满了诱惑,又潜藏着许多文化、经营管理模式冲突“陷阱”的魅力市场,能够有效的避免一些别人已经走过的危险的“沼泽”的话,就是笔者感到欣喜若狂的事情了。

当前中国市场已经在过去20年取得的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的阶梯上又提高了一个新的层次,企业发展的形势一片大好.

愿在中国市场已经经历了失败或失利的跨国公司一路走好!愿刚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领略”前车之鉴”以做”后事之师”,在中国市场”日进斗金””财源广进”.一路走好!

摘自李海龙 <考验---跨国公司败阵中国实录>

(作者李海龙是密西根州立大学市场营销系访问学者,MBA、索瑞斯(国际)管理顾问有限
公司首席顾问、首席培训师;曾服务品牌: 海飞丝、玉兰油、 长江置业、 壳牌石油、品
客薯片、 百佳超级市场、老君液酒、西部影视拍摄基地、北京环球集团等多个市场营销、
品牌管理咨询项目的操作。欢迎与作者李海龙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
Email:[email protected],手机:013978371319,电话:0773-5824148)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