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战略管理 >> 企业战略 >> 正文
民营企业的软骨症——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病之五           ★★★ 【字体:
民营企业的软骨症——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病之五

作者:佚名     人气:182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就像人在生活中需要各种营养一样,企业的发展也需要各种营养,如资金、技术、企业文化等。在我国民营企业中,虽然资金的缺乏和技术的更新常常成为困扰民营企业家们的难题,但更重要的却是企业文化的营养不良症,它就像人体疾病中的软骨症,使企业直不起腰,迈不开步,无法成长,严重的会导致企业瘫痪。

企业“文盲”毁了自己

  软骨症的第1个表现:经营理念的异化。我同一些民企老板聊天时,听过这样的说法:做企业就像做贸易,不过是我出产品卖,客户出钱买,简单得很。抱着这种观念,有些企业唯一的目的就是赚钱,只要有钱赚,什么都可以不顾。比如有一家乡镇造纸厂,为了节约投资对排放的污水根本不进行任何无害处理。结果又黑又臭的污水严重地污染了附近农村原本清彻的河水,农民的庄稼被污水毒害,河里的鱼全部死掉,农民的饮水更是成了问题。愤怒的农民在与该企业交涉无效后,捣毁了这家工厂。实际上,与其说这家工厂是被农民毁掉的,不如说是被企业自己毁掉的。这正是企业经营理念不正或者说异化的典型表现。

  还有一家民企在市场上看到一种产品十分畅销,便萌生仿造之念。于是赶紧采购原料,赶制模具,改装生产线。很快,产品大量生产出来上市销售了。结果,不出两个礼拜,该公司就被拥有专利的公司告上法庭。最后,这桩无视别人知识产权的企业文盲事件几乎搞垮这间公司,也给这位民企老板结结实实地补上了一堂尊重知识产权的企业文化课。

赔本赚“吆喝”

  软骨症的第2个表现:迷信“点子文化”。一家民营企业的老板十分迷信“点子”,认为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质量并不是十分重要的东西,重要的是怎样把产品推销出去。因此,他自己想了很多推销的“点子”,还聘请了社会上所谓的“点子”高手为他出谋划策。这家公司的钱主要不是用在改善管理,提高技术含量和提高产品质量方面,而是大量用来打广告、搞促销、搞赞助,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在一段时间内,该企业的产品销量确实大增。可是,事后结算时却发现,销售利润的增加远远抵消不了大量的广告和促销的费用,也就是说,成了赔本赚“吆喝”。再加上忽略产品的质量管理,客户投诉大增,结果砸了自己的牌子,再怎么促销宣传,销售也上不去了。这个事例说明,企业要踏踏实实地在完善管理、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上下功夫才是正路。而哪些所谓“点子文化”,只能见效于一时,解决不了企业的根本问题。

企业“尴尬期”眷恋权力

  软骨症的第3个表现:管理水平低下。当企业比较幼小的时候,管理起来不太难。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员工多了,机构大了,产品品种多了,相应的问题就出现了。原有的管理模式与现代的大竞争市场发生剧烈的冲突。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民营企业家束手无策。其中主要的原因是,这些民营企业家原本并不具有管理较大企业的素质和能力,即所谓先天不足和营养不良。此时,旧的企业文化行不通,新的企业文化尚未建立起来,企业处于所谓的“尴尬期”。这时民企老板的当务之急,是要冷静下来,最好是请企业家朋友、企业管理专家等帮自己分析一下,企业的问题究竟在哪里?如果问题真是出在自己的管理能力差上面,就要果断地聘请优秀的职业经理人来管理企业,自己退居二线。千万不能眷恋权力。对于管理能力同样低下的亲属要坚决让他们下岗。实际上要委任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在第一线管理企业,并不意味着民企老板权力的丧失,老板仍然担大旗。这时民企老板一定要虚心向职业经理人学习,同时向他们充分授权,抓紧一切时间和机会去学习,去提高自己。像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这样的经营管理“高手”,在百忙之中都决心腾出时间去读MBA。因为他觉得自己目前这两下子,还远远不足以带领海尔这样一个大企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他的心中充满了危机意识,因此,必须给自己不断充电。

忽视“活化资本”——人才

  软骨症的第4个表现:做人和用人的歧路。最典型的是一些民营企业家的双重面目。一方面他们捐钱修建希望小学,另一方面却在偷税漏税。有的人是地方上的利税大户,可同时又在生产假冒伪劣商品。常言道,要做好企业,必须先学会做人。企业家的素质,企业家的为人,最终会影响到一个企业的命运。上面所列的那些以双重面目出现的企业家,终究是要被揭出假的一面,那么他的企业有可能长久吗?

  用人观不正确,这恐怕是民营企业文化营养不良症中最严重的症状之一。

  ①知道人才对企业很重要,但认为那不过是为企业服务的工具,是企业必须付出的一部分成本。因此,对人才没有足够地尊重,只着眼于使用,甚至拼命的使用,不去理会他们的情感、需要和困难,更不会为他们提供不断增值和培训的机会。人才在企业中没有归属感,人心思动,感觉自己像过客,一有机会就跳槽。

  ②在招聘人才时,许诺种种分红、奖金、红股等条件,吸引优秀人才加盟。当这些优秀人才经过努力真的实现了业绩的目标时,老板却以种种借口拒绝兑现当时的承诺,从而失信于人。这种十分短视的行为,不在少数。当然,民营企业家中也不乏明智之人。如温州正泰集团的老板南存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他用5万元人民币起家的时候,他在公司中占的股权是100%。在正泰发展的过程中,他不断地向公司的技术和管理骨干出让股权,这个措施大大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同时大大增强了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和忠诚度,因此,使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当南存辉的持股量降到只有5%的时候,他的公司的资产超过100亿元人民币,也就是说,他个人的资产至少有5亿元。试想想,5万元的100%股权和100亿元的5%股权是什么样的概念和观念上的差别呀!所以,正如一位著名学者所言,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是企业的活化资本,只要人才资本被激活,就能产生最大的资本放大效应。

  民营企业唯一的生路就是赢得市场。而要赢得市场,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就是赢得高素质的活化资本——人才,在中国走向社会市场经济的大气候下,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一定要意识到自己在树立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方面存在的各种缺陷,不回避,不讳疾忌医,愿服苦口良药,努力学习,企业就一定能一步步健康发展起来,壮大起来。对于企业家来说,市场随时都在变化,任何资源都可能枯竭,只有企业文化之泉才能使企业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