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战略管理 >> 企业战略 >> 正文 |
|
|||||
掌控核心技术 有了品牌自主权才有企业未来 | |||||
作者:佚名 人气:164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界定自主品牌的两个要素在于:企业是否拥有核心技术及属于这个国家的品牌。但目前自主品牌缺少良好氛围,一是国民观念问题,中国的国民对于自主品牌的观点比较淡,不可能像韩国和日本那样,靠自觉意识来推动国家自主品牌的发展;二是自主品牌缺少能够落实的政策支持。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充分利用舆论,建立国民科技创新体系,建立自主品牌建设的氛围,家电企业海尔与长虹走向世界为汽车自主品牌做了很好的榜样。 华晨中华公关经理吕强:自主不是关上大门 中国的三种自主品牌开发模式都各有特点,中华汽车的发展模式更适合中国汽车工业目前发展的特点,因为自主品牌开发绝对不是一个企业关起门来就可以完成的事情,而且对于中国汽车工业而言,我们已经没有这么多的时间来一步一步地发展中国汽车工业。 自主品牌的要素在于,看我们能否自己支配我们的品牌、价格、市场,这是自主品牌的三个标志。真正的自主品牌需要很长的时间,外包的模式是为了吸取国外汽车工业的精华,以便缩短我们的发展进程。 其实在国际化的国际汽车工业体系中,全球分工是主要模式,宝马的零部件也不是都来自德国,通过国际分工合作,我们在外包的过程中也不断地在进行学习,并且已经掌握了部分核心技术,华晨自主开发的发动机也将不久面世。其实外包的过程是个学习、过渡的过程。这个过渡期可能很快过去,但具体的时间很难说。 长城汽车王凤英:建立多种渠道的开发模式 长城走到今天,可以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自主的民族品牌,自主的民族品牌核心技术是关键,主要是外型设计和底盘技术。为了和国际保持同步的水平,我们联合欧美的专业技术公司合作开发,比方说哈弗就是这样的。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伙伴,欧洲的、日本的、韩国的都有。基本上都要把关键的东西外包给国外的专业公司来做。在决定产品未来的技术中,有一个核心的问题——发动机,我们现在也正在联合研发新型的高品质、经济型的柴油机,很快就能投产。 现在,长城有一个规模很大的技术研究院,有专业技术人员500多人。在和国外公司的联合开发中,我们自己的研发能力不断提高,现在,我们也能够自主研发很多项目。
赛迪评论员陈育松:有自主品牌方可合理利用全球资源 国际化分工协作是一种趋势,拥有产品的自主修改权,拥有品牌的管理运作权,就可以视为自主品牌或者是自主研发。目前业内比较公认的说法是,国内的企业拥有完全的产品修改权,完全的品牌运营权,就可以叫做自主。但不一定所有的研发工作都要在本地完成,关键是拥有自主权利。日本汽车工业的突破主要就是在发动机领域,在其他零部件领域,欧美仍然是领先的。 如何更合理地利用全球资源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有些东西完全没有必要自己来从零做起,当然拥有一些核心的优势是十分必要的。但自主研发、自主品牌的要求并没有那么高,借助全球资源完全可以实现这一点。包括韩国企业当初很多的产品也是通过欧美的设计公司来做的,韩国企业原来也购买过一些意大利的设计公司。 现阶段,自主品牌比自主研发更重要,首先要拥有自主品牌,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有效地提高自主研发能力,逐步提升。如果没有自主品牌,就谈不上自主研发。 如果企业不受其他因素干扰,能够在市场上生存的最终将是两种企业:国外大型跨国汽车企业及其主导的企业,包括一部分合资公司,完全由外方主导;另外就是拥有自主品牌、自主研发能力的本土企业。 这两类企业将最终在市场上存在,目前存在的合资企业最终要向这两种方式靠拢,简单的50:50这样的合资企业很难有竞争力。但这个进程是渐变式的,不会是突变的,可能要10年、20年的周期。 影响这个进程的因素也会很多,包括市场竞争,政策变化,最大的问题是我们缺乏管理国际化企业的人才。 东风标致某高层:我们处在学习阶段,付学费很正常 什么是真正的自主品牌?对于我们而言,真正核心的是技术,而不是品牌,我们的自主品牌目前只是在低层次进行,也只能满足一部分人狭隘的民族情结和虚荣心。韩国的汽车工业之所以能够发展起来,除了其民族性比较强之外,还因为其比较成熟的配套基础工业,而中国的基础配套工业还比较薄弱。 而应用核心技术是另一个要素,这需要我们准确把握市场、解读市场,在此基础之上要看我们对技术的整合能力。现在都提全球化,汽车的各个要素都可以在不同的零部件生产厂商得到,关键看我们是否拥有能够将其整合得恰到好处的技术,整合成自己需要的不同市场定位的产品。 核心的技术其实不是发动机或者外观、底盘设计,而是我们的标定、调校水平,一个例子可以说明,同样的味精、同样的调料,不同的人炒出的菜味道不同,当前我们面临的问题不是是否有自主品牌,关键是看自主品牌是否有这样的配套支撑。 如果外方同意,那么广州本田、上海通用当然也可以制造另一个品牌,也可以通过技术处理将价格降得很低,质量肯定也会比国内的低端品牌好,对于消费者而言,肯定也会倾向于买这样的品牌,因为消费者会看到,这个品牌的背后是上海通用或者广州本田的生产平台,所以重要的是技术平台,而不是品牌。
对于自主品牌,希望业界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理性一些。我们需要技术强国而不是技术大国。总体来讲,目前存在的三种自主研发的模式,上汽的做法比较务实,实际上走了一条“通过合资来养活自己-富裕收购-发展核心竞争能力”的过程。 对于合资品牌,其实中方在合资的过程中,吸取的东西比失去的多得多,我们还处在学习阶段,学生要付学费很正常。合资品牌的自主品牌是我们学习的一种模式,通过合资品牌的自主开发,中方可以学习到汽车制造的核心技术,长远来看,还是对我们民族自主品牌的支持。 广州本田执行副总经理曾庆洪:没有消化吸收就谈不上健康成长 国产化的过程就是自主品牌落到实处的过程。作为合资企业代表之一,广州本田将其研发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引进消化阶段,这个阶段已经在1999-2000年完成,40%-60%-80%,完成了三个阶段的国产化率。 第二阶段是对引进车型的改进研发阶段,目前广州本田正处于这个阶段,新下线的“新奥德赛”与“新雅阁”便是这个阶段的产物。目前广州本田的研发人员有140人,每年投入的资本大概为2亿元人民币。 第三阶段便是自主开发阶段,由于本田的产品线比较短,广州本田肯定要进行属于合资企业的自主品牌的开发。但我们担心的问题在于,设计出来的产品没有相应的配套企业,所以现在广州本田正在推动零部件的进一步国产化,以实现整车真正的国产化,在此基础之上,自主品牌的开发才能落到实处。 对于中国汽车业来讲,健康的成长比什么都重要,没有消化就谈不上吸收,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采取的策略显然也应该不同。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